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群,鄒舒倩,歐健枚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胸腹放療科,廣東528000)
自制放療日歷觀察卡在腫瘤放療中的應用
羅麗群,鄒舒倩,歐健枚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胸腹放療科,廣東528000)
目的探討自制放療日歷觀察卡應用于腫瘤放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入住該科進行放療、具有放療指征的132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6例。比較兩組患者放療期間出現與放療相關的護理缺陷、兩組責任護士對患者疾病的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和護士護理患者工作效率、兩組患者放療期間皮膚發現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情況等。結果觀察組患者放療期間出現與放療相關的護理缺陷、放療期間皮膚發現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低于對照組,護士對患者疾病的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護士護理患者工作效率等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自制日歷卡能有效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提高患者對護士信任度,增加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腫瘤/放射療法;腫瘤/護理;自制放療日歷觀察卡
放療是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放療時間長對患者雖然具有良好的療效,但會造成正常組織損傷[1],引起食欲下降[2]、口腔炎、皮膚損傷等放療并發癥而影響療效[3],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在多病種、臨床癥狀復雜多變[4]、多種治療、治療時間長的科室,護士如何清楚記住每例患者的疾病及放療次數、部位呢?護士如何在護理患者時于不同放療階段及早、準確地應用不同護理干預手段,如何及早發現放療并發癥并及早進行防治。根據這些問題,作者嘗試將自制放療日歷卡應用于護理管理模式中,結果發現,自制放療日歷卡在腫瘤放療中的應用簡單、方便,并具有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入住本科進行放療的132例腫瘤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42例,女24例;年齡27~72歲;疾病分類:肺癌12例,食管癌5例,宮頸癌30例,直腸癌19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20例,高中12例,中專22例,初中10例,小學及以下2例;經濟收入:1萬元以上 10例 ;5 000~<10 000元 22例 ,1 000~<5 000元25例,1 000元以下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45例,女21例;年齡30~73歲;疾病種類:肺癌15例,食管癌3例,宮頸癌32例,直腸癌16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20例,高中15例,中專18例,初中11例,小學及以下2例;經濟收入:1萬元以上10例;5 000~<10 000元26例,1 000~<5 000元19例,1 000元以下1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分類、文化層次及經濟收入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放療日歷觀察卡的制作 自制放療日歷觀察卡采用單面,應用計算機設計成12 cm×10 cm長方形,圖紙第1行居中寫“放療日歷觀察提示卡”,第2行居中寫“放療日歷卡”,并寫“床號()姓名()放療部位()放療總次數()”,第3行及以下參照日歷模樣制作,并在星期一至五上標注/()次,星期六、日為空白。自制放療日歷觀察卡設計圖面樣板存放于電腦備用,當患者完成放療定位[5]后第1天放療時責任護士和高級責任護士共同核對醫生的放療方案,責任護士在樣板圖內用宋體黑體字小四號字體填上床號()姓名()放療總次數()放療部位(),根據放療總次數,按次序在/()次的括號內用阿拉伯數字寫上每天放療次數。每星期一至五放療完成后采用廢棄白色A4辦公材料紙打印,然后用雙面膠貼在14 cm×12 cm廢棄的硬皮紙上,在卡片正上方打一圓孔。用廢棄無污染的頭皮針去掉金屬針頭作為懸掛繩。整個制作過程需5~7min。
1.2.2 護理方法
1.2.2.1 對照組 護士按醫囑和放療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護理和治療。
1.2.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護理方法基礎上,第1天放療時制作放療日歷觀察卡,根據放療日歷觀察卡的日程提示對患者進行分期健康教育,根據放療日歷觀察卡提示進行皮膚檢查,根據放療次數進行不同護理,根據放療不同階段及早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1.2.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放療期間出現與放療相關的護理缺陷、兩組責任護士對患者疾病的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和護士護理患者工作效率、兩組患者放療期間皮膚發現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情況等。護理工作效率評價:對每例患者護理期間的護理程序采用本科室相關護理標準進行評價。較高:按照相關標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全部項目;一般:有1項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較低:2項以上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滿意度評價采用開放式提問,放療結束出院時向患者發放滿意度調查表,患者填寫完畢后當場收回;共發出問卷132份,收回132份,回收率為100%。均為有效問卷。放射皮炎按放射腫瘤協作組急性放射損傷的分級標準進行診斷。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放療期間出現與放療相關的護理缺陷比較 觀察組患者漏寫第1天放療記錄、交班遺漏、漏寫放療結束記錄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責任護士對患者疾病的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責任護士熟悉患者姓名、掌握病情變化、放療皮膚檢查落實情況、放療健康教育覆蓋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放療期間出現與放療相關的護理缺陷比較[n(%)]

