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下牧建春
日本映畫攝影監督協會會員(jSC)
日本國文化廳海外派遣藝術研究員
上海戲劇學院電影電視學院教師
郵箱jscjsc@yahoo.cn
6-2-0尋找你最適合拍攝微電影的攝影機
現在,一般影視藝術學院會購置一些小器材,如數碼照相機,既可以怕照,有的也可拍視頻。佳能5D MarkⅡ可以兼顧學習和娛樂,在美國好萊塢電影制作中,佳能5D MarkⅡ作為輔助器材也經常被用到,有著不錯的表現。從微電影制作的立場上來說,好聲音收錄非常重要。而這款相機畢竟是從照相機構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然還可以采用分體系統錄音拍攝,但這意味著要增加錄音師和打板的場記,微電影需要在人員和設備中做出取合。
在海外的學員經常采用從電視系統發展起來的高清攝影機,稱“HDV”,這類機器的最大好處是錄音質量非常好。可是有兩個方面對求“電影感”同學來說“不盡人意”,其一是CCD感光元件越大越好,應該達到21x16mm,而消費型攝影機CCD感光元件比較小;其二是“可換鏡頭”為好,而消費型攝影機都是一支自動化的萬能變焦鏡頭。
鏡頭的質量與攝影機身價有關。在我看來我們的微電影制作不是追求機器身價,而是追求作品的質量。一個飛行員戴著一塊100元的電子手表,不影響他橫渡大西洋。比起電子手表他們還處理許多更重要的事情,這才能保證飛行的安全到達目的地。
“電影感”可以在后期軟件處理上解決,當然我也不反對在拍攝現場玩弄“電影感”。那么專業攝影機和非專業攝影機到底有什么不同,比較如下:
上述兩種攝影機,作為微電影制作工具,終極影像質量是差不多。主要是兩個世界的融合,電影和電視,專業級和消費級,業務和玩具,如今被廠家“混為一談”。其最大的煩惱是數碼攝影機功能太多,讓攝影師迷失了樸實操作感。工具和材料的革命總是給電影技術帶來麻煩,這好像上世紀50年代彩色膠片登場,許多好萊塢攝影師無所適從。其實我們誰也沒有看到過黑白世界,彩色才是影像的“正本清源”。
為了滿足微電影發燒友的要求,索尼公司推出了NEX-VG30,定價15000元人民幣。被稱作“E卡口”的可換鏡頭的機身,通過“E卡口”轉接環裝置可以使用任何手動照相機的鏡頭。
NEX-VG30傳感器采用APS-C規格,畫面尺寸與膠片差不多,這倒是可以滿足所謂的傳統電影攝影訓練,另外該機錄音品質高,還可以通過高清輸出連接高清電視機,以方便學生導演監視畫面。
從物理參數上說,現在任何一臺高清攝影機都可以滿足戶外拍攝微電影,關鍵是如何把技巧運用成為習慣,把習慣達到完美。創造性的利用工具的進步才是藝術家。
一般電影專業攝影師對機器的要求,是功能單一,堅固耐用,在任何復雜的環境下不容許工具背叛人的意志。
6-2-1控制曝光
測光表其實也只是個工具,它們無法思考,也不知道你在畫面中想要怎樣的曝光。在一個畫面中,亮度范圍有可能從f2.8到f22,這對任何類型的測光表都會產生問題。
數碼攝影機中的內置式測光表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采用整個場景的平均亮度值,或是測量域框中間的一個小區域,這叫做中央重點測光法。另外也可以手持測光表,去測定不同區域的光亮度,再去計算適合的平均值。不過重要的是,做出曝光值的決定時,要考慮到拍攝目的。
6-2-2自動曝光的問題
內置于攝影機中的自動測光系統,有時還是會被特定的光線情況所誤導。強烈的背光會造成最常見的問題,站立在明亮的背景前的臉部畫面,就有可能造成臉部曝光的極度不足。測光表會測量整個場景的平均光線。如果人物明亮,但站立在陰暗的人物會曝光過度。
變焦鏡頭配合攝影機上的測光系統,也可以當成一種點式的測光表。通過將人臉部畫面充滿整個畫框,就可以得到正確的曝光數值,之后你就必須手動控制光圈,使光圈不再更動,當然,前提是你的攝影機有這項手動功能。
