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 要:建構游戲中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不僅能豐富幼兒感知和主觀體驗,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建構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兒在協商、謙讓、交換的游戲氛圍中學會分享與合作,嘗試開拓與創新,從而實現幼兒個性的和諧全面發展。
關鍵詞:良好性格;幼兒挫折教育;全面發展
幼兒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它是以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為前提,隨著知識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增強,并通過專門的實踐鍛煉而獲得的。
一、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1.對幼兒適當地進行挫折教育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
對幼兒適當地進行挫折教育,能使幼兒從小就有一個健康向上、活潑開朗的良好性格,從小就養成吃苦耐勞、信心十足、敢于直面困難、不怕吃苦、堅持到底的精神,最終做一個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的孩子。
2.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有助于培養幼兒堅強的毅力
一般性格懦弱的孩子,意志品質大都較為脆弱,在挫折教育中適當地給予鼓勵,有意識地創設環境,培養幼兒克服困難的能力。適當地讓幼兒嘗試成功,體驗成功的快樂,是激發幼兒進取心的關鍵。培養幼兒堅強的意志力是在不斷的進取和堅持下形成的。
3.對幼兒實施挫折教育,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人格
3~6歲的學前兒童處在心理成長發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可塑性大,在這個時期,幼兒的自控能力差,思想意識水平弱。有意識地讓幼兒受點“苦和累”“受點挫折”,嘗試一點點生活的磨難,使幼兒明白人人可能遇到困難和挫折,而困難和挫折是可以克服的,教育幼兒敢于面對困難、挫折,正視挫折,并提高克服困難的能力。
二、在建構游戲中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的方法
1.創設“主題”合作游戲,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在群體搭建游戲中,幼兒往往會出現“群體游戲獨立搭建”的現象。教師在群體搭建游戲中,可創設主題合作游戲,例如,在以“城市建設”為主題的游戲中,幼兒通過討論分工,個體完成搭建房屋、鋪設馬路、組裝汽車、設立紅綠燈等不同的建筑物,在整體規劃的過程中幼兒之間還會經歷一些挫折,如觀點不一致,屈從于被領導的地位等,這就可以促使他在不斷的磨煉中學會如何友好相處,如何合作,提高其耐挫力。
2.明星效應,榜樣作用
在建構游戲中,幼兒往往會出現半途而廢的現象,最初游戲的想法在實施過程中受到阻礙就會放棄。教師可在日常的建構游戲活動中評選出不同的建構明星,如“建橋明星”“交通明星”“城堡明星”“家居明星”,并將小明星的作品展示給幼兒,同時教師可利用展示作品的機會讓小明星介紹作品制作的過程、制作時受到的阻力和自己克服障礙完成作品的過程。幼兒善于模仿,可塑性較強,在通過參觀作品產生崇敬之情,通過明星講解,明白游戲中誰都會遇到困難,了解同伴解決困難的方法,同時還激發了幼兒的靈感,開闊了思路,使他們在搭建中有更好的發揮。
3.創設情境,培養幼兒的求知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科學領域”目標中指出: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次,在戶外情境建構游戲“沙建”中,幼兒對玩沙非常感興趣,他們會把沙子堆成一座山,或在沙堆里挖很深的坑,可是,無論幼兒怎么努力,山總是堆不高,沙坑也總是被高處流下來的沙子填上。重復的工作失敗讓幼兒展開思考。所以,教師要多創設情境,帶幼兒走出戶外,走進大自然,讓他們在接觸客觀事物的現實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幼兒的探索興趣,萌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和求知欲。
4.個體搭建,培養幼兒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
如,在搭建紙杯游戲中,一名幼兒正認真地將一個個紙杯搭建起來,他的目的是將所有的紙杯都搭建完,可是在搭建過程中因為一個紙杯沒有放好,眼看就要完成的目標頓時倒塌,從幼兒的表情中可以看到失望和灰心喪氣,這時需要教師積極引導,鼓勵幼兒知難而進,要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
三、進行挫折教育需要注意的幾點
1.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選擇合適的材料制訂合適的目標
目標對激發幼兒的進取心十分重要。沒有目標便沒有動力。在挫折教育中適當地制訂目標對培養幼兒堅強的毅力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目標過低沒有推動作用,目標過高則達不到,會挫傷其信心。而對于天性活潑、好表現自己的幼兒,也要多指點、多約束,給他創造“逆境”,多設障礙,以磨煉幼兒勇于克服困難的品質。
2.適度適量,循序漸進,避免產生消極情緒
幼兒個體素質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經常提出過高的要求,會使他們在壓力面前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幼兒會因事事失敗而喪失自信心。在實施挫折教育時,教師在設置情境時一定要把握好“度”和“量”,應是幼兒通過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難。正確教育和引導幼兒正視挫折,在遭受挫折時保持心理平衡,想辦法戰勝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3.教師避免重視結果,忽略過程
如,幼兒在搭建游戲成功時,非常開心,就不停地夸獎“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失敗時就表現出不高興,打擊幼兒的自信心。不管成功與失敗,最重要的應該是觀察幼兒活動中的過程,如果發現他在某個環節中有很大進步,就應該對他進行及時的鼓勵,如果幼兒遇到困難無法解決時,教師應當及時以參與者的身份去幫助他,找出失敗的癥結所在。在必要時可幫助幼兒一步步地實現目標,讓幼兒體會只有戰勝了困難才能前進一步,而進步、達標的全過程就是不斷戰勝困難的過程,讓他懂得失敗并不可怕的道理。
總之,教育幼兒戰勝自我,從容地面對挫折的打擊,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對他們今后生活的幸福及事業的成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張建茜.對幼兒抗挫能力的認識[J].華章,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