表2 兩組責任護士對患者疾病的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和護士護理患者工作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和護士護理患者工作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和護士護理患者工作效率比較[n(%)]
2.4 兩組患者放療期間皮膚發現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放療期間皮膚發現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15 4,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放療期間皮膚發現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情況比較
肺癌患者給予適形放療,放療劑量為6~7周50~70 GY/25~35次;食管癌患者給予適形放療,放療劑量為6~7周50~70 GY/25~35次;宮頸癌患者給予適形放療,放療劑量為5~6周40~60 GY/20~30次;直腸癌患者給予適形放療,放療劑量為5周45~50 Gy/20~30次。每例患者放療1~2個月,加上護士輪班多,不可能都記住患者的放療次數。制作放療日歷觀察卡整個過程需5~7min,不浪費資源,放療日歷觀察卡放在患者床尾一目了然[6],提供了簡單、直觀的視覺參考[7],每名護士及時了解到患者放療的具體日期、具體次數,避免了護士查找電子醫囑、護理記錄、電子病歷的麻煩,節約了大量查詢時間,減少了工作量,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8]。未使用放療日歷觀察卡前患者是否已放療或患者放療多少次均須待護士查看電子記錄或護士反過來詢問患者是否進行放療,既增加了護士工作量,又常招致患者不滿,患者對此存在懷疑,降低了滿意度。放療日歷觀察卡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直觀等特點,制作簡單、方便,制作時間短,經濟、實惠,并且自從使用了放療日歷觀察卡后不同班制護士巡視病房的同時可以了解患者放療信息,再次進行提醒。護士在進行不同階段健康教育時內容不會遺漏,工作程序變簡單,患者容易接受,且增加了護患的交流溝通。
通過對存在的放療問題進行分析,使用自制放療日歷觀察卡有效避免了放療記錄漏寫,放療宣教落實紊亂,防止因交接不清或交接后遺忘而被錯誤執行醫囑的現象。放療日歷觀察卡的使用加強了交接班制度的嚴謹性,護士交接班作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對保證臨床護理工作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提高了護士工作效率。放療日歷觀察卡的使用同時起到了警示作用,避免了交接班后遺忘,加強了交接班制度的嚴謹性[9]。放療日歷觀察卡雖然是一張紙卡,但給護士周而復始、天天接觸的放療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與安全,有效達到了安全管理,做到了有的放矢,護士做到了有序工作,減少了差錯的發生,這樣才能更安心于護理工作,才能更好、更多地為患者服務。
由于患者多,周轉快,工作量大[10],加之護士年輕化且人力資源配備相對不足,患者及家屬來自社會的各種行業,對疾病相關知識了解不多或護士放療前已完成所有放療宣教指導,患者會記不清原學習的內容,甚至不會應用,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滿足。本研究將自制放療日歷觀察卡放在患者床尾,清晰可見,責任護士根據放療前、中、后期不同時間給予不同的健康教育、康復指導、不同部位并發癥的護理,使健康教育覆蓋率達到100%。頂班護士或各輪班護士也可以與患者交談,由以前總是問患者“放療了幾次”的被動轉變為主動告訴患者“您已經放療了多少次”,根據放療部位查看皮膚情況,及時發現并發癥。同時患者由于在不同放療階段得到相應的護理和及時的宣教指導,患者記的內容少,重點突出,易于記憶,提高了治療依從性,并且對護士起到了提示督促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因為床尾有放療日歷觀察卡,促使護士對本組每一例患者放療進程清晰,及時檢查患者皮膚情況,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和護理,故放療期間無患者出現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
[1]陳德祿,周蘇波,胡志強.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致咽喉部并發癥327例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10,12(4):346-347.
[2]黃麗葵,吳文清,葉燕嫦,等.全程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放療病人并發癥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5):15-16.
[3]王俊.循證護理在宮頸癌放療并發癥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6):153-154.
[4]曹安香,卜曉英,李愛玲,等.整體護理在放射治療鼻咽癌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2,7(11):1080-1081.
[5]黃艷.癌癥放療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3):286-287.
[6]張曉琳,王曉燕,譚宏.自制腎移植術后病情觀察提示卡在腎移植術后患者監護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7):2086-2088.
[7]沈英飛.自制比對卡在游離皮瓣血液循環觀察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8):封3.
[8]趙坤.自制識別卡在門診輸液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7):191.
[9]陶劍芳,阿衣古麗·阿布來提.自制輸液提示卡在輸液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7):3332-3333.
[10]程亞艷.自制護理操作安全卡降低護理給藥錯誤率的效果觀察[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9):1209-121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7.048
B
1009-5519(2015)17-2677-02
2015-05-29)
羅麗群(1979-),女,廣東佛山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E-mail:18038865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