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波,譚 毅
(開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405499)
2014年重慶市某縣公眾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情況基線調查
彭小波,譚 毅
(開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405499)
目的了解重慶市某縣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基線情況,為麻風病健康教育和評估工作提供依據。方法采用多階段抽樣方法選擇重慶市某縣8個鄉鎮及街道共3個社區5個村、5所中學1500人進行問卷調查,了解7條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情況。結果1 500人知曉率為18.13%(272/1 500)。調查對象對麻風病的可治愈性、傳染性、人群抵抗力、早期癥狀、防治機構、防殘措施、免費治療政策的知曉率分別為26.33%(395/1 500)、42.60%(639/1 500)、10.40%(156/1 500)、47.73%(716/1 500)、43.00%(645/1 500)、48.27%(724/1 500)、32.60%(489/1 500)。男性、30~<40歲人群、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技術及管理人員知曉情況相對較好,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社會大眾對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率較低,應圍繞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印制宣傳材料,針對文化程度較低人群、學生、老年人群和流動人口等有方向地開展多種形式健康教育,提高社會公眾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率。
麻風/預防和控制;數據收集;問卷調查;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經過政府和麻風病防治工作者近50年的努力,重慶市某縣麻風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現階段為低流行區。按照《全國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2011-2020年)》要求,到2020年社會大眾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率達到80.00%,為科學了解重慶市某縣公眾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情況,經多階段隨機抽樣,對城市居民、農村居民、中學生等進行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情況進行調查,旨在為重慶市某縣麻風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據和指明方向,為今后的評估工作奠定基礎。
1.1 調查對象 通過多階段抽樣方法從重慶市某縣8個鄉鎮及街道共3個社區5個村選擇13~70歲普通群眾1 100人,隨機抽取5所中學的學生400人,共調查1 500人。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根據有關技術文件及上級工作方案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調查導語、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與7條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相關的問題等。由當地鄉鎮、街道兼職麻風病防治醫生負責組織,縣麻風病防治專業人員深入調查對象家中,進行面對面詢問調查。問卷當場完成,檢查無缺項、漏項后當場收回。
1.2.2 知曉率計算方法 依據文獻[1-2],本次調查答對5題及以上者判定為知曉,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率計算公式:公眾核心信息知曉率=答對5題及以上被調查人數/被調查總人數×100%;單一核心信息知曉率=被調查某條核心信息答對題數/被調查某條核心信息應答對題總數×100%。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Excel2003錄入數據,應用SPSS 11.5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 共發放調查問卷1500份,回收1500份,回收率為100%。年齡13~70歲,平均(35.60±5.52)歲;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小學及以下文化人群占較大比例;學生占比例最大,農民次之。公眾獲得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途徑主要為電視,宣傳活動,家人、朋友或同事,網絡和宣傳材料等,未接觸過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者211人,見表1。

表1 獲得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的途徑(n=1 500)
2.2 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總知曉情況 1 500人中答對5題及以上者272人,知曉率為18.13%。1 500人中答對核心信息條數為 0、1、2、3、4、5、6、7條者分別為340人(22.67%)、186人(12.40%)、217人(14.47%)、258人(17.20%)、227人(15.13%)、188人(12.53%)、66人(4.40%)、18人(1.20%)。就具體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情況而言,調查對象對如何預防麻風病的畸殘知曉率最高,而對接觸麻風病患者后是否會得麻風病知曉程度最低,見表2。

表2 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情況基線調查(n=1 500)
2.3 不同特征人群核心信息基本知曉情況 男性、30~<40歲人群、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技術及管理人員知曉情況相對較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特征人群核心信息基本知曉情況[n(%)]
近年來,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情況調查有很多,但由于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一直沒有統一,很難或不能進行相互比較研究和分析。作者按照《全國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2011-2020年)》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要求,根據我國麻風病防治實際情況,確定了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并確定了被調查者答對5題及以上判定為知曉這一判定標準,從而在標準上得到了統一,便于在今后開展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情況的調查時各地能相互借鑒和交流研究成果,能針對當前問題提出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為2020年實現規劃目標奠定基礎。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重慶市某縣社會大眾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率為18.13%,從判定標準上來講,較2012年全國麻風病流行地區公眾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情況調查、浙江省麻風病流行地區公眾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情況調查提到的答對4題以上判定為基本知曉的標準略高[2-3],不具有可比性。該縣人口流動性大,約有1/3的人在外務工,可能導致結果偏低[4];還有可能與重慶市某縣當前麻風病疫情極輕,大眾對該病相關知識了解熱情度不夠高有關;但從獲得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途徑來看,電視和宣傳活動是獲得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的主要途徑,說明日常的宣傳工作力度是夠的,但對規劃要求的到2020年達到80.00%的標準差距還很大,應結合當前防治工作模式,改進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力爭在近5年內健康教育有突飛猛進的成效。
