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在業界最早提出了“中國品牌”,與本次“中國車年度大選”的理念不謀而合。
2015年,“愛我中國車“系列活動由“自主品牌”評選正式更名為“中國車大選”,體現出更加開放的心態和國際化的視野,意在強調市場的概念,凡是為中國消費者量身打造的產品或者中國車企整合資源打造的產品就叫“中國車”。
無獨有偶,長安汽車也在業界最早提出了“中國品牌”,與本次“中國車年度大選”的理念不謀而合。在本次活動啟動儀式上,長安汽車股份公司品牌公關部部長楊大勇作為企業代表闡述了對“中國品牌”的全新認識。以下為楊大勇先生演講摘錄:
我匯報的題目是“談中國品牌的心得和信心”。
平時說汽車時,無論是在行業還是在消費者層面,都會給汽車劃類,比如說德系、日系等。過去很多年談到中國汽車,一般用一個詞代表,叫自主品牌,為什么我們當時不說中國品牌而說自主品牌呢?主要是想努力向別人強調是我們自己做的,自己干的東西叫自主品牌,因為那個時候產品技術主要還是來自合資企業,來自于外國的技術。如何扭轉中國品牌的形象已經成為行業的重要課題,其實在幾年前,長安最早提出并使用了“中國品牌”的提法,如何把自主品牌做成一個長安品牌?做成一個中國品牌?這是我們的一個夢想。
我認為要想做好中國品牌,首先要打造體系,掌握汽車行業本質。在長安內部,我們認為集全公司的力量,把最好的人員、技術、雄厚的資金全部用在某一款產品上,打造一款成功的產品,其實不難,但是一款產品能不能帶給我們價值?所以,體系能力建設,對于長安來講顯得尤為重要。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CA-PDS產品研發體系,另一個是去年發布的CA-TVS產品實驗驗證體系。當年長安在合資的初期,我們認為,你外企要做一個新產品,往往要花費3-4年的時間,我們花一年半的時間就能做出全新的產品,當時我們還很自豪。后來我們才發現,別人做的方法跟我們完全不一樣。當時我們做幾百項驗證實驗,就可以做一個產品,但是今天我們開發了CA-TVS系統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做一個產品,要想讓它成功上市,必須要做到4000項的實驗,才能夠達到驗證的目標。這就是當年無知無畏的一個表現。
如今我們認識到,原來做的產品根本不叫產品,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汽車。現在,我們用CA-PDS指導所有的開發流程,每個開發流程相應的文件由幾千組加在一起。CA-TVS也是一樣的,包括零部件所有的實驗在里面。正是因為有這兩大體系的幫助,才有了今天的長安逸動、CS75、悅翔等一系列產品的成功。
長安這幾款產品月銷都在1.5萬輛左右,作為一個中國品牌,如果不考慮體系,只單純考慮一個產品,可能有一段時間有優勢,但是不能保持長期優勢。要想長久必須做體系,做體系的同時要想贏得市場,必須打造明星產品系列,小型車、中級車以及SUV系列都能在市場有一定的話語權,這樣體系的競爭力、抗風險能力才能更強。
最近,市場有一個詞挺流行,叫官降。原來叫民間降價,現在叫官降。但截至目前,長安還沒有參與到官降的風頭里。
在新技術方面,長安的無人駕駛已經可以在一些路段實現了,自動超車、自動轉彎、自動變道都是可以的。裝有四驅系統的長安CS75馬上上市了,同時我們在今年2月份發布了長安“5·18”新能源戰略,“5”就是純電動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從0到百公里加速時間5秒,“1”就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百公里綜合油耗1升,“8就是純電動車單位質量每噸百公里耗電8度。通過這些技術,長安不僅在傳統領域,在應對未來的互聯網新能源領域也在不斷做自己的儲備。
要想趕超合資,我們的中國品牌形象還需要不斷地改善、完善、提升。一些權威機構調查顯示,長安已經成為國人最想購買的中國汽車品牌。根據我們自己的調研結果,長安30%的用戶是從合資品牌轉移過來的,所以做好中國品牌必須要充滿信心。
經過這些年的磨煉,長安汽車在整車品質方面更多被消費者認可,其中品質方面大家感受不是很直接,但造型方面大家感受比較強烈,消費者認為長安汽車在設計方面走在了行業的前列。我們在意大利都靈有設計中心,有200個歐洲設計師研發產品,在日本也有一個類似的設計中心,每年的設計亮點層出不窮。
還有一點,打造中國品牌要持續投入技術研發,勇攀國際一流。這些年,長安每年堅持將收入的5%投入到研發當中來,權威機構評測顯示,長安汽車的研發能力已經連續三屆六年排中國車企第1名。
過去十年,長安抓住了中國汽車發展的歷史機遇,堅持自主創新,實現了自主轎車從0到100萬輛的突破。面向未來,長安汽車將繼續帶著責任與夢想上路,打造技術、質量、品牌和規模一流的世界一流汽車企業,成為全球最信賴的中國品牌,進軍全球最嚴格的歐美市場。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進,但長安現在在南美、中東等地正逐步擴大市場。我們計劃在未來十年逐步向歐美市場進軍,讓全球用戶享受到高品質的長安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