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一向惜字如金的徐和誼,在其極簡要的言語間,還是傳遞出兩條驚人的信息。
“從國內車企總數看,到2020年,至少將會有20%的車企出局,激進一點說,有可能是三分之一的車企被淘汰。技術進步慢、創新能力差的企業毋庸置疑會被淘汰?!痹?015全球汽車論壇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此觀點一出,引起行業熱議。
他進一步強調:“汽車行業的兼并重組已隨著銷量增速的下滑而箭在弦上?!?/p>
誰會率先死掉?
如今,2015年已經過去一半,但能順利完成上半年既定銷售目標的中國車企卻少之又少。5月,連一向十分堅挺的合資企業銷量也嚴重下滑,排名前五的企業無一幸免。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上海通用、東風日產、北京現代銷量同比下滑0.9%、19%、 9.7%、1.9%、12.1%。隨著六七月份傳統車市淡季的到來,中國車市已經駛離增長的快車道。2015年,前五車企要完成分別增幅10%、4%、7.9%、6.38%、3.57%的銷售目標,難度不小。官方降價、縮減產能、調低目標,面對中國車市的微增長新常態,汽車廠商的各種救市舉措,似乎沒能趕走車市的“寒冬”。
按照國際慣例,汽車產能利用率合理水平在70%至80%,如果低于這一水平就意味著產能過剩。數據顯示,我國汽車企業的產能規劃實際已超過4000萬輛。而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年初最樂觀的預測,今年我國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500萬輛,汽車產能利用率為62.5%。兩相比較,產能過剩問題十分明顯。也就是說,在需求出現較大放緩的狀態下,或將有千萬輛的產能閑置。
5月10日,中汽協公布行業產銷和庫存數字顯示,廠家的乘用車庫存有所上升,達到54.75萬輛,比3月底增加1.81萬輛,這還不包括經銷商庫存的數字。中汽協常務副會長董揚說,“如果加上運輸和終端庫存情況,估計總行業庫存為1.5個月產銷量,也就是將近200萬輛的庫存。”如此計算,也就是3/4的庫存在經銷商環節,這也難怪經銷商如此悲觀。
事實上,汽車產能過剩并非沒有先兆。自2009年中國成為汽車產銷第一大國以來,跨國車企基于對中國市場的樂觀預期,在2012年前后明顯加大了在華投資力度。再加上汽車產業規模效應顯著,產業帶動性強,一些地方政府在唯GDP的發展理念下,把汽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為汽車企業投資落戶提供了富有誘惑力的優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車企的跑馬圈地運動。
產能過剩必帶來惡性競爭。當市場供需關系失衡的時候,各大車企開始價格拼殺。廠家壓庫嚴重,經銷商庫存畸高、財務成本高企,汽車流通行業出現多年未見的全行業虧損現象。
車越來越難賣!重壓下的各大車企終于沉不住氣了。排名合資品牌銷量第一位的上海大眾,打響了2015年官方降價的第一槍,在震驚業內的同時,也恰恰證實了中國車市競爭態勢的嚴峻性。4月5日,上海大眾宣布,途安全系列的官方價格下調1萬元,Polo車型下調8000元到1萬元不等,熱門車型新朗逸、帕薩特、途觀、凌渡也有高達1萬元的優惠。
之后,長安福特、北京現代、一汽-大眾和上海通用等一線主流品牌紛紛宣布降價,引發了市場大規模的降價潮。4月11日,長安福特??怂埂⒁砘?、蒙迪歐等主力車型,按照購置稅征收政策,所免掉的全額購置稅折合降幅也從7000元至2萬多元不等。4月12日,北京現代除ix25外,全系車2年免息,相當于節省5000元至2萬元利息。北京現代新上市的第九代索納塔,更是推出3年免息活動。4月13日,一汽-大眾全系車型可享“保險、零利率、置換補貼”,綜合優惠最高可達7800元。5月12日,上海通用對別克、雪佛蘭和凱迪拉克三大品牌旗下11個主力產品系列共計40款車型的全國市場零售指導價進行全面調整。其中,降價最少的也有10000元的幅度,最大的降價幅度則高達53900元。
隨之,一向“任性”的豪華品牌也終于失去了耐心和底氣,該市場以奧迪降價開始,引發了各個品牌的降價高潮。奧迪的兩款暢銷車型A4L和A6L,折扣價格可達8.5折甚至8折。而在部分店內,寶馬3系的優惠程度已近7萬元。捷豹路虎極光車型優惠幅度已達10萬元。沃爾沃的兩款暢銷車型S60L、XC60也均有6萬元以上的優惠。
“倘若下半年車市需求繼續下降,大規模價格戰很可能再次爆發。”某德系品牌經銷商說:“如今的車市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只要有一個主流品牌降價,其他品牌都會跟著降?!?/p>
總之,市場需求下降是迫使車企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延續徐和誼的畫外音,那些位居我國車企排名后20%的車企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豪華車、合資品牌汽車價格的下探,大大擠壓了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市場領地。過去,自主品牌主攻三四線城市,車價大多在10萬元以下,而外資品牌主要“負責”一二線城市,車型集中在10萬元以上的中高級車。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外資品牌車型不斷下探,10萬元以內的小排量車型層出不窮,例如一汽豐田威馳、長安福特嘉年華、上海大眾POLO、上海大眾斯柯達晶銳等車型,逐漸開始擠占原本屬于自主品牌的市場。
比徐和誼觀點更激烈的則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認為,“今后3到5年內,一半左右的自主品牌將消失”。此話一出,引起各媒體的大頻率引用。更有業內人士判斷,10年內自主品牌一旦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和政府補貼,允許車企自由兼并重組、淘汰,中國汽車企業最多只有5家能夠存活。按著這種觀點,也就是說排名在自主品牌十名以后的車企3至5年內的危險系數陡然升高。因此,我國自主品牌車企需要在3至5年內拼命擠進前十,以防被末位淘汰。
誰會超越誰?
