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燕+馬瑛+韓珊珊+韓明芳+馬文芳+馬軍
摘 要:伴隨經濟發展,農村居民點已難以滿足農民生產生活的需求,也不符合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運用Logistic模型,研究昌吉市六工鎮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意愿的影響因素,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居民整理;Logistic模型;昌吉市六工鎮
引言
近年來,昌吉市六工鎮依托其區域優勢取得較大發展。但由于農村居民點存在的問題,限制了昌吉市六工鎮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城市化進程加快與人口不斷增加,我國人地矛盾日益尖銳,農村居民點整理成為解決人地矛盾的必要途徑。
一、昌吉市六工鎮農村居民點現狀
昌吉市六工鎮下轄8個行政村,人口近2萬人,農村居民點普遍存在人均占地面積大,用地效率低;功能分區不明顯;“空心戶”造成的土地資源浪費嚴重[1];村莊布局分散,土地集約度低等問題。
二、昌吉市六工鎮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意愿的影響因素評價模型的構建
1.Logistic模型的建立。根據二元Logistic模型的定義,文中因變量的量化取值是1個,為農戶參與愿意。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意愿的影響因素有12個,分別是:X1,X2,…,X12。其中,π代表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意愿的概率;β0表示截距項,β1,…,β12分別表示相應影響因子的回歸系數。可構建模型:
π=■
2.變量選擇。因變量反映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的意愿,并且將因變量定義為二元定性變量,愿意定義為1,不愿意定義為0。自變量包括年齡X1、性別X2、族別X3、受教育程度X4、居住時間X5、收入來源X6、存款情況X7;農戶對農村居民點整理的了解程度X8、農戶認為農村居民點整理與其關系的密切度X9、農戶對現在居住環境的滿意程度X10、農戶對離開現居住地的意愿X11、農戶接受農村居民點整理模式的意愿X12。
3.運行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選擇二元Logistic分回歸析,將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的意愿作為因變量輸入“因變量”框中,將選擇的12個變量輸入“協變量”框中,運用“進入(Enter)”方法進行回歸運算,
三、模型結果分析
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顯示對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意愿起顯著影響的有5個變量:X7存款數額(sig=0.025)、X8農戶對農村居民點整理的了解程度(sig=0.009)、X10農戶對現居住地滿意度(sig=0.000)、X11農戶離開現居住地的意愿(sig=0.032)及X12農戶接受農村居民點整理的模式(sig=0.006)。其中X7存款數額,X8農戶對農村居民點整理的了解程度對于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意愿呈正影響;X10農戶對現居住地滿意度、X11農戶離開現居住地的意愿、X12農戶接受農村居民點整理的模式對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意愿呈負影響。
1.農戶的存款數額對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的意愿呈正向影響,顯著性P值為0.025,在5%水平下顯著。由此我們可知,農戶存款數額越多,對于農村居民點整理意愿越積極。
2.農戶對農村居民點整理的了解程度與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意愿呈正相關關系。顯著性P值為0.009,在1%水平下顯著。表示對于農村居民點整理越了解的農戶,對農村居民點整理的認識就越全面,也越容易接受農村居民點整理。
3.農戶對現居住地滿意度與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的意愿呈負相關關系,且在眾影響因素中,影響程度最大。顯著性P值為0.000,在1%水平下顯著。表明農戶對現居住地越滿意,越不愿意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對現居住地越不滿意的農戶對于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的積極性越高。
4.農戶離開現居住地的意愿與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呈負相關關系,顯著性P值為0.032,在5%水平(下轉56頁)(上接39頁)下顯著。表明農村居民點整理涉及離開現居住地時,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的意愿顯示為不積極。
5.農戶接受農村居民點整理的模式與農村居民點整理呈負相關關系,顯著性值P值為0.006,在1%水平下顯著。農戶對于農村居民點整理搬遷距離敏感。
四、對策建議
1.拓寬農村居民點整理籌資渠道。農村居民點整理花費巨大,靠農戶參與只是杯水車薪。政府應加大在整理專項資金上的支持,并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金的投資,根據本地區的特色招商引資。通過企業的加入籌措資金也可以加快農村基礎服務設施的完善。通過加大政府資金支持力度、招商引資、吸引社會資金等方式拓寬農村居民點整理資金籌集渠道[2],減少農民損失,鼓勵農民積極參與。
2.全面加強農村居民點整理的宣傳力度。宣傳不只是針對農民進行應全面展開:(1)加強對農戶的宣傳力度;(2)加大現代媒介的宣傳頻率[3];(3)加強對村干部的宣傳;(4)加大對具體工作人員的宣傳。通過對整理工作中各環節的宣傳,端正參與者思想意識排除工作阻力。
3.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規劃農村農宅結構功能布局。農民對現居住地越不滿意,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的意愿越強烈,所以政府在確定整理方案時應考慮農民需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民參與熱情。合理規劃農村功能用地布局,最大限度發揮農村基礎服務設施的作用,提高農戶生產生活水平。對新建農宅進行科學設計,減少農宅占地面積,增加農宅的使用功能,從而提高宅基地的利用率。
4.加大農村社會保障力度,充實農民業余生活。農村農民以中老年人為主,他們年老多病收入低,農村的土地和房子是他們生活的極大保障[4]。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對農村居民點整理工作尤為重要,以此減少農民后顧之憂,弱化農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在農民農閑期間組織集體娛樂活動或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對農民進行刺繡、手工、烹飪等實用性技術培訓,拓寬農民交際圈以在搬遷后更快融入新環境。
5.注重公眾參與、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的工作方便其建議與要求的提出,政府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農戶的真實想法,雙方觀點的磨合可以使政府在不脫離政策目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考慮當地農戶的實際問題,制定出最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村居民點整理農戶模式[5],也體現出效率和公平。與此同時,也能使農戶對農村居民點整理工作有更深入客觀的了解,減少抵觸情緒,有助于當地整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結論
昌吉市六工鎮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三級重點建設鎮,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對于縮小城鄉之間生產生活水平差距的訴求越來越強烈。本文在對六工鎮農村居民點現狀了解的基礎上,通過入戶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對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的意愿進行調查,對調查獲得的數據進行樣本的統計分析和影響因素模型分析,得到以下結論: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意愿的主要影響因素為農戶存款數額、農戶對農村居民點整理的了解程度、農戶對現居住地滿意度、農戶離開現居住地的意愿及農戶接受農村居民點整理的模式。在研究結論的基礎上,提出相關對策建議:拓寬農村居民點整理籌資渠道、全面加強農村居民點整理的宣傳力度、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規劃農村農宅結構功能布局、加大農村社會保障力度,充實農民業余生活、注重公眾參與。
參考文獻:
[1] ?王明樂.昌吉州農村居民點整理淺談[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4).
[2] ?張風麗.新疆農村居民點整理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3] ?陳倩.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理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以遼陽市為例[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0.
[4] ?荀秋楊.農村居民點整理的農戶意愿研究——以南通市為例[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5] ?趙海軍.基于農戶意愿的農村居民點整理影響因素分析——以邢江區為實證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