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玲

河南省是一個人口大省,據省教育廳統計,2014年我省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院校有127所,其中75所是高職高專院校,所占比例為59%,這部分院校學生的數量較大,學生入校分數在200分左右,與本科院校學生的入學分數相差甚遠。
如此龐大的學生群體,其人格狀況不容忽視。其實,針對大學生人格狀況的研究,社會上已開展多年,近幾年更加趨于細化。近年來,雖然關于高職高專學生人格狀況的分析也日漸增多,但基本都是根據自己所在院校的學生做出的分析研究。同時,我們既不能簡單地套用本科學生的人格狀況研究結論來分析高職高專學生的人格狀況,也不能簡單地使用某一地市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人格狀況研究結論,因為各地市的發展狀況有明顯的差異,對學生的培養也有所不同。
如何根據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人格特點制訂相應的教育教學計劃,成為一個需要細致研究的課題。
河南地處中原,許多學生來自相對偏遠的市縣,他們所在的學校大多是非重點學校,這與其他省份或大中城市的高職高專學生有所不同。因此,開展豫北地區高職高專學生的人格狀況的量化研究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具有現實意義。因為此舉一方面可以有效補充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人格狀況的分析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更具有針對性。
在調查分析的過程中,我們使用的是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試量表,選擇豫北地區的安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護理職業學院、鶴壁職業技術學院、濮陽職業技術學院、焦作工貿職業學院等10所高職高專院校,并以學校為單位,各抽取100名學生,不分年級、專業,進行問卷調查與分析。
經過認真分析與研究總結,結果如下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16種人格因素基本處于平均值,學生的人格狀況健康,但是責任心要加強,在學識方面亟待進一步提高。具體分析如下:
一、學生能力與人格因素分析
1.學生學習能力與人格因素的分析
近些年,我省高職高專院校招生競爭十分激烈,學生的錄取分數處于較低水平,個別學校的投檔線已經低于200分,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差距較大,學生的人格因素也存在較大差異。
依據卡特爾本人及其他心理學家對人格的分析研究,聰慧性、穩定性、持強性、有恒性、敏感性、獨立性、自律性及專業成就個性幾個方面與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較高的相關性。通過分析研究可以看到,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偏弱。
根據謝明聰《大學生學習成績與卡氏人格根源特質的相關研究分析》,學生學習成績優良的特征是高有恒、高自律、低持強、高聰慧等。而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在有恒性、聰慧性方面較低,自律方面一般,這也證實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一般。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
①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聰慧性、穩定性、有恒性、幻想性等因素偏低,反映了學生缺乏遠大的目標與理想,常識性知識較為薄弱,抽象思維能力、理解力、想象力較弱。學生在學習或做事方面比較容易受環境的影響,易敷衍了事,影響自身的成績。
②學生的懷疑性分值較低,在學習上缺乏努力進取的拼搏精神。學生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
③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在適應與焦慮方面分值較高,可以看出學生較為敏感和焦慮。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發揮。
2.學生適應能力與人格因素的分析
①從次級因素方面看,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對外界的適應性從心理上比較滿足,沒有過高要求,能夠做到自己所期望的或自認為重要的事情。但同時又因為學生的穩定性、有恒性稍差,所以學生在面對困難時毅力不夠,拼搏精神不足。
②學生敏感性高,憂慮性稍高,比較在意外界評價。部分學生缺乏主動與人接近的勇氣,性格較內向,做事比較怯懦、膽小,對人對事常缺乏信心。
③學生在與外界的交往中常采取克制的態度,常被動地適應環境,缺乏探索精神,做事不夠果斷,不喜歡獨立解決問題,不是積極、主動地提升自己,而是消極、被動地適應環境。
3.學生心理健康與人格因素的分析
①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狹窄,求知欲不強,自控力不夠。學生的聰慧性低分的比率為24.85% ,高考使學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試的書本上。由于各種原因,學生的應試科目學習也不扎實。再加上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成為“低頭族”。來到大學,許多學生的求知欲不強,自控力不夠,上課的出勤率一直是個大問題。有些院校甚至采用全封閉式教學,以此控制學生的外出,控制學生的逃課,把學生“拴”在課堂。這些都不能解決學生不愛學習、不想學習的實際問題。
②從情緒健康方面分析,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更為敏感,與本科學生相比更顯得憂慮。學生處事怯懦,依賴性強,容易受人驅使,情緒不穩定。
③從意志健全方面分析,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更容易退讓。但學生的求知韌性可嘉,雖然有時難免做得不夠好,但是學生不放棄,學校應該看到這一點。
④從自我評價方面分析,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一般很少自傲,在行動與心理方面比較怯懦,自強、自制不夠,能正視現實,但積極進取心不夠。
⑤從人格完善方面分析,學生的所想、所說、所做基本一致,有進取心,并能以此為中心把目標與行動統一起來。
⑥人際關系比較和諧,與人相處容易。從分析來看,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樂群性較高,懷疑性較低,無猜忌之心,不愿與人競爭,容易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
⑦從學生的適應性方面分析,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適應性較強,因為這些學生與升入二本以上的學生相比,心理優越性要差一些,再加上自強、自制力不夠,因此沒有過高的期望,對學習、工作要求不高。他們通過學習,都能掌握一門技術,有一技之長,都能主動地適應環境。
二、結論
1.影響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學習狀況的因素
①學生的聰慧性、穩定性、有恒性、幻想性較低。可以看出,學生常識性知識掌握較為薄弱,抽象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處于平均水平,學習能力一般,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學習或工作上容易敷衍了事,缺乏奉公守法的精神,缺乏遠大的目標與理想。
②學生比較依賴隨和,不愿意與人競爭,缺乏進取之心,自我要求不高,學習或處世缺乏恒心與耐心。
③實驗性、幻想性、自律性三個方面占高分的學生比例不足3%。可以看出,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多數學生思想比較保守,不愿嘗試,缺乏探索精神,沒有過多的幻想,比較冷靜,對自己的言行要求不高,缺乏青年人應有的朝氣。
2.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人格狀況
從一系列的分析結論可以得出,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16種人格因素基本處于平均值,人格狀況比較健全,但是學生的責任心要加強,在學識方面亟待進一步提高,需要改變怯懦、膽小、不自信的狀況。
榮格有句名言:“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 其實,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長智慧的過程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過程。事實上,人格發展缺陷許多時候往往源于無知。可以說,只有具備了智力基礎,人格發展的速度與質量才有保證。
從測試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豫北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一些良好素質。比如,學生的懷疑性低,心地純潔,善于體貼人,容易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容易接受別人的批評,對生活學習較為滿意,有一技之長,能主動地適應當前的環境,做到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
在學習能力上,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相對較差, 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依然選擇了堅持,依然不放棄對目標的追求。自我約束力差,卻又對目標堅持、不放棄的學生,學校應該思考如何激發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如何給學生創設更多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的學習環境,如何通過加強引導和管理,以及實施教育教學改革,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提高,知識面逐漸拓寬,專業技能得以提升,逐漸樹立信心,更好地融入社會。
大學生情感豐富,對外部刺激反應迅速、敏感,喜怒哀樂比較明顯,情緒的兩極性特別突出。比如,積極與消極、緊張與輕松。但由于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相對具有較好的文化基礎,隨著社會經驗和知識的積累,思想會逐漸成熟,自我反省能力、自控力會逐漸加強。學校可以通過組織講座、討論、優秀圖書閱讀交流會等各種活動,讓學生提高自我調節的能力。學校還可以給學生提供各種機會,并適時地給予引導、輔助,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完成任務,使學生的意志得到鍛煉。(責編 黃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