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明勇,鄭春華,鄒小紅
(南昌市第一醫院 心血管內科,江西 南昌 330008)
?
大豆磷脂對腦卒中患者hs-CRP及血脂的影響
萬明勇,鄭春華,鄒小紅
(南昌市第一醫院 心血管內科,江西 南昌 330008)
目的 探討大豆磷脂對腦卒中患者hs-CRP及血脂的影響。方法 選取南昌市第一醫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的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76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38例,在基礎治療上聯合大豆磷脂;對照組38例,予基礎治療。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s-CRP、IL-6、Hcy及血脂的變化,探索大豆磷脂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療效機制。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治療后實驗組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Hcy較低(P<0.05),TC、TG及LDL-C較低(P<0.05),HDL-C較高(P<0.05),總有效率較高(P<0.05),且不良反應較低(P<0.05),其結果均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大豆磷脂能夠明顯降低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Hcy水平,改善血脂代謝,提高臨床療效,且不良反應輕微,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大豆磷脂;腦卒中;hs-CRP;血脂
腦血管病(stroke)又稱腦血管意外,腦中風或腦卒中。是因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以局部神經功能缺失為特征的一組疾病[1]。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高于出血性腦卒中,占腦卒中總數的60%~70%[2]。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各種原因所致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而引起神經功能缺損的一類臨床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為半身癱瘓、偏身感覺障礙、言語不利等癥狀,中醫屬“中風”范疇。頸內動脈和椎動脈閉塞和狹窄均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3],其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嚴重者可導致死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多于熟睡或安靜狀態發病,發病急驟,數小時或2天內即可達到高峰,因此對于此類患者應及時給予適當的治療措施。本病的誘發因素與高血脂關系密切,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的恢復,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動物實驗表明,大豆磷脂對血脂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4]。本文通過觀察大豆磷脂對腦卒中患者hs-CRP、IL-6、Hcy、血脂的影響,探究大豆磷脂的療效機制及其安全性,為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月~2015年6月于南昌市第一醫院以急性腦卒中為診斷而收入院的患者76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5.23±9.36)歲,其中血脂異常患者12例;對照組38例,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4.93±9.16)歲,其中血脂異常患者14例。
納入標準:參照2010年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5]中診斷標準而擬定以下納入標準:①初次發作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②發病48 h內接受治療的患者;③患者表現為神經缺損癥狀,并可用某一血管綜合征解釋;④CT或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作患者,并排除出血性腦卒中、腦腫瘤及腦血管畸形等;⑤自愿參與本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本實驗得到本院倫理協會許可。
排除標準:①不愿參與本實驗或不符合納入標準者;②患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出血性潰瘍、呼吸衰竭等重大疾病者;③患有乙肝、肺結核、艾滋病等具有較重傳染性疾病患者;④合并有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⑤對大豆磷脂過敏者;⑥患有精神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降顱內壓、保持呼吸道通暢、降血壓、血糖、抗凝、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常規對癥治療。主要包括以下措施: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廣東遠大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5079)500 mL,1次/天靜滴,鹽酸噻氯匹定片(抵克立得,杭州賽諾菲安萬特民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186)250 mg 1次,2次/天,口服,20 %甘露醇注射液(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3037)250mL 1次,2次/天,靜滴,共治療4周。
實驗組:在與對照組相同的臨床常規對癥治療基礎上加用大豆磷脂散(上海金伴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9594)7 g/d ,1次/天服用。有吞咽功能的患者可吞服,吞咽困難者可將大豆磷脂散加水成乳液后飲服、口吸或鼻飼,共治療4周。
2組患者均在治療前、治療結束后空腹采集10 mL肘靜脈血,將其裝入預先裝有EDTA的抗凝采血管中,將采血管按3000 r/min離心10 min,待離心結束后將上層血清裝入EP管中,放入-80 ℃冰箱中保存備用。以上均由本院檢驗科專業人員負責操作。
1.3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1.3.1 血清中hs-CRP、IL-6及Hcy含量:本研究采用雙抗體夾心法檢測所有研究對象血清中hs-CRP、IL-6及Hcy的濃度水平。以血清中hs-CRP濃度的測定為例,首先用人hs-CRP抗體免疫實驗微孔板,再分次向微孔中加入hs-CRP,與 HRP標記的hs-CRP抗體結合,形成抗體-抗原-酶標抗體復合物,最后加底物TMB顯色。顯色后,TMB在HRP酶的催化下發生連續的顏色轉化,最后變為黃色。由于顏色深淺與標本血清中的hs-CRP濃度呈正比例關系,用全自動酶標儀測定標本的吸光度(OD值),最終通過繪制標準曲線可精確計算標品中的hs-CRP含量。具體操作步驟參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IL-6及Hcy的測定方法同上。
