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臺縣建設鎮女青年李某莉在嘗到借貸公司給的一點甜頭后,帶動父母一起參與,在親朋好友中以高息籌集資金200多萬元,再交給“朋友”放貸,從中獲取利息。殊不知“朋友”兩個多月前突然失去聯系,面對200多萬元的巨額債務,其父母無奈之下,雙雙服毒身亡。
女兒報警
父母在山坡上服毒
2014年8月30日,三臺縣公安局中太派出所接到報警,一女青年稱,其父母在轄區建設鎮衛生院后面山坡上的玉米地邊服毒自殺。“報警人就是兩個服毒者的親生女兒。”知情人說。民警火速趕到現場,一男子已經沒有生命體征,另一婦女還有微弱呼吸,雖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但該婦女最終搶救無效身亡。
民警稱,他們在兩個死者的服毒現場發現了裝牛奶的紙盒、一瓶飲料和一個保溫杯。“現場農藥味非常濃,衛生院醫生是按有機農藥中毒搶救的。”
朋友失蹤
巨額債務壓垮夫婦倆
派出所民警介紹,服毒自殺的兩人是夫妻,建設鎮本地人,丈夫姓李,現年52歲,妻子姓鄧,現年45歲。兩人一起服毒自殺,是因為200多萬元債務壓垮了他們。
李某某、鄧某某為何會負債200多萬元?他們的女兒李某莉悲痛不已地告訴民警,她和父母在親朋好友那里借了200多萬元,而后由她將這200多萬元借給兩個放高利貸的朋友。誰知兩個多月前,她的朋友突然失去聯系,面對200多萬元債務,一家人急得不知所措,終日不敢出門。事發前兩天,李某莉父母說:“我們還不起這筆巨額債務了,人死了,也就抵債了。”當時她還以為這是父母一時說氣話,誰知8月30日快中午時,父母突然神情木然地離家,等她發現情況有些反常,在山坡上找到父母時,父親已經去世了。
女兒“放水”嘗到甜頭
父母心動陷深淵
李某某、鄧某某平時為人老實善良,其獨生女兒李某莉前些年在成都、重慶等地打工時,結識了幾個經營借貸公司的朋友,通過這些朋友,掙了一些錢回家,嘗到了一點甜頭。正因為如此,當這些朋友要李某莉籌集資金,與他們一起發財時,李某莉心動了,隨后其父母也參與其中。
2014年年初以來,李某莉和父母在親朋好友中以1萬元每月200元的利息,借款200多萬元,其中借款最多的40多萬元,最少的也有10多萬元。李某莉沒想到,她毫無設防把這些錢交給她最信任的朋友,朋友會在拿走巨款后,消失得無影無蹤。
得知李某莉的朋友卷款失去聯系后,借錢給李某莉一家的親朋好友也非常著急,雖然沒有上門逼債,但李某某、鄧某某還是感受到了巨大壓力,最終,他們選擇了服毒自殺。
● 案件警示
農民朋友要提高風險意識,“天上不會掉餡餅”,也不可能一夜暴富。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不規范的經濟活動更是蘊藏著巨大風險。
由于信息滯后等原因,農民朋友對于很多新型的違法行為并不了解。哪些是民間理財,哪些是非法集資,對農民朋友來說是難以鑒別的。據《關于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中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準,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專家指出,正確識別非法集資活動,主要看主體機構有無資格,及其從事的集資活動是否獲得相關的批準,如果不具備發行、銷售股票、出售金融產品以及開展存貨業務的主體資格,就涉嫌非法集資。這些信息都可以通過政府網站及工商登記處查詢。同時利率應在法定范圍內,按照我國相關規定,利息如果高于基準利率的四倍,則不受法律保護。在此提醒廣大農民朋友,一定要抵制住高息的誘惑,遠離非法集資,千萬不能讓血汗錢化為泡影。
(北京 黃志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