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偉,吳 翔
(1.義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醫院,河南三門峽472300;2.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第一附屬醫院,陜西西安710061)
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缺血性卒中臨床分析
高 偉1,吳 翔2
(1.義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醫院,河南三門峽472300;2.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第一附屬醫院,陜西西安710061)
目的探討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缺血性卒中的臨床特點。方法選擇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義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40例(高血壓合并卒中組)和非高血壓卒中患者40例(非高血壓卒中組),回顧性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高血壓合并卒中組患者更多表現為腔隙性腦梗死。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高血壓合并卒中組患者高血壓控制不佳、吸煙及糖尿病因素與非高血壓卒中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多因素回歸模型分析亦發現,高血壓合并卒中組患者吸煙、糖尿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因素與非高血壓卒中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缺血性卒中具有特征性臨床表現模式,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腦卒中與吸煙、糖尿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因素有關。
老年人;高血壓;卒中;危險因素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轉變,缺血性卒中發病率逐漸升高,已成為我國公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原發性高血壓作為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已被大量研究證實,高血壓患者發生卒中的風險是非高血壓患者的3~4倍[1-4]。本研究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危險因素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缺血性卒中的臨床特點,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義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40例(高血壓合并卒中組)和非高血壓卒中患者40例(非高血壓卒中組),年齡大于或等于60歲。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參照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協會對原發性高血壓的定義。缺血性卒中診斷均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且經顱腦磁共振成像和(或)顱腦CT檢查證實。
1.2 方法
1.2.1 一般觀察指標 統計患者年齡、性別、吸煙史、糖尿病病史及血壓控制情況等臨床資料,血壓以收縮壓小于14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舒張壓小于90 mmHg為控制良好,糖尿病診斷標準為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 mmol/L、餐后 2小時血糖大于或等于11.1 mmol/L或既往有糖尿病史。吸煙定義為至少平均每天吸煙5支。并按照缺血性卒中牛津郡社區卒中計劃標準將卒中組分為完全性前循環梗死、部分前循環梗死、后循環梗死和腔隙性梗死[5-6]。
1.2.2 生化檢測指標 采集患者入院后第1天清晨空腹12 h后肘靜脈血,測定血清三酰甘油、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等。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單因素分析P<0.10的參數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二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
2.1 兩組患者臨床亞型比較 高血壓合并卒中組患者更多表現為腔隙性梗死,與非高血壓卒中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95,P=0.019),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亞型比較[n(%)]
2.2 兩組患者危險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高血壓合并卒中組患者高血壓控制不佳、吸煙及糖尿病因素與非高血壓卒中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二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顯示,高血壓合并卒中組患者吸煙、糖尿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因素與非高血壓卒中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

續表2 兩組患者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

表3 兩組患者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
腦卒中已成為中國公民致死率第一的疾病,而高齡和高血壓是卒中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有研究發現,35~74歲每10歲腦卒中發病率升高1~4倍,且高齡群體伴其他危險因素時發生腦卒中的危險度更高。高血壓作為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已得到廣泛證實,目前研究認為,血壓水平和腦卒中發病的相對危險度呈對數線性關系,即在控制了其他危險因素后基線收縮壓每升高10 mm Hg,腦卒中發病的危險度增加49.0%;舒張壓每升高5 mm Hg,腦卒中發病的危險度增加46.0%[7]。本研究以老年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臨床特征和危險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較非高血壓卒中患者更多表現為腔隙性腦梗死,而完全性前循環梗死和部分前循環梗死相對較少。作者認為,其機制可能在于高血壓對腦血管的損害更多表現為對腦小血管的損害,加速顱腦小血管的動脈硬化,導致腦小血管、穿通支閉塞,形成腔隙性腦梗死[8-9]。
從表2可見,吸煙和糖尿病是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缺血性卒中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吸煙本身即為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煙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能顯著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改變,增加卒中風險,有研究顯示,男性和女性吸煙均能導致腦卒中風險增加,且以女性為著。幾乎所有多因素研究分析均表明,糖尿病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且與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水平呈正相關[10-11],本研究結論再次證實了該觀點。關于同型半胱氨酸與腦卒中的關系目前研究仍未取得一致結論,有研究發現,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使包括卒中在內的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風險增高2~3倍;但也有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只是腦卒中后的一種反應[12-13]。如何更好地理解高同型半胱氨酸與腦卒中的關系仍需進一步研究。另外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發現,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也存在顯著差距,進一步說明了高血壓與卒中發生的關系,但多因素分析未證實血壓控制不佳是老年高血壓患者缺血性卒中發作的危險因素,可能與本研究納入的病例數較少有關,尚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證實。
總之,吸煙、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需給予足夠重視,該類患者在良好控制血壓的同時,加強戒煙、控制血糖及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將有助于早期預防,降低患病率,改善預后,提高療效及生活質量。
[1]耿介立,林巖,徐群,等.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險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8(4):409-413.
[2]Chapman N,Huxley R,Anderson C,et al.Effects of a perindopril-based blood pressure-lowering regimen on the risk of recurrent stroke according to stroke subtype and medical history:the PROG RESS Trial[J].Stroke,2004,35(1):116-121.
[3]丁穎.再發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分析[J].首都醫藥,2009,16(10):42-43.
[4]靳占奎.卒中一級預防:治療高血壓的重要意義[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19(24):81-83.
[5]王大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腦動脈病變與臨床分型(OCSP分型)的關系[D].杭州:浙江大學,2008.
[6]張弘娟.勁動脈顱外段病變與缺血性腦卒中OCSP分型的關系[D].鄭州:鄭州大學,2014.
[7]王少石.高血壓與卒中二級預防[J].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2005,2(3):188-190.
[8]Adler AL,Stratton IM,Nei HA,et al.Association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ith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 of type 2 diabetes(UKPDS 36):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BMJ,2000,321(7258):412-419.
[9]張東平,張波,胡長林.腦小血管病及其亞型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8,16(6):487-491.
[10]高娜,趙鐵耘,李秀鈞.糖尿病是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J].中國卒中雜志,2007,2(7):594-596.
[11]毛珊珊,張朝東.無癥狀腦卒中與糖尿病的相關性[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7,24(5):636-638.
[12]黃久儀,洪震,王文志,等.我國四城市40歲以上樣本人群腦卒中危險因素現況[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7,15(5):416-419.
[13]趙杰,張明輝,楊玉斌,等.老年高血壓患者動脈粥樣硬化差異的比較及可能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8):16-1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7.025
B
1009-5519(2015)17-2634-02
2015-05-13)
高偉(1983-),男,山西運城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神經內科臨床工作;E-mail:9437240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