1.3.2 血脂:取研究對象備用血清,采用本院臨床檢驗科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OLYMPUS AU5400)檢測血清中各血脂指標。
1.3.3 療效評判標準:參照2000年全國第五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標準判定,顯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以上;有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5%~90%;微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惡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以上;死亡。
1.3.4 不良反應:服藥期間,所有研究對象均進行定期復查,詳細記錄患者在治療期間發生的所有不良反應,并及時給予對癥治療。

2.1 血清中hs-CRP、IL-6及Hcy含量的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Hcy的含量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Hcy含量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實驗組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Hcy含量較對照組明顯減低(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Hcy含量的比較Tab.
*P<0.05,與治療前相比,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與對照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2 2組患者血清中血脂各指標情況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除HDL-C外,其余指標均降低(P<0.05),實驗組TG、TC及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TG、TC及LDL-C水平較低,HDL-C水平較高(P<0.05)。見表 2。

表2 2組患者血脂各指標比較Tab.
*P<0.05,與治療前相比,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與對照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3 2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經4周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84.21%)明顯高于對照組(71.05%)(χ2=4.07,P<0.05)。見表 3。

表3 2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Tab.3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n(%)]
#P<0.05,與對照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4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治療過程中兩組均有不良反應發生,實驗組不良反應9例,對照組不良反應18例,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3.68%)低于對照組(47.3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65,P<0.05)。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半身癱瘓、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等,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給人們和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研究發現,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會加速人類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7],隨著年齡增加,腦動脈逐漸發生硬化,加之血液黏度較高,極易形成管腔狹窄或血栓而導致本病的發生。機體發生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其腦部組織隨即產生大量自由基,使腦神經細胞膜脂質發生過氧化反應而死亡,故臨床表現為神經功能受損癥狀。研究證實,盡早改善腦缺血區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是改善腦卒中患者癥狀,能夠提高其生活質量,延長其生存時間的有效措施。有學者研究證實[8],早期應用磷脂能夠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癥狀,且療效優于胞二磷膽堿。
hs-CRP是一種非特異性的炎癥反應蛋白,能夠敏感地反應炎癥和組織損傷的程度,也是粥樣斑塊不穩定的標志之一。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 hs-CRP水平明顯升高[9],其中在伴有頸動脈不穩定性粥樣斑塊的患者中,其升高更為顯著。由此可見,血清hs-CRP水平的高低可作為評價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病情發展和預后的一項重要指標。IL-6是一種細胞因子,具有多效應,可誘導纖維蛋白原和血清hs-CRP的產生。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中hs-CRP、IL-6含量均明顯升高,治療4周后均較治療前降低,且實驗組患者血清中hs-CRP、IL-6含量較對照組減低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看出,在基礎治療上聯合大豆磷脂,可明顯降低腦卒中患者血清中hs-CRP、IL-6水平。大量研究表明,Hcy升高可促進氧自由基的生成,導致腦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加重,并可影響凝血調節因子及血纖溶活性,從而促進腦動脈硬化的進程,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中Hcy含量均明顯升高,治療4周后均較治療前降低,且實驗組患者血清中Hcy含量較對照組減低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結果可看出,在基礎治療上聯合大豆磷脂,可明顯降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Hcy水平。
