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彩娟,黃佩娟,張冠容,李學連,關觀梅,黃秋鳴
(陽江市中醫醫院骨三科,廣東529500)
耳穴壓豆配合中藥燙熨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肢體疼痛的護理
孫彩娟,黃佩娟,張冠容,李學連,關觀梅,黃秋鳴
(陽江市中醫醫院骨三科,廣東529500)
目的觀察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肢體疼痛采用耳穴壓豆配合中藥燙熨的鎮痛效果。方法選擇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符合納入標準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60例,按照住院號末尾奇、偶數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骨科常規治療與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入院當天予耳穴壓豆(髖關節、肝、腎、神門等耳穴),第2天予中藥四子散對肢體疼痛處進行燙熨,每天2次,每次20 min,共7 d。比較兩組患者肢體疼痛評分與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在治療后第3、7天肢體疼痛程度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鎮痛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耳穴壓豆配合中藥燙熨能緩解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肢體疼痛,療效確切。
股骨骨折;骨折愈合;髖骨折;疼痛;耳穴貼壓;熨法
股骨粗隆間骨折為老年人最常見骨折之一[1],占髖部骨折的31%~51%[2]。疼痛是骨折患者常見問題,是骨折患者共有、首發癥狀[3]。臨床中老年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很差,稍一翻動就感疼痛劇烈,患者因疼痛不敢進行功能鍛煉或拒絕翻身導致壓瘡、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關節僵硬、睡眠障礙等并發癥發生,給護理帶來挑戰,給患者帶來痛苦,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和疾病預后。耳穴壓豆與中藥燙熨能避免鎮痛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耳穴被刺激時,機體制造內啡肽的能力增加,內啡肽作用于腦啡肽受體達到鎮痛作用。本院骨科采用耳穴壓豆配合中藥燙熨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肢體疼痛,療效確切,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骨科住院且符合納入標準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60例。納入標準:(1)經X射線檢查確診為股骨粗隆間閉合性骨折;(2)年齡25~90歲,本人知情同意;(3)根據數字疼痛評分法評分3分及以上。排除標準:具有以下任意一項者。(1)嚴重心臟病、腦血管意外、周圍血管疾病及精神病患者;(2)合并感染、骨髓炎、骨結核及惡性腫瘤者;(3)耳郭皮膚有炎癥或凍傷者,患肢疼痛處皮膚受損者;(4)不愿配合的患者、妊娠期婦女;(5)已服用鎮痛藥或已采用其他鎮痛方法患者。按照住院號末尾奇、偶數將6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中男11例,女19例,年齡(75.47±5.66)歲;對照組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75.8±5.9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骨科常規治療與護理,如病情觀察、牽引固定、抬高患肢及擺放功能位、講解注意事項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耳穴壓豆配合中藥燙熨法治療。耳穴壓豆:在患者入院后1 h由受過專業中醫操作培訓的護士遵醫囑用探棒選取耳郭上主穴髖關節、肝、腎三穴,配穴選神門穴,用直徑1.5 mm大小王不留行籽置于0.5 cm×0.5 cm的膠布中央,取75%乙醇消毒患者耳郭表面待干,然后對準耳穴貼緊并稍加壓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脹或發熱。貼后囑患者每天自行按壓3~4次,食指、拇指指尖垂直按壓,至有沉重脹痛感時,持續按壓20 s,停歇10 s,再按20s,每次如此持續4個循環,每耳持續3 d[4],3 d后更換另一耳朵。中藥燙熨法[5]:患者入院后第2天,遵醫囑采用中藥四子散即萊菔子60 g、白芥子60 g、蘇子60 g、吳茱萸30 g中草藥混合加熱至60~70℃時置小布袋中對肢體疼痛處進行來回燙熨,注意防燙傷,每天2次,每次20 min,共7 d。
