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逸云+費賢靜
摘 要:長期以來,以美國為主導的西方發達國家占據世界經濟的主導地位,而發展中國家相對處于邊緣地位。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對現有國際經濟秩序的不合理之處做出必要修正。在介紹金磚銀行成立的背景的基礎上,分析推測其成立的意義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應急儲備基金;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一、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成立的背景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下稱“金磚銀行”)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12年,目的是為了避免金磚國家(俄羅斯、印度、巴西、中國和南非)在金融危機中受到貨幣不穩定的影響,在美國金融危機中構建的共同的金融安全網,并以此兌換一部分的外匯應急。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金融政策的變動導致國際金融市場的資金波動,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金磚國家幣值的穩定。中國的人民幣波動較小,但是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都經受了貨幣的巨幅貶值,導致通貨膨脹,金融安全受到威脅,而從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金融機構所能獲得的幫助十分有限,甚至還要被附加嚴苛的政治條件,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這種情況下,金磚國家嘗試通過創建自己的金融體系來代替長期以來受西方發達國家管控的國際金融體系,以減少其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依賴,從而減少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這對于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有著十分重要的示范意義。
2013—2014年間,金磚成員國圍繞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進行了多次談判,終于在2014年7月召開的巴西峰會,金磚國家宣布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基金。初始資本為1 000億美元,總部設在上海。
二、金磚銀行成立的意義
金磚銀行和應急儲備基金由金磚國家共同出資成立,這對于金磚國家在目前的國際金融秩序下加強自身的經濟自主性,幫助成員國乃至其他發展中國家獲得基礎建設等項目所需資金、應對突發性償付危機和流動性危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當前世界經濟秩序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世界銀行和IMF在新形勢下雖然也有所變革,但從根本上說仍受少數發達國家所控制,行長也由發達國家政府直接指派。金磚國家和應急儲備基金的成立是對現有國際經濟秩序不合理的必要修正,改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狀況,促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促進自身發展
1.當前世界銀行主導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多層次、差異化的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市場國家的發展模式。金磚銀行的做法更具區域化特征,在經濟危機后有利于推動改變美國一家獨大的全球經濟低效率運行的狀況。
2.世界銀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無法滿足眾多發展中國家的需求,而金磚銀行在五個國家未來長期投資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國與國合作關系中進一步發展,可以適應未來發展的需求,能為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3.有利于金磚國家貨幣的穩定。通過金磚國家貨幣的互相流通,減少美元的國際使用空間,減少這些國家的貨幣超貶或超升,有利于降低幣值風險,降低這些國家的外匯干預成本,達到穩定這些國家貨幣的目的。
(二)打破西方話語權壟斷
IMF對于金融危機解決方式存在雙重標準:一方面在亞洲金融危機時對救助國的條件十分苛刻不符合振興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初衷;另一方面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對美國的要求十分寬容。目前在IMF中,金磚國家國土面積占全球的29.6%,人口總量占世界總人口的43.6%,經濟總量占全球的21.25%。然而,金磚國家在世界銀行與IMF等國際金融機構中的話語權則相對較少,金磚五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投票權總共不過11%,而美國一家就擁有17%。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中國等新興國家相對邊緣化是不爭的事實。
金磚銀行是對世界銀行的補充修正,是新的活力元素。而金磚應急儲備基金將成為對IMF的有力補充。在未來,以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為紐帶的合作機制,將帶動金磚國家間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為鞏固金磚國家經濟體地位、提升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降低對發達國家的依賴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金磚銀行的未來走向
金磚銀行的成立將給自“二戰”以來由西方主導的多邊體系帶來挑戰。雖然在成立之初它的規模和重要性將無法與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抗衡(截至2013年6月,世界銀行的資本總額為2 230億美元,其中多數是擔保額度),作為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供應方,金磚銀行的重要程度甚至有可能超過世界銀行。目前。發展中國家面臨每年1.4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資金缺口,這正是金磚銀行可以大顯身手的“用武之地”。
(一)投資建設項目“去政治化”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在世界銀行和IMF中占據一票否決權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銀行是美國維持金融霸權的一個工具,其推行的“華盛頓共識”的貸款和救助大多數有非常嚴苛的標準和附加條件。這導致一些發展中國家在申請世界銀行貸款時更加謹慎,接受過于苛刻的條件無異于飲鴆止渴。
金磚銀行作為金磚國家抱團取暖、維護自身金融安全的一種機制,它的運營不可能完全摒棄政治考慮。同時,還要實現盈利,推動受援國家發展和獲得投資收益的平衡。金磚銀行應在滿足立行宗旨的基礎上,將政治等因素體現在限額分配環節中,而在運營過程中,投資限額內的項目應該“去政治化”,在項目選擇上不附加政治條件,按市場規律辦事。這樣能夠增加金磚銀行的吸引力,贏得更多發展中國家的信賴和支持,實現金磚國家經濟的騰飛。
(二)金磚國家合作“體制化”
金磚銀行將會使目前仍處于松散狀態的金磚國家增強緊密型,世界上最重要的五個發展中國家進一步合作,由過去的范范合作開始展開實質性的金融合作,形成抱團效應,這可加快金磚國家之間合作的體制化,而不再是若即若離的外交協調機制,最終或將成為一個具有執行力的經濟聯盟。
金磚銀行可以促進金磚國家本幣走向國際市場,通過這個“中轉站”,建立本幣離岸市場,金磚各國的貨幣可以相互兌換流通,加大循環力度,有利于金磚國家的貨幣實現國際化。同時,金磚國家可以依托金磚銀行減少美元資產和美國債券投資,轉向相互之間的股權投資和產業投資,扭轉全球財富失衡的局面。
(三)有力支持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在功能上類似于世界銀行等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主要是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長期低息貸款。也就是說,在這一領域,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的業務是交叉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多了一條為基礎設施融資的國際渠道,這將有利于降低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特別是包括我國在內的金磚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已經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這些經驗可以隨貸款一起輸出,有利于更好改善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條件。當然,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規模還遠小于世界銀行,加上發達國家心態復雜,其要想發揮應有作用依然任重道遠。
四、結語
總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基金,對于促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更好地防范金融風險和維護全球金融穩定具有重大積極意義,也有利于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和話語權,但構建“平行金融體系”能否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還有待未來在實踐中加以檢驗。
參考文獻:
[1] ?包蘊含.金磚銀行——對世行的補充修正[N].中國經濟時報,2014-07-18(001).
[2] ?陳季冰.金磚銀行的抱負與現實[J].商周刊,2014,(16).
[3] ?李定華.淺議金磚銀行的核心競爭力[J].中國經濟周刊,2014,(29).
[4] ?蔡恩澤.金磚銀行,開啟國際金融新格局[N].中國審計報,2014-07-28(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