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發菌中期管理:指菌絲體在料塊表面長滿至布滿整個菌塊(盤)的時期。此時進入4月份,外界自然氣溫在8℃以上,應將菌塊及時移到培養架上單獨擺放,注意菇棚內空氣新鮮。棚溫控制在15℃左右。
(4)發菌后期管理:指菌絲體布滿整個菌塊(盤),表面形成橘黃色蠟質層。此時期主要是使菌絲充分生長,吸收和積累營養。棚溫控制在18~23℃,加強菇棚通風,打開塑料薄膜及時控出膜內積水。
(5)菌塊的越夏管理:此期以降溫為主,伏天晝夜通風,菇棚要遮陰,避免陽光直射,地面可以噴灑涼水降溫,撒石灰防霉菌感染。菇棚溫度不能超過28℃。
(6)開盤劃菌:白露節氣以后,滑菇進入開盤期。開盤時,揭開包塊(盤)的塑料薄膜,用酒精消毒后的水果刀沿菌塊的縱向每隔3厘米劃開蠟質層,每個菌塊劃6~7道,深度1.0~1.5厘米,菌塊表面未形成蠟質層的可暫時不劃。劃面以后將塑料薄膜重新蓋上,待3~5天后劃痕長出新的菌絲,方可進行催蕾期噴水管理。
(7)催蕾期管理:噴水初期4~6天為輕水階段,可向菌塊(盤)表面噴少量霧狀水,保持菌塊表面濕潤不積水,每天噴3~4次。提高菇棚環境濕度,每天向棚內噴水兩次,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85%~90%。從第6天開始進入重水階段,增加菌塊表面噴水量。
(8)原基分化期管理:當菌塊含水量適宜,環境濕度和溫度均適宜時,菌塊料面菌絲體上出現白色或者米黃色小顆粒,滑菇即進入原基分化期。此階段應以保持環境濕度為主,菌塊保持濕潤,嚴禁向分化的原基上噴水。每天向地面、墻壁上噴水數次,保持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在85%~90%,棚內溫度控制在15~18℃。
(9)幼菇期管理:當原基分化能明顯見到小菌蓋和菇柄時,就進入幼菇期管理階段。當菌蓋長至0.3~0.5厘米時逐漸向菇體及菌塊表面噴霧狀水,白天至少噴兩次,凌晨加噴1次,避免澆大水。空氣濕度保持在85%~90%,溫度10~15℃。中午通風換氣2~3次。
二、采收
1.采收時間:滑菇從原基形成到成形期為8~10天,管理得當15天可完成一茬菇。采收應該在菌蓋未開傘,菌膜未破裂前進行。當菇蓋直徑在2~3厘米,菇體呈半球形時適宜采收。
2.采收方法:采收前一天停止噴水。采收方法是用左手的中指、食指按住菇根的菌塊,右手捏住菇柄基部向上拔,這樣可以減少培養基隨菇根帶走。成簇菇要一起采下,不宜采大留小,否則留下的菇體易腐爛或干縮。(全文結束)
(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灌水鎮人民政府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王文祥 郵編:11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