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富克非
(沈陽市第二中醫醫院 神經內科,遼寧 沈陽 110101)
?
探究不同劑量的rt-PA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
石磊Δ,富克非
(沈陽市第二中醫醫院 神經內科,遼寧 沈陽 110101)
目的 探究與分析不同劑量的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進行rt-PA靜脈溶栓治療的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rt-PA靜脈溶栓劑使用劑量的不同分成2組,每組40例。以溶栓治療后24 h內腦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癥狀性腦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其他出血癥狀及治療后3個月預后良好率、總死亡率評價治療的臨床療效。通過NIHSS評分對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陷程度進行評分,分析2組治療臨床療效與治療前神經功能缺陷程度之間的相關性。結果 標準劑量組溶栓治療后3個月總死亡率明顯高于低劑量組(P<0.05)。治療后低劑量組NIHSS評分4~8分的比例明顯多于標準劑量組(P<0.05);低劑量組NIHSS評分9~16分、17~24分的比例均明顯少于標準劑量組(P<0.05)。標準劑量組NIHSS 9~16分的患者治療后3個月的總死亡率明顯高于低劑量組(P<0.05)。結論 不同劑量的rt-PA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基本一致,且療效不受神經功能缺陷程度的影響,但低劑量rt-PA治療時更能減少患者3個月后的死亡率。
急性腦梗死;神經功能缺陷程度;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
急性腦梗死是腦血管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多由各種原因引起腦供血不足,腦組織發生缺血、缺氧壞死,導致相應神經功能缺陷癥狀的發生[1]。臨床上常采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ecombinant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靜脈注射治療急性腦梗死,目前rt-PA靜脈注射的一般劑量為0.9 mg/kg,但這個標準劑量值參考的是北美及歐洲國家指南的推薦劑量值,在國內人群中低劑量rt-PA與標準劑量rt-PA比較是否有相同的臨床治療療效、是否更安全仍不清楚[2]。神經功能缺陷程度是影響患者預后的因素之一,不同劑量的rt-PA的臨床療效與神經功能缺陷程度之間的相關性也尚不明確。現對此展開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來沈陽市第二中醫醫院神經內科進行rt-PA靜脈溶栓治療的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rt-PA靜脈溶栓劑使用劑量的不同分成2組,即標準劑量組(0.8 mg/kg≤劑量≤0.9 mg/kg)和低劑量組(0.6 mg/kg≤劑量<0.8 mg/kg),每組40例。入選標準:①患者年齡在18~80歲之間;②患者發病時間<5 h;③患者存在嚴重的肢體癱瘓;④患者頭部CT掃描不存在出血、明顯占位效應伴中線移位;⑤患者卒中癥狀持續時間>0.5h;⑥患者血壓<180/100 mmHg;⑦患者無靜脈溶栓治療禁忌癥;⑧患者或家屬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標準劑量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在18~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2±10.1)歲;低劑量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在19~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5±10.3)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標準劑量組:標準劑量組患者按照0.8 mg/kg≤劑量≤0.9 mg/kg的標準采用rt-PA(廣東康虹醫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40728)靜脈溶栓進行治療,10%的rt-PA直接通過靜脈滴注方式,90%的rt-PA與250 mL的0.9% NaCl充分混合后通過靜脈滴注,滴注時間持續1 h,治療后24 h,口服阿司匹林(四川升和滬醫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40530)0.1 g/天,同時靜脈注射纖溶酶(北京賽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40821),預防腦梗死的復發,首次劑量為100 U,于第2日期,將200 U的纖溶酶溶于500 mL的生理鹽水中,充分混合后為患者靜脈滴注,連續用藥時間為1周。
低劑量組:低劑量組患者按照0.6 mg/Kg≤劑量<0.8 mg/Kg的標準進行靜脈滴注rt-PA溶栓治療,除rt-PA溶栓劑量不同,其他治療方法與標準劑量組相同。
1.2.2 觀察指標
① 2組rt-PA靜脈溶栓治療后的療效:溶栓治療后24 h內進行CT檢查測定2組腦出血(ICH)、癥狀性腦出血(SICH)、其他出血癥狀的情況,且記錄治療后3個月2組預后良好率、總死亡率,以評價rt-PA靜脈溶栓治療的療效。
② 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陷程度NIHSS評分結果:根據NIHSS標準將治療前、后2組患者神經功能缺陷程度分為NIHSS 4~8分、NIHSS 9~16分及NIHSS 17~24分三個不同程度。
③ 2組治療療效與治療前神經功能缺陷程度統計:按治療前神經功能缺陷程度分級統計2組治療后各并發癥的例數。
1.3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18.0統計軟件對研究得到的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或者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以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rt-PA靜脈溶栓治療后的療效對比 標準劑量組溶栓治療后3個月總死亡率明顯高于低劑量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后的療效對比[n(%)]
#P<0.05,與標準劑量組比較,compared with standard dose group
2.2 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陷程度NIHSS評分結果對比 治療后低劑量組NIHSS評分4~8分的比例明顯多于標準劑量組(P<0.05);低劑量組NIHSS評分9~16分、17~24分的比例均明顯少于標準劑量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NIHSS評分結果對比[n(%)]
#P<0.05,與標準劑量組比較,compared with standard dose group
2.3 2組治療療效與治療前神經功能缺陷程度統計 在不同神經功能缺陷程度NIHSS分組下,2組溶栓治療后24 h內ICH、SICH、其他出血癥狀的發生率及治療后3個月預后良好率相比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標準劑量組NIHSS9-16分的患者治療后3個月的總死亡率明顯高于低劑量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療效與治療前NIHSS之間的相關性比較[例(%)]
#P<0.05,與標準劑量組比較,compared with standard dose group
腦梗死即缺血性腦卒中,是由腦組織局部出現缺血、缺氧而導致腦組織壞死引起的。目前研究認為急性腦梗死若在發病24 h內溶解血栓,可使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3]。發病24 h內進行溶栓可以使缺血的腦組織重新得到血液供應,改善腦組織的壞死狀況[4-7]。研究表明,早期應用溶栓藥物可使小血栓完全溶解,大血栓部分溶解,閉塞的腦血管重新得到血流供應,使可逆性狀態的神經細胞得到最大限度的搶救[8-11]。rt-PA是屬于第二代選擇性纖溶酶原激活劑,現廣泛應用于急性腦梗死的治療,其能與血栓表面的纖維蛋白選擇性地結合,促使血栓結合的纖溶酶原活化,活化的纖溶酶原可引起血栓的溶解,及時回復腦血流,使缺血半暗帶中可逆性的缺血腦細胞得到挽救,神經元損傷減少,使腦梗死面積縮小[12]。國際專業組織歐洲卒中促進會和美國組中學會均將rt-PA作為治療腦梗死的常規用藥,其推薦劑量為0.9 mg/kg,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推薦的rt-PA劑量為0.9 mg/kg,但該劑量主要是參考歐美國家的指南,該劑量是否符合中國人群仍不是很明確,仍是一個迫切需要明確的問題[13]。
