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韶瑞
學前教育專業的職前教育實踐任務主要是由師范學校承擔的。教育實踐是幼兒師范學校教學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師范教育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是師范生思想教育、文化知識、專業技能、教育理論的綜合實踐課,對培養未來幼兒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
幼兒師范學校的職前教育實踐活動主要包括教育見習和實習等。教育見習和實習,能讓幼師生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了解幼兒教師工作的特點,比較深入地了解幼教實際,初步掌握幼兒園教育工作的能力。學生把所學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有利于在工作中不斷發現、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職業能力,縮短就業適應期。
二、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
幼兒師范學校的職前教育實踐活動除了教育見習、實習,還包括教育調查等。實踐活動應貫穿于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
1.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原則
①集中實踐與分散實踐相結合。例如,保育員見習,可以連續進行兩周,也可以化整為零,在一個學期內每周見習一天。集中實踐適用于教育實習、見習,分散實踐主要適用于教育見習、教育調查。
②集體實踐與個人實踐相結合。例如,教育見習和實習,學校可以集中組織,由帶隊教師帶領;也可以在寒暑假期間,讓學生分散到各自家鄉,自主進行見習、實習。
③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相結合。例如,教法課的見習,在與幼兒園協商好后,可以利用正常上課時間,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觀摩某節課或者某個活動。之后,可以利用課余,讓學生到幼兒園進一步熟悉幼兒園的教學活動。
2.教育實踐的內容與時間安排
教育實踐一般按照學科學習的先后順序進行。頂崗實習原則上安排在最后一學年進行,實習時間一般不得少于10周。具體安排如下:
①一年級:結合《幼兒衛生學》《幼兒心理學》課程的開設,第一學期學生在保育員崗位實習工作2周。
主要內容與目的:深入幼兒園和班級,獲得與幼兒直接交往的體驗;觀察幼兒的生理活動和心理發展情況,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掌握不同年齡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策略與方法。
時間安排:在正常上課時間,教師根據教學需要,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觀摩學習;連續兩周到幼兒園進行保育員實習;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進行保育員實習。
②二年級:結合《幼兒教育學》課程的開設,第一學期教育見習、實習4周。
主要內容與目的:觀摩幼兒園教育教學、游戲活動等,熟悉幼兒園教育的目標、任務、內容、要求和基本原則;參與各種教研活動,獲得與幼兒園教師直接對話或交流的機會;了解幼兒教師工作的特點,培養高尚的職業道德觀,形成正確的職業理解與認識。
時間安排:在正常上課時間,教師根據教學需要,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觀摩某個教學、游戲活動;連續4周到幼兒園進行教育見習和部分內容(如組織游戲)的實習;利用寒暑假,到幼兒園進行教育實習、見習。
③三年級:結合《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等課程的開設,第一學期安排學生進行隨堂見習,第二學期安排學生進行12周教育實習。
主要內容與目的:掌握幼兒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各領域教育的學科特點與基本知識,培養學生從事幼兒教育的專業能力;了解實習、見習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教師指導下設計教育活動方案,提升“育人實踐”的能力。
時間安排:在正常上課時間,教師根據教學需要,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觀摩某個教育教學活動;連續12周到幼兒園進行教育實習、見習;利用寒暑假,到幼兒園進行保育、教育的綜合實習和見習。
④四年級:結合《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等課程的開設,開展點式實踐課程安排,即散布在各課程中的見習活動,由各任課老師結合課程特點和進度安排學生到幼兒園實地考察。
主要內容與目的:強調對學生設計與組織教育教學活動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理解整合各領域的內容,讓學生學會設計和實施幼兒教育活動。
時間安排:在正常上課時間,根據教學需要,到幼兒園觀摩某節課、某個教育活動;利用寒暑假,到幼兒園進行教育見習、實習。
⑤五年級:結合《幼兒教育研究方法》等課程的開設,第二學期至少安排10周的學生頂崗實習。
主要內容與目的:強調未來幼兒教師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發展其實踐能力和實踐反思能力,力求使學生一畢業就能上崗,縮短就業適應期,滿足社會的需要。
時間安排:在最后一學期,進行頂崗實習。
教育調查可以在各個年級進行,利用節假日,有計劃、循序漸進地讓學生了解幼兒園、幼兒教師和幼兒,積累有關幼兒教育、幼兒發展等專業知識,培養職業理念,提高專業能力。
3.實施教育實踐活動的基本要求
①完善“教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實踐應貫穿于教師職前培養、準入、職后培訓一體化的全過程。為了讓學生一畢業就能上崗,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教學做合一”人才培養模式,保證教育實踐收到實效。
②成立專門的教育實踐組織機構。幼兒師范學校要成立專門的教育實踐領導小組,由主管校長擔任組長,以幼教專家、專業科室主任及學科帶頭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要定期召開會議,商討教育實踐工作。
③制訂和完善各項教育實踐的規章制度。由教育實踐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學生從入校到畢業期間的教育實踐活動計劃,確立各階段實踐活動的目標、任務與要求,安排好學校及實習基地的指導教師。制定和完善實習管理制度,明確實習指導教師職責、實習生守則,做好師生教育實踐活動的考核與評價,做好與實習基地的協調工作。
④加強校內、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加強學校與幼兒園的聯系。幼兒師范學校應與幼兒園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建立一批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幼兒師范學校應該為幼兒園提供幼教教學、科研信息和幼兒教師培訓方面的便利條件,選派優秀教師到幼兒園聽課、評課,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幼兒師范學校還應定期邀請幼教專家到幼兒園開展工作研討。各實習基地的幼兒園也可以選派骨干教師到幼兒師范學校對學生進行入園前的指導、培訓。
幼兒師范學校應積極和大型幼教機構聯合,利用學生實習、見習機會,推薦一定數量的畢業生提前和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形成訂單式培養。有條件的幼兒師范學校,應該建立自己的附屬幼兒園、校內實訓基地,使教育實踐常規化。
總之,教育實踐活動符合幼兒師范教育的特點,是幼兒園職前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塑造專業幼兒教師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各級各類幼兒師范學校都應該重視學前教育專業職前教育實踐活動。
(責編 黃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