“到2020年,車企排名座次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目前看,長安躋身第三,一汽退到第四名,北汽第五,下一步的變化還會更大?!卑凑招旌驼x的意思,中國車企不僅排名靠后的有死掉的危險,而且排名靠前的主流大集團,排位順序也會出現大的變化,超越與反超越的大戲會不斷上演。
2005年,我國車企前五座次為,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北汽。2014年,我國車企前五座次為,上汽、東風、一汽、長安、北汽。2015年3月,汽車銷量排名前五位的企業為,上汽、東風、長安、北汽、一汽。2015年1-5月,汽車銷量排名前五位的企業為,上汽、東風、長安、一汽、北汽,分別銷售汽車240.48萬輛、155.83萬輛、125.02萬輛、117.10萬輛、102.49萬輛。
很明顯,徐和誼不愿做千年老五。從銷量排名來看,十年來,一汽由第一變為第四,甚至單月變為第五,長安從第四變為第三,唯有北汽穩居老五。但我們看到,今年3月,北汽的單月銷量首次超過了一汽,而且前5個月的總銷量與一汽的差距縮小到了15萬輛。趁著一汽多事之秋,北汽進位到老四,是否就是徐和誼所說的“下一步的變化還會更大”?
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
執掌北汽以來,徐和誼從不掩飾做大做強北汽的野心。他曾表示,預計到2020年,北汽力爭產銷規模500萬輛以上,北汽將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化品牌。為了達到目標,北汽加速了擴張的步伐。2013年5月11日,北汽首款中高級轎車紳寶在順義“紳寶工廠”推出;2013年11月25日,北汽集團重組昌河汽車在南昌舉行,北汽出資8000萬元將持有江西昌河70%股份。加上之前兼并重組的鎮江汽車,北汽在重慶、廣州、云南、鎮江、江西等地多起跨地域重組已經完成,全國布局已初具規模。
此外,北汽還做好了新能源汽車的彎道超車準備。2014年北汽新能源純電動轎車產量超過7200輛,批發零售超過6000輛,真正上牌量達5510輛,成為國內純電動汽車銷量第一的車企。
“未來,北汽新能源也將完成從政府驅動向市場驅動的轉變,進一步打開私人用戶市場。”徐和誼對新能源汽車的春天深信不疑,他認為,中國的電動車市場一定會像互聯網產業一樣,在未來成為全球第一。
“從單一車企角度看,也會發生很大變化?,F在主要是大眾、通用排在前面,到2020年這個排名肯定會發生變化?!?/p>
在全球汽車論壇上,徐和誼的另一句話,又有什么深意呢?是意味著北京現代要挑戰通用和大眾在中國轎車單一車企的霸主地位嗎?
2005年,我國轎車銷量排名前五位的企業依次是: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北京現代、廣州本田。2013年依次為: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北京現代、東風日產。2014年依次為: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北京現代、東風日產。與集團排名類似,北京現代在老四的位置同樣停留了10年以上。徐和誼明白,北汽集團要前進,北京現代這個銷量大戶決不能掉鏈子。
2015年4月與6月,相隔兩個月,北京現代滄州、重慶兩個工廠相繼開工,顯示了北京現代聚勢拓疆,逆勢而上的信心。預計2017年,兩座新工廠投產后北京現代將達到165萬輛的總產能。在當前汽車市場低迷,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北京現代大舉擴張產能尤其引發關注。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劉智豐表示,“在大浪淘沙的市場上,北京現代仍然可以有所作為。”
對徐和誼來講,北京現代重慶工廠的開工,使得北京現代在全國的布局中,又增加了西南支撐點,不僅可以加快產品物流的供應,還與北京、河北4座工廠遙相呼應,形成全國生產、銷售“一盤棋”的格局,為今后的市場競爭提供保障。
10年來,中國轎車單一車企前三甲始終被通用系和大眾系壟斷。10年前,北京現代與第三名的銷量差距是1.36萬輛;去年,這個差距變為60.39萬輛,而在后面緊追不舍的東風日產與北京現代的差距是16.83萬輛。趕超也并非易事,接下來的一場逐鹿,誰能改寫前三甲的壟斷局面,肯定是行業的一大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