血脂代謝異常亦可加速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10],導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TG、TC、LDL-C及HDL-C能夠反應血脂的水平,LDL-C會被吞噬細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細胞,在血管內皮內形成粥樣斑塊,因此伴有高脂血癥者患缺血性腦卒中的機率明顯高于非高脂血癥者。TG的升高也會促進粥樣斑塊的形成,其原因可能與其促進LDL-C轉化為B型顆粒并降低HDL-C水平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中血脂異常,經4周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中TG、TC、LDL-C均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HDL-C高于對照組(P<0.05)。近年來有動物研究證明,大豆磷脂能有效降低全血粘度,改善血脂代謝[11],抑制血栓形成,這一結論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大豆磷脂改善血脂的作用機理可能是大豆磷脂進入血液后摻入到HDL-C中,使HDL-C的含量升高,促進了TG、TC的代謝。由此可見,在基礎治療上聯合大豆磷脂,可明顯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能夠有效反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療效的水平,評分減少越多,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恢復越好。本研究結果顯示,經4周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基礎治療上聯合大豆磷脂,可明顯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神經缺損癥狀。在本研究中,2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有不良反應發生,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因此,大豆磷脂的不良反應可能會出現輕微的腹瀉,但癥狀輕微。由此可見,大豆磷脂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能夠改善其神經缺損癥狀,提升生活質量,且不良反應較輕微。
實驗通過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中hs-CRP、IL-6、Hcy、血脂、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等情況進行比較分析,證實了大豆磷脂能夠明顯降低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Hcy水平,改善血脂代謝,提高臨床療效,且不良反應輕微。因此,選擇大豆磷脂治療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具有重要意義。在下一步研究中,將尋找新的信號分子和目的基因,為本實驗所反映的現象做出進一步論證和分析。
[1] 張衛東.我國腦血管病發病現狀及變化趨勢[C]// 河南省衛生部腦卒中及高危人群內科診治技術培訓班暨國際級繼續教育培訓班腦卒中診斷與防治新進展資料匯編2012.
[2] 張威, 肖偉.針刺治療缺血性腦卒中臨床研究進展[J].中醫藥臨床雜志, 2011, 23(12):1121-1123.
[3] 華揚.血管超聲對頸部多支動脈狹窄病變的檢測評估應注意的問題[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 2012(10):1-2.
[4] 池莉平, 譚劍斌, 陳瑞儀.大豆磷脂調節血脂作用的動物實驗研究[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 2007, 13(2):51-52.
[5]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2010年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 2013, 20(8):16-19.
[6] 陳偉群, 王新德.全國第五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紀要[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00, 33(4):45-46.
[7] 劉溯, 楊宇紅.老年高血壓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率及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0, 14(21):76-77.
[8] 石富成, 周景春, 孟冬婭,等.大豆磷脂對腦梗死治療作用的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 2001, 81(21):1301-1303.
[9] 朱衛香, 劉彥敏, 韓亞軍,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MMP-9、Hs-CRP與腦梗死體積及神經功能缺損的關系[J].中國免疫學雜志, 2012, 28(4):341-343.
[10] 王杰 王凌燕.血脂代謝異常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J].中國社區醫師, 2002(8):18-20.
[11] 句連云, 郭英.大豆復合提取物對大鼠血脂及血液流變性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 2008, 35(14):2650-2652.
(編校:譚玲)
Effect of granulesten on hs-CRP and lipid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WAN Ming-yong, ZHENG Chun-hua, ZOU Xiao-ho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ardiovascular, Nanchang First Hospital, Nanchang 330008,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ranulesten on hs-CRP and lipid in patients with stroke.Methods76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therapy, 38 case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tre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granulesten.hs-CRP, IL-6, Hcy, and lipid fat were detected and the clinic effect were compare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hs-CRP, IL-6, and Hcy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lower(P<0.05), TC, TG and LDL-C were lower, HDL-C was higher(P<0.05),the clinic effect was higher(P<0.05), the rate of side effect was higher(P<0.05).ConclusionGranulester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serum hs-CRP, IL-6 and Hcy levels, improve blood lipid metabolism,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are mild,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granulesten; stroke; hs-CRP; lipid
萬明勇,男,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冠心病介入診斷與治療,E-mail:wanmingyongy@qq.com。
R743
A
1005-1678(2015)07-0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