高水金
【摘??? 要】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生應在大量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但我們的教學現狀卻與課標相去甚遠,學生習作多是通俗作文教材的翻版。筆者認為,提高學生習作水平,要充分地活用課文,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從寫作的角度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精心選擇落筆點,巧妙地設計課堂小練筆,讓學生在“得言”又“得意”的同時,潤物細無聲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關鍵詞】積累詞匯? 遷移寫法? 仿寫片段? 謀篇布局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028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學習語文目標是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順暢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但是,我們的教學現狀卻與課標相去甚遠。學生的作文大多是作文選或者是《課課通》、《教材完全解讀》中的翻版,有的甚至是復制,經常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學生的作文經常掉入一種窠臼中。學生怕作文,普遍覺得作文難,難于上青天。他們的習作經常出現前言不搭后語的現象,想到一句寫一句。究其原因是大部分學生閱讀面窄,知識匱乏,胸中無墨,自然寫出來的習作乏味、干癟。而教師因為考試壓力,在課堂上拽著學生每天圍繞著課本上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段落轉個不停,給予學生的寫作幫助有限。怎樣才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筆者認為,充分地活用課文,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從寫作的角度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精心選擇落筆點,引導學生巧妙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循序漸進地訓練,潤物細無聲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一、積累語言,豐富詞匯
《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目標指出:“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闭n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是積累語言的例子,但積累是為了運用,不少老師雖然也十分重視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句,卻基本上僅僅要求學生抄寫、背誦,至于學生是否理解,是否懂得在語言表達中正確運用,教師一般沒有過問。這就導致學生背得很多,但寫起作文依舊干癟、乏味,依舊直接把平時的口頭語言直接搬入作文中,不懂得用規范的書面語表達,更甭提生動、形象了。
筆者認為,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背誦,這樣才能在具體的語境中正確運用。應當適當地設計詞語運用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學會運用,也可以以造句的方式,也可以以造句的方式,讓學生用剛學的詞語說一個句子,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說通順。還可以引導學生辨析近義詞的細微區別,如:“鳥瞰”“瞻仰”“注視”“眺望”“仰望”“俯視”等詞語的區別。教師要引導學生辨析,并提供具體的語境,讓學生選詞填空,學生學會了運用,這樣的積累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積累。除了詞語外,課文中許多優美的語句,也值得我們借鑒。教師應該在引導學生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背誦、內化,并靈活地運用于自己平時的語言表達中。例如《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中描寫爬山虎的語句非常優美:“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少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像這樣的語言,課文中比比皆是,教師要有一雙慧眼,挖掘這些經典語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這些語言,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內化,才能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二、精選經典段落,感悟寫法,遷移寫法,仿寫片段
針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語言直白、乏味的現象,教師可以精選課文中的經典段落,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優美、生動,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是怎樣寫的,然后遷移寫法,模仿作者的寫法寫一個片段。例如:四年級上冊《秦兵馬俑》一文中描寫兵馬俑神態的段落:“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神態各異: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走近它們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輕微的呼吸聲。”這一段的寫作非常有特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寫作特色,即作者描寫每一種神態是都是先寫眼前看到的兵馬俑的樣子,然后再由看到的展開聯想和想象,讓兵馬俑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感受到兵馬俑的神態各異、個性鮮明,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它的藝術價值。然后教師再出示兵馬俑的圖片,讓學生模仿作者的寫法寫一個片段,要求運用合理的聯想和想象。
當然,僅僅一次這樣的訓練是不夠的,很快就會被學生拋到九霄云外的。怎么辦呢?教師要善于發現同一類型的經典段落,將仿寫訓練到底。四年級下冊《全神貫注》中的經典段落:“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嘴里嘰里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前面講到《秦兵馬俑》中的經典段落的寫作特色,引動學生感悟出本段與之相似的寫作特色,再次進行仿寫訓練,讓學生觀察或者回憶身邊的同學、朋友全神貫注的做一件事的動作、神態,寫一個片段,要求運用本經典段落中習得的寫作方法。就這樣,在反復地練筆中,學生的進步肯定會令我們深感欣慰的。最后,在平時的寫作中,再引導學生運用這種寫作方法,要求學生毫不含糊地將運用進行到底。在這樣不斷地滲透中,學生慢慢地就能把課文中習得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自然,作文也就增色不少。
三、從課文結構入手,感悟謀篇布局的規律
每一篇入編教材的課文,都是編者精心挑選,作者精心構思的文章,是引導學生學習謀篇布局的典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清脈絡,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悟并習得作者是怎樣謀篇布局的。例如: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以秋雨為行文的線索,先寫秋天的到來,接著寫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以及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最后概括總結: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睹利惖男∨d安嶺》作者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具體描寫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最后總寫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感悟作者謀篇布局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實際,觀察自己的學校,把從這兩篇課文中習得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寫一篇《我們的校園》。再比如:四年級上冊《白鵝》《白公鵝》《貓》《母雞》這幾篇課文都是描(下轉第14頁)(上接第29頁)寫小動物的。《白鵝》先總后分,緊緊圍繞白鵝“高傲”的特點來寫。先總寫“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然后具體描寫了白鵝鄭重嚴肅的叫聲,大模大樣、從容不迫的步態,三眼一板、一絲不茍的吃相。《白公鵝》也是先總后分,先總寫白公鵝有海軍上將的派頭,再具體描寫這只白公鵝走路的姿勢慢條斯理,平時活動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生動地再現了這只白公鵝的海軍上將的派頭?!敦垺纷髡呃仙嵯壬鷦t是用過渡句將貓的古怪性格和滿月的小貓十分可愛、淘氣這兩部分的內容聯系在一起,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母雞》用過渡段“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只孵出一群小雛雞的母雞?!睂⒆髡咴谀鸽u孵出小雛雞前后討厭母雞與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聯系在一起,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母愛的偉大無私。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充分感悟作者是怎樣謀篇布局的,然后,讓學生回家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并寫下來?!督o予是快樂的》這篇課文作者的謀篇布局可謂獨具匠心。文中有很多令人感到出乎意料的地方。當文中的男孩知道保羅的車是哥哥送的時候,男孩驚嘆地說:“哇!我希望……”保羅以為男孩也希望有一個這樣的哥哥,但令保羅,也令讀者吃驚的是,男孩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當男孩在兜風的過程中提出“把車開到我家門口”的請求時,保羅以為男孩想向別人炫耀一下,但男孩的所作所為又令所有的人感到吃驚。原來,男孩是承諾將來也要送一輛這樣的車給弟弟。故事就是在這樣在一波三折中,詮釋了“給予是快樂的”這一主題,像這樣謀篇布局十分巧妙地課文在我們的教材中比比皆是。筆者相信,我們的老師在平時的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謀篇布局,習得作者的寫作技巧,然后通過相關的系統訓練,學生在平時的不斷練筆中,一定會寫出構思精巧,文質兼美的作文。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教師應該以敏銳的目光,挖掘課文這個再好不過的例子,活用課文教作文,必將潤物細無聲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丁有寬.丁有寬讀與讀寫導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