有些攝影機會有逆光補償的按鈕,可以把光圈打開差不多一檔,來修正強烈的背光。有的攝像機可以鎖定自動光圈系統,調整所需要的光圈設定。
6-2-3曝光指數ISO
膠片曝光指數是根據IS0感光度來計算的,這是化學上的“未名數”,要根據沖印時候的化學反應條件重新計算,而數碼攝像機感光元件是該機器唯一的,穩定的。
數碼攝像機通常增大電子影像信號來改變曝光指數,就是所謂的“亮度增益”(gain)。在正常的情況下不隨意通過增大電子信號改變畫面的光亮,都用鏡頭光圈來控制。在緊急的情況下,動用“亮度增益”dB數值也是容許的,例如提高6dB,相當于開放一檔光圈。
畫面亮度和“亮度增益”的關系如下:
Odb=1 00%、6db=200%、122db=400%
上面只是電子量化概念,在照相機上表述為ISO、在攝像機上表述dB亮度級別、都可以用百分比量化。
電子影像亮度級別以0db為基準,用“加減法”進行量子化。dB是“比較數值”單位,就是以一個既定數值為0,通過比較來描述另一個數值。
6-2-4數字影像的動態范圍
動態范圍(Dynamic Range),是信號系統的概念,一個信號系統的動態范圍被定義成“最大不失真電平”和“噪聲電平”的差。
對于感光元件來說,動態范圍表示圖像中所包含的從“最暗”至“最亮”的范圍。動態范圍越大,所能表現的層次越豐富,所包含的色彩空間也越廣。
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是由數以百萬個像素組成的,這些像素在像素曝光的過程中吸收光子,轉化成數字信號,然后成像。信號顯示范圍在“0”和“255”之間,即代表純黑色和純白色。
數字攝影機的動態范圍表示方法目前似乎并沒有統一的約束,所以有時我們用“比值”方法來描述動態范圍,也就是換算成光圈檔數。
說攝影機的動態范圍主要指的是CCD、CMOS受光的動態范圍,相當于膠片的“寬容度”。應該提醒的是,電子攝影機動態范圍不是放映機能夠還原的范圍,攝影質量好壞的標準是終極呈現的質量,所以我們還應該了解影像在什么地方放映的規格指標。
廠商宣傳“大的動態范圍”(寬容度)固然有理。但是,專業攝影師認為,那是記錄片的優良工具,故事片的影像連續性原則是需要通過現場光線控制來實現的,迷信攝影工具紀錄范圍,導致人的大腦萎縮,依靠后期調色勢必花費成本和時間,也不一定把事情搞好。從源頭上保證鏡頭連續性也是專業和非專業的差別之,這就涉及到控制場景反差的學問。
6-2-5反差范圍
反差(contrast)指的是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中,明暗程度間的差異。
如圖,演員和背景的反差極大,攝影機無法記錄背景的信息。另一方面,演員臉部光澤是最亮的地方為100%,輔助照明以2倍的光亮遞減,50%、25%、12%、6%、最后一張照片的人物光亮反差就是16:1、如果再降低輔助光線,演員的暗部就如背景一樣漆黑。
一般來說,數碼影像影調在顯示器上的反差范圍在32∶1之間。因此在室外場景中需要用照明的手段來改變自然光線的動態范圍,使其控制32:1以內,也就是5檔光圈范圍。
6-2-6曝光監視
在拍攝中,知道場景中亮度范圍是極為重要的。學生電影常用監視器(monitor)來評估曝光。
數碼攝像機上可以呈現場景亮或暗的情況。例如,柱狀圖來描述如下。
在外景拍攝現場,自然光總是動態變化,柱狀圖亮度圖像也會發生變化,最明顯的是當光圈改變時,波形圖像會向左右亮度區域移動。每臺攝影機的動態光量范圍是有限度的。在拍攝是注意掌握。
在電影制作中經常是白天拍夜景,如果曝光不足降低三檔可以模擬夜景氣氛。 責編/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