就具體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情況而言,調查對象對如何預防麻風病的畸殘和早期癥狀知曉率較高,而對麻風病能否治好和接觸麻風病患者后是否會得麻風病知曉程度較低,可能與宣傳麻風病知識結構有關,宣傳重點體現在傳染性、早發現、早治療和免費[5-6],但部分群眾認為接觸麻風病患者后就會傳染且不能治好。核心知識的統一便于今后健康教育材料參照核心知識設計和印刷,并采用適宜的健康教育策略,提高人們對這2個方面內容的知曉程度。
對不同特征社會人群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情況調查發現,男性知曉情況較女性好,與相關報道一致[2-3]。30~<40歲人群麻風病核心信息知曉率較高,可能與善于利用大眾媒體和網絡有一定關系,在獲得知識途徑中也能得到體現,應用網絡和電視獲得知識途徑的人群主要集中在該年齡段;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技術及管理人員知曉率相對較高,可能與其愿意接受知識和通過媒體網絡等手段進行搜索和學習有關。提示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速,充分利用現代媒體和網絡工具普及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6]。同時學生中知曉人數較低,提示在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很有必要,學生能向家長和鄰里講解和宣傳,從而產生更高的社會效益。
總的來說,本次基線調查知曉情況不容樂觀,但全國多地均可能存在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率偏低的問題[7-10],重慶市某縣麻風病防治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開展,并以本次基線調查為契機,一是圍繞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印制宣傳手冊、制作視頻等宣傳材料;二是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宣傳活動等大眾容易接受的方式開展健康教育;三是通過在學校開設麻風病健康教育講座、專欄、知識競答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在社區、農村利用健康體檢、講座等方式向老年人群宣傳,利用流動人員外出和返鄉高峰開展宣傳等多種方式,有重點和有方向地加大健康教育力度,確保如期達到2020年社會大眾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率為80.00%的目標。
[1]衛生部辦公廳.全國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2011-2020年)[S].2011-09-27.
[2]歸嬋娟,侯啟年,王景權,等.2012年全國麻風病流行地區公眾防治核心信息知曉情況調查[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3,14(8):575-578.
[3]孟妤薰,嚴良斌,王景權,等.浙江省麻風病流行區公眾的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情況調查[J].上海預防醫學,2014,26(2):71-73.
[4]周國茂,李真,李澤輝,等.深圳某區流動人口麻風病知曉率調查及健康教育[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8,24(1):33-34.
[5]王景權,侯啟年,潘春枝,等.我國麻風病例發現策略的探討[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2,28(1):23-25.
[6]江毅軍,張國成,王景權,等.蘭溪市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率調查[J].浙江預防醫學,2013,25(9):86-87.
[7]盛敏陽,王景權,張國成,等.2012年海寧市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基線調查結果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3):308-310.
[8]王玉英,李菊紅,王景權,等.麻風病健康教育的研究進展[J].上海預防醫學,2012,24(7):399-402.
[9]徐超廣,魏中和,何益華,等.湖南石門縣農村麻風歧視的現狀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0,17(2):277-278.
[10]郝霞,吳李梅,沈云良,等.公眾麻風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3,29(3):218-219.
Baseline survey on public awareness situation of leprosy control core knowledge in a county of Chongqing during 2014
Peng Xiaobo,Tan Yi
(Kaixian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ongqing 405499,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awareness baseline situation of leprosy control core knowledge in a county of Chongqing city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leprosy health education and assessment work.MethodsThe multi-stage sampling method was adopted to select 1 500 persons from 3 communities,5 villages and 5 middle schools of 8 towns in a county of Chongqing cit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for understanding the awareness situation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ore message of leprosy.ResultsAmong 1500 respondents,the awareness rate of leprosy control core knowledge was 18.13%(272/1 500).The awareness rates of leprosy curability,infectivity,crowd resistance,early symptom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gencies,anti-disability measures and free treatment policy were 26.33%,42.60%,10.40%,47.73%,43.00%,48.27%and 32.60%respectively.The awareness situation was best in the age group of 30~<40 years old,college or above degree of culture,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staff,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ResultsThe social public awareness rate of leprosy control core knowledge is very low,therefore should print the publicity materials focusing on the leprosy control core knowledge and directionally conduct the various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aiming at the low cultural level crowds,students,elderly population and floating population to raise the social public awareness rate on leprosy control core knowledge.
Leprosy/prevention&control;Data collection;Questionnaires;Health education;Core knowledge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7.010
A
1009-5519(2015)17-2596-03
2015-04-22)
彭小波(1987-),男,重慶開縣人,主要從事地方病與寄生蟲病防治工作;E-mail:6056139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