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麗
(黃河科技學院,鄭州 450006)
職業教育亦稱職業技術教育,是指為使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技能或職業知識、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從而滿足從事一定社會生產勞動的需要而開展的一種教育活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具有偏技能、動手能力強的特征。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向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正如教育部部長周濟所說:“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為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為促進就業做出了貢獻,為社會和諧做出了貢獻。”抓好職業教育工作,既是教育改革的戰略性問題,又是重大的經濟和民生問題,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作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戰略突破口和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的戰略支點,推動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
1.在加拿大,職業教育的專業是可以換的,如果你學了一段時間,感覺這個專業并不適合你,你可以申請轉學別的專業,一些課程的學分也可以轉。轉換專業的手續和程序很簡單,給學生很大的選擇空間。這應該是我國職業教育可以積極探索學習的人才培養模式。
加拿大多倫多理工學院新推出研究生文憑課程,置了像電腦工程技術、電腦系統技術、影視與動畫藝術、房地產經營與管理、衛生保健管理等一些實用性很強的專業,可以滿足一些自考、成教本科生的求學需求。
2.新加坡:企業老總參與校董事會。新加坡某教育集團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談到,新加坡職業教育學院是專門培養職業人才的搖籃,專業設置非常齊全,而且學校就像一個復合型的大工廠,試驗設備相當完善,學生在學校就可以把將來要工作的流水線全部接觸到,學習到。而且,學院也會給學生安排帶薪實習,一般實習期為2—4個月。學院本身就是人才加工廠,輸出的畢業生可以直接勝任工作崗位。
另外,新加坡的理工學院也比較側重于職業教育,完全根據市場導向辦學,但水準相比國內的高職教育來講要高出很多。新加坡的職業教育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企業老總、政府官員參與到校董事會,這樣就會把最新的職業需求情況直接傳達給學校,學校就會根據國家整體的人才需求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像淡馬溪圣陶沙旅游學院就是個很好的例證,到2008年新加坡對于旅游、酒店管理的人才需求缺口將達35000人,企業就與學院立即著手來成立專門的學院培養人才,反應相當迅速。
在新加坡,物流、旅游、酒店管理、電子、證券、金融等行業是就業的大熱門,也成為學生選擇職業教育的首選專業。
在我國黨和國家高度職業教育,國務院多次提出要把職業教育當作今后教育的工作重點來抓。2005年10月28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該決定提出,要“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
自“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以來,在中央和各地的關注推動下,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辦學模式不斷創新。招生規模和畢業生就業率再上新臺階,駛上了發展“快車道”。
據統計,2005年全國僅有中等職業學校11611所,當年招生537.29萬人,在校學生1324.74萬人。經過三年發展,2008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共有14767所,招生規模達810萬人,在校生達2056萬人。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規模已大體相當。
2012年6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2—2015年)》,其間我國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保持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扶持建設緊貼產業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的專業,建設既有基礎理論知識和教學能力,又有實踐經驗和技能的師資隊伍;逐步實行免費中等職業教育。
2014年是職業教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國務院召開新世紀以來第三次全國職教會,習總書記做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接見會議代表并發表重要講話,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至此,職業教育進入新的黃金時期。
對于校企合作的推進問題,他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有關激勵政策,健全政府補貼、購買服務、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行業企業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教。以促進校企合作,提高企業積極性。
近年來,在職教改革發展進展方面,職普大體相當格局基本形成,年均培養千萬技術技能人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不斷健全;基本制度和條件保障更加完善;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新興行業一線新增從業人員,職校畢業生占七成以上。
高職內涵建設進展方面,央財投入44億建200所國家示范骨干院校;投入20億支持977校1816個專業建設;建設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實現人才培養過程監控與管理;完善質量年報制度,形成國家、省、校三級發布體系,接受社會監督。
職業院校整體辦學條件逐步改善。推進建立生均撥款標準,健全投入長效機制;央財投入78億支持4556個實訓基地建設;三年培訓30萬骨干教師;央財投入3億支持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提升職業教育信息化應用能力和水平。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逐步完善。近年開展60余次產教對話,出臺5個行業職教專項政策。組建59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校企合作聯盟,建設職教集團。開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
國家資助政策受益面不斷擴大。中職免學費覆蓋近90%學生,助學金覆蓋近40%學生,標準從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高職獎學金覆蓋近30%的學生,助學金覆蓋25%以上的學生,助學貸款標準從6000元提高到8000元。
總之,各國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等各不相同,導致各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狀況各不相同。我國職業教育雖然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發展,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需要借鑒他國發展職業教育的先進經驗,更好地促進我國職業的發展。
[1]黃杰東.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之思考[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0).
[2]李益生.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定位及發展趨勢[J].教育探索,2007,(7).
[3]李林會,李琳.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設置問題的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5).
[4]李國強,金環.我國中職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09,(3).
[5]曾朝芬.就業壓力與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J].生態經濟:學術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