1.2.2 療效評價標準 由責任護士于入院時,第2、3、7天治療前后根據數字疼痛評分法(NRS)評價患者肢體疼痛程度[6]。以數字1~10表示疼痛的嚴重程度,0代表無痛,10代表最痛,患者選擇1個數字來代表患者自覺感受疼痛的程度,護士記錄患者當天疼痛最嚴重的分數。根據疼痛進行治療效果評價。顯效: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仍有輕度疼痛,但可忍受;無效:疼痛不見明顯減輕且需使用止痛藥。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NRS評分比較 觀察組在治療后第3、7天的NR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NR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NRS評分比較(±s,分)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入院時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天 住院第7天t P 1.5±1.0 2.3±1.0 3.617 0 0.001 0 30 30 --7.4±0.7 7.2±0.6 2.871 2 0.004 1 5.5±0.9 6.1±0.6 4.343 1 0.001 2 4.0±0.6 5.5±0.5 4.552 6 0.002 7
2.2 兩組患者鎮痛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鎮痛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鎮痛效果比較
3.1 耳穴壓豆治療疼痛的機制 耳穴壓豆為一種應用中醫學理論非藥物性鎮痛方法,具有自控鎮痛的效果[7]。耳為“宗脈之所聚”,十二經脈皆通于耳,故人體骨折后肢體疼痛時,可通過經絡反映到耳部相應的點上,通過股骨粗隆部位取主穴髖關節穴,加之“腎主骨、肝主筋”的原理選肝、腎兩穴,同時神門具有鎮靜、鎮痛、安眠作用,故配穴宜選神門穴等耳穴進行壓豆刺激以達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安神止痛的目的。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耳穴被刺激時,機體制造內啡肽的能力增加,內啡肽作用于腦啡肽受體達到鎮痛的目的;同時耳穴的刺激沖動傳到相應的中樞神經部位后,與疼痛部位傳來的沖動相互作用使疼痛減輕[8]。本研究中,觀察組耳穴壓豆治療沒有發現不良反應,且對少數兼有胃脘不適、惡心嘔吐等骨折患者,耳穴壓豆后也有效。
3.2 中藥燙熨治療疼痛的機制 中醫學認為,骨折后筋脈受損,血不循經,溢于脈外,淤積不散而致肢體腫脹,腫脹不消,經脈受阻,氣滯血淤,營衛不和,發為腫痛[9]。中藥由紫蘇子、白芥子、吳茱萸、萊菔子4種藥物組成,紫蘇子性辛溫;白芥子利氣豁痰,溫中散寒,通絡止痛;吳茱萸溫中,止痛,理氣;萊菔子外用具有透皮、行氣消脹之功效[10]。因此,將4種中草藥混合加熱后熱熨肢體疼痛處,利用溫熱之力,將藥性通過體表毛竅透入經絡、血脈,達到祛風除濕、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等作用,這種治療操作方法,通過中藥外治大大降低患者因使用口服止痛藥對機體產生的各種不良反應。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骨折后肢體疼痛程度均較對照組輕,且鎮痛效果優于對照組,提示耳穴壓豆配合中藥燙熨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肢體疼痛是一種有效、經濟、方便、安全的方法,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周健,季衛平,楊力峰.動力髖螺釘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J].浙江創傷外科,2004,9(5):303-305.
[2]唐新文,王俊鴻,陳定啟,等.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治療分析[J].實用骨科雜志,2007,13(4):243-245.
[3]王蘇琴,蔡淑萍.耳穴壓豆配合中藥濕敷治療四肢骨折疼痛180例[J].福建中醫藥,2012,43(4):36-37
[4]鄧寶貴,全小明,譚彩霞,等.電針刺配合耳穴壓豆治療人工全髖置換患者術后疼痛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3,20(12):58-59.
[5]張廣清,彭剛藝.中醫護理技術規范[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2:102.
[6]王寧華.疼痛定量評定的進展[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8):2738-2739.
[7]孫春紅.耳穴貼壓減輕膝關節術后疼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12):2098-2099.
[8]管遵信.中國耳針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440-443.
[9]馬民,陳利國.活血止痛散對骨折術后腫脹90例[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1):89.
[10]廖惠蓮,陳敏玲,伍慧群.四子散熱奄包治療脛腓骨骨折內固定術后肢體腫痛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0,17(18):64-65.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7.050
B
1009-5519(2015)17-2681-02
2015-05-08)
孫彩娟(1977-),女,廣東陽江人,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E-mail:scj39276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