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林、育苗等林業生產過程中,因供需矛盾、質量標準要求等因素制約,當地苗木往往不能滿足造林育苗等林業生產的需求,這就要求生產單位從異地購置苗木。因諸多原因,異地苗木栽植成活率很低,影響了林業生態工程的進度和質量。筆者根據多年的基層林業生產實踐,探索并積累了一些提高苗木成活率的經驗,下面將其介紹如下。
一、起苗前準備工作
對于苗木生產單位,一是在起苗前1周,認真檢查病蟲害情況,徹底剔除受侵染的枝葉和植株,并用40%吡蟲啉1000倍液+1.8%阿維菌素2000倍液全面噴施1次,然后再用50%多菌靈與80%代森錳鋅800~1000倍等量混合液全面噴施1次。二是在干旱季節,由于植物體內水分較少,難以維持起苗后較長時間的斷水運輸。因此,在施藥后灌足水分,提高苗木成活率。三是酌施“陪嫁肥”,在澆水后的第3天,應噴施磷酸二氫鉀肥液,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二、兩地氣候特點的掌握
一是在保證所調苗木健康狀況的同時,栽植地和產苗地的緯度應基本相近,同等條件下最好是從高緯度地調往低緯度地。二是調苗季節生產目的地與產苗地季節的氣溫應相差不大,這樣有利于苗木盡快適應當地環境。
三、起苗與運輸
1.對沒有遮雨設施的苗木,避免雨天挖苗,因為濕度過大,起苗后包裝的堆壓和運輸時間過長,容易發熱、發酵,使植株缺氧影響成活率。同時,要多留根系,盡量不傷根,土球大小一般為地徑的4~6倍,并用濕草簾或草繩捆扎土球,防止根土散落。苗的大根用鋸子鋸斷,傷口涂GGR6號生根粉。
2.產苗地起苗時,起苗、定包、地頭假植時間要短,起苗時需保證苗木根系、頂芽等的完整。
3.裝車運苗前辦理好苗木運輸兩證一簽(《森林植物檢疫證書》《質量檢驗合格證》《標簽》)以及苗木購置發票等相關手續,以供途中檢查,保證苗木的順利運輸。
4.裝車時間要短,車上苗木要擺放整齊,便于卸車,上車前做好苗木數量的定包統計。
5.從產地到目的地的運輸時間要短。為防止苗木在運輸途中發熱,可采取一定的降溫保濕措施,可在車中加放冰塊或起苗前給苗木提前灌溉,無條件的可用泥漿蘸根,盡量減少水分蒸發,苗木最好在19—21時裝完,連夜運往目的地,密切關注兩地(產苗地、生產目的地)氣象預報,在陰天或氣溫較低時作業。
四、卸苗與栽植
1.到達生產地點后立即卸苗,打開包裝散熱降溫,清點苗木,呈單株單列假植,并及時灌水保濕。如果不能及時栽植,要用遮陽網蓋住,以防風保濕。
2.開挖樹穴,樹穴的直徑應根據苗木的規格、根系和土球直徑、土壤條件等確定,一般應比裸根苗根幅、帶土球苗土球直徑分別大20~30厘米、30~40厘米;穴深應分別比裸根、土球高度深20~30厘米、20厘米。栽植前修整不符合根系要求的種植穴。大、小灌木的土層厚度分別為60厘米、45厘米;深、淺根喬木的土層厚度分別為150厘米、90厘米,且土壤理化性質能滿足一般樹木的正常生長。如果栽植地點的土壤中含有建筑廢土及其他有害成分,或是強酸性土、強堿性土、鹽土、鹽堿土、重黏土、沙土等,應換土或采取改良土壤的技術措施后栽植。
3.對排水不良的種植穴,可在穴底鋪設10~15厘米砂礫或滲水管。土層干燥的地方應于種植前灌底水浸坑。
4.栽植前剪除苗木的劈裂根、病蟲根、過長根及樹冠上的病蟲枝、受傷枝、枯死枝、過密枝,以保持地上地下平衡。
5.栽植的樹木應注意觀賞面的合理朝向。樹皮薄、干外露的孤植樹,要保持原來的陰陽面,以免造成日灼傷。種植裸根苗時,穴底應填成半圓形土堆,放入樹木填土1/3時應輕提根系,然后隨填土分層踏實。帶土球移栽的苗木,深度應略淺或相同于栽植后填土的地面,一般比原地面低5厘米左右。易澇或排水不良的黏土地及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塊,植后覆土要高出原地面,筑成高10~15厘米的灌水土堰,土堰應筑實不得漏水。
6.水分管理,栽植后要及時灌透水,第2次灌水根據樹種、氣候、土壤水分等情況確定,保持水分充足。當土壤出現沉陷,致使樹干傾斜時,應及時扶正、培土。
五、保護措施
1.胸徑大于5厘米的喬木、樹高大于2米的常綠樹都應設支架固定。為了防止磨損樹皮,應采用軟物將支架與樹干接觸部位墊好,不能用帶病蟲害的木板、木棍等作保護架。
2.養護,待苗木葉子發亮返青,及時進行除草,噴施防病蟲害藥物,并對需要抹芽修枝的樹種進行梳理,保證苗木健康生長。
(青海省湟中縣林業局 趙洪芳 張國慶 郵編:81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