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娟
定義解讀
在小學中高年級的校內閱讀課上,教學活動以學生“自主學習,分層合作”為主,教師指導評價為輔,在教學中起引領作用。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結構分為“獨學質疑、對學交流、合作展示、反饋評價”四大板塊的一種基本教學模式。
“3”是指“獨學(自主學習)、對學(兩兩交流)、群學(合作學習)”這三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2”是指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進行的個人“小展示”,以及在學生反饋、師生共同評價過程中的“大展示”,兩次以學生學習匯報為主的展示活動。
流程解讀
教師: 巡視 整理 指導 評價
學生:獨學質疑 對學交流 合作小展示 反饋大展示
細化分解
獨學質疑,教師巡視。(5分鐘)
本環節是指教師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教學實際(符合教學實際即按課標要求,結合教材,符合學情)的學習活動單。學生在課前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在課堂上利用5分鐘時間進行學習單上內容的回顧整理,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教師巡視掌握學生預習和學習單完成情況,對學生質疑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
對學交流,教師整理。(8~10分鐘)
本環節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分層兩兩對學。主要是交流自己質疑的問題,看是否能在同伴那找到答案,達成共識。
教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獨學質疑的問題有多少已經在對學過程中解決的,并且對學習內容的感悟、理解、內化是否到位,是否有創新,還有多少問題是在對學過程中沒有解決的,哪些是共性的問題,哪些是個例,教師在巡視過程中整理清楚。
合作(小)展示,教師指導。(8~10分鐘)
本環節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由組長組織,分層合作。對學習單上的內容進行組內的匯報展示。不同層次的學生,匯報的內容難易程度有所不同。組內可采用“兵教兵”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師在進行指導過程中,及時鼓勵,恰當評價。并根據學情整理出須要重點掌握的學習內容。對各組之間存在的共性問題相互協調,取他山之石。在下一展示環節中對學習內容進行相互補充,選出須要展示的代表性問題和能夠匯報的小組典型代表。
反饋(大)展示,教師評價。(10~14分鐘)
本環節是對學生合作學習結果的一個測評。教師在巡視指導的過程中把發現的,須要解決的,共性的典型性問題梳理、提煉出來。各學習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匯報。根據匯報題型的不同來選擇恰當的形式,如小組選派代表,小組共同匯報,或個別匯報等。或說、或演、或講等。小組之間可互相質疑,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提出異議給予補充,營造人人參與、人人思考、共同學習的積極的學習氛圍。
教師在這一環節中,首先是“觀眾”,在“觀”的同時給予恰當的指導和激勵性評價。然后根據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總結。這其中,教師不須要強調學生對文本的領悟是否正確,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創造性思維。但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必須準確,教師要起到引領指導作用。
這種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是我們在當前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在教學實踐中一點一點摸索出來的。可以說對部分語文課堂的教學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當然,要想真正達到高效還必須結合教材,結合學情做出適當的調整。我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會一步步向高效課堂的主旨邁近,最終使我們的老師、學生終身受益!
(作者單位:大慶第一中學附屬機關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