本文研究發現標準劑量組溶栓治療后3個月總死亡率明顯高于低劑量組(P<0.05),說明標準劑量及低劑量rt-PA治療急性腦梗死時的療效基本一致,只在減少3個月死亡率方面低劑量rt-PA好于標準劑量rt-PA的治療作用,美國國立神經疾病與卒中研究所證實,溶栓治療后出血轉化及癥狀性出血轉化發生率分別為10.6%和6.4%,大部分出血發生在rt-PA治療的最初24 h內,因此在早期進行溶栓治療具有著重要意義[14]。治療后低劑量組NIHSS評分4-8分的比例明顯多于標準劑量組(P<0.05),低劑量組NIHSS評分9~16分、17~24分的比例均明顯少于標準劑量組(P<0.05),說明無論標準劑量還是低劑量rt-PA治療急性腦梗死均可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陷癥狀,在不同神經功能缺陷程度NIHSS分組下,2組溶栓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基本一致,說明不同劑量的rt-PA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不受神經功能缺陷程度的影響。另外,研究還發現,隨著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增高,低劑量rt-PA組與標準劑量rt-PA組患者的預后良好率均有下降趨勢,而SICH發生率和總死亡率均呈升高趨勢,并且在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組間,低劑量rt-PA組與標準劑量rt-PA組的預后良好率、SICH發生率、總死亡率相似,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低劑量rt-PA組和標準劑量rt-PA組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相似,并且不受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影響,表明在中國人群中采用低劑量rt-PA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15]。
綜上所述,不同劑量的rt-PA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基本一致,且療效不受神經功能缺陷程度的影響,但低劑量rt-PA靜脈溶栓治療時更能減少患者3個月后的死亡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 艾利,鄭宇,張華平,等.心理干預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療效分析[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2,7(3):36-39.
[2] 徐敏,王惠琴,楊紅燕,等.院內卒中應急流程在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04-205.
[3] 張薈雪,王寧,陳麗霞,等.急性腦梗死拓展時間窗溶栓治療的臨床研究[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2,46(2):150-152.
[4] 謝曉,杜娟,劉蕓蕓,等. 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腦梗死的護理[J]. 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3):105-107.
[5] 龐明武,何超明,王景等.小劑量尿激酶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進展型腦干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0,31(4):276-278.
[6] 徐愛華.急性腦梗死早期rt-PA溶栓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療前沿,2012,7(4):85-87.
[7] 尹俊雄,曾憲榮,程遠,等.纖溶酶治療急性期腦梗死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3,8(2):741-743.
[8] 劉興嬡,鄧幼清,單益民.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2,25(8):400-40l.
[9] 張振宇,李銳.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治療急性腦梗死27例[J].中國藥業,2012,2l(3):62-63.
[10] 竇曉語,徐輝.尿激酶和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2,4(1):64-65.
[11] 趙長久.尿激酶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20例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2):37-38.
[12]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2B):4013-4014.
[13] 楊瑞琦,張陽,于憲君.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治療急性腦梗死30例[J].廣州醫學院學報,2012,40(3):8l-84.
[14] 唐曉輝.尿激酶與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和安全性比較[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25):59-6l.
[15] 王巖,張貴彬,趙貝.小劑量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40例療效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2,15(9):1363-1364.
(編校:譚玲)
Efficacy of different doses of rt-PA in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HI LeiΔ, FU Ke-fe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Second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henyang, Shenyang 110101,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different doses of 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13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selected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5 for rt-PA thrombolytic therapy, who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t-PA thrombolytic agent dose, 65 cases in each group. Evaluat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after 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in 24 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ICH), other bleeding symptoms and for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prognosis was good rate, total mortality. For pre-treatment, the degree of defect nerve function after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scored by NIHSS scor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function of the degree of nerve defect before treatment.Results3 months after thrombolysis total mortality in the standard do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ow-dose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NIHS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NIHSS score 4-8 points in the proportion of low-do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in the standard dose group (P<0.05); NIHSS score 9-16 points, 17-24 points in the proportion of low-dos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standard dose group (P<0.05). NIHSS9-16 points of patients after total mortality three months in the standard-do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ow-dose group (P<0.05).ConclusionDifferent doses of rt-PA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re basically the same, and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does not affect the efficacy, but reduce mortality in patients 3 months after low-dose rt-PA treatment, it is worth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ological defect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石磊,通信作者,女,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神經內科,E-mail:lnshileiys@163.com。
R743.3
A
1005-1678(2015)10-0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