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方園

摘 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河南省逐漸從傳統的農業大省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興工業大省和經濟大省,2013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32 155.86億元,仍然穩居全國第五位。雖然河南省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經濟總量在不斷壯大,產業結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河南省產業結構存在的諸多問題已成為制約河南省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大多數工業行業處于產業鏈前端和價值鏈低端。
關鍵詞:河南省;產業結構;升級
引言
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譽,由此可見區位優勢之明顯。但是這些年來河南省經濟發展緩慢,這與河南省的產業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弱等一系列問題有關,這已經嚴重阻礙了中部地區的戰略發展,因此發展河南經濟已是刻不容緩。如今中原經濟區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并納入“十二五”規劃當中,而河南是中原經濟區的重中之重,所以“十二五”期間是河南省建設的關鍵時期,產業發展和優化升級的外部機會和挑戰并存。“十二五”時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經濟戰略性調整的核心,建設河南和產業結構優化密不可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在“轉變經濟發展模式、重構現代產業體系、創新三化協調機制”的新背景下展開的。將以自主創新作為產業升級的內源動力,以要素稟賦升級作為產業升級的基礎,以市場一體化作為產業升級的外部環境,以價值鏈升級作為產業升級的核心。
一、河南省產業結構現狀
產業結構,主要是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建筑業、商業服務業等部門之間的關系,以及各產業部門的內部關系。根據從不同角度判斷產業結構高級化的標準,反映產業結構高級化的指標主要有霍夫曼比例指標、工業加工程度指標、技術集約化程度指標、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程度指標、產業成長程度指標、基礎產業超前系數等,本文從實際可取性出發,選擇霍夫曼比例指標、高技術產業發展程度指標和產業成長程度三個指標作為標準來分析河南省產業結構高級化現狀。
1.霍夫曼比例系數=■×100%
隨著一國工業化的進展,消費品部門與資本品部門的凈產值之比是逐漸趨于下降,霍夫曼比例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消費資料主要是輕紡工業部門生產的,資本資料主要是重化工部門生產的。因而,霍夫曼對工業結構的研究實際上是在分析工業結構的“重工業化”趨勢。
因實際中計算困難,可選擇用下面公式計算:
霍夫曼比例系數≈■×100%
根據近十年來的河南統計數據,得到霍夫曼比例系數均在0.44左右,即都在0.5以下,位于霍夫曼第四個階段,表明河南的工業發展水平比較符合工業化進程。
2.高技術產業產值比重=■×100%
由于科技進步使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相對衰退,要使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必須用高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從而促進整個產業結構系統向高度化方向發展。
由下頁圖1可以看出,河南省高技術產業比重近十年沒能超過10%,和全國相差甚遠,表明不論是引進技術方面還是自主創新方面都嚴重不足。
3.產業成長程度:Ei=■,(i=1,2,3)
其中:Ei表示需求收人彈性,ΔQ和ΔY分別表示某產業產值增長的變化和GDP增長的變化。
產業成長性反映了產業結構中產業發展快慢和發展程度高低的指標。產業成長性大小能體現未來產業結構狀況,可用需求收人彈性來反映。需求收入彈性越大則越能促進產業的發展,越能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
由下頁表1可知,第一產業需求彈性較小,不到0.5,不利于產業的發展,阻礙產業結構的優化;第二產業需求彈性一直大于1,反應靈敏,比較符合一直以來主力軍的地位;第三產業需求彈性在1上下波動,對GDP影響不大,沒有起到朝陽產業的作用。
表1 ? ? ? ? ? ? ? ? 近五年來河南省各產業成長度指標
資料來源:河南省統計年鑒。
二、河南省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
根據對近些年來河南省三次產業經濟數據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河南省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下就河南省自身條件的優劣勢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1.第一產業產值相對較低,對河南GDP貢獻不大,且發展極其緩慢。究其原因,長期以來農業基礎薄弱、現代化水平低下,很多農業勞作還是依靠手工完成,勞動量太大。近幾年接連干旱,對農作物破壞較大,收成連年下降,導致農民收入越來越少,現在紛紛向城鎮涌進,使農業更加蕭條。河南地處中原、土質優良,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應該興修水渠、提高化肥質量、培育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強的作物種子等來提高農業產量,并在保證糧食產量滿足需求的前提下應大力發展種植經濟作物,例如煙葉、鐵棍山藥,國家應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增加指導員數量和質量,并且采取化肥補貼,提高收購價格等措施來鼓勵種植量。
2.第二產業產值所占比例過半,比較符合一直以來主力軍的地位,但是河南省現在的支柱產業仍舊是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冶煉加工、裝備制造業、紡織業等資源依賴型產業,而高技術產業比重近十年沒能超過10%,和全國相距甚遠,表明不論是引進技術方面還是自主創新方面都有所欠缺。從根源上看,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人才的匱乏,雖然河南省是眾所周知的人口大省,但始終沒能將人力資源有效地轉化為人力資本。高等院校中的重點院校過少河南省沒有一個985院校,僅有一個鄭州大學是211類院校,這種情況在其他省份是沒有的,高考中的佼佼學子只能選擇外省重點院校,“科技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因此人才外流嚴重阻礙了本省的經濟發展。第二,鄉村平均收入水平較低,投入教育的費用相對較少,文盲程度高,造成人口密度大、人才基數少的現象,所以政府在對農村提供補貼的同時要重點傾向到教育這一部分上來。其一,拉長義務教育年限;其二,增加高等教育補貼。
河南省的工業發展水平比較符合工業化進程,但是在全球發展大趨勢下工業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應逐步向“后工業化”過渡,也就是說工業的領導地位最終是要退出歷史舞臺的,由第三產業取而代之成為中流砥柱,但是河南省第三產業目前遠遠沒有這個能力勝任。河南省第三產業目前并沒有起到朝陽產業的作用。雖然服務業也在不斷發展,但是相對東部地區滯后,主要沒有主導產業來帶動。河南應該挖掘自身的地理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以及拓寬產業領域。
參考文獻:
[1] ?蘇東水.產業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婁源功,耿明齋.中原經濟區建設總覽[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
[3] ?[美]羅斯托.經濟成長的階段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
[4] ?[美]赫希曼.經濟發展戰略[M].曹征海,潘照東,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1.
[5] ?[日]小宮隆太郎,等.日本的產業政策[M].北京:國家文化出版公司,1988.
[6] ?陳韶華.論主導產業的選擇:日本的經驗及啟示[J].當代經濟,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