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生
一、知、行與我
“思考”這個詞語,字典解釋:思是想、考慮、動腦筋;考是推求、研究,二者結合,可以有三種說法:
1.在心中熟慮、默想、沉思、推論,一直想某事,直到達成決定、了解或解決問題;
2.記住、搜集或回憶;
3.期待或盼望。就是說,思考的范圍包括了過去未來現在一切可以思考的東西。
二、童心世界
在某些老師眼中,在升學率的標尺衡量中,學生是分成三六九等的。對好學生,常常青睞有加;對中等生,漠然置之,自生自滅;對差生,見了就來火,直至大發雷霆。從道理上講,這是有根源的,優秀生守紀績優,為班爭光;差生擾亂秩序,惹事生非,拖后腿,找麻煩。但在我的帶班實踐中,卻感到同時有另外一種力量左右著班級,這種力量潛滋暗長,自然發生,蓬蓬勃勃,那就是童心的力量,他們生活的世界他們所處年齡段的精神需要決定了他們之間的關系并不像成人一樣帶有較大的物質性、功利性,這尤其體現在對差生的態度上平等熱情充滿鼓舞,熱情洋溢。
三、在實踐中磨礪
1.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長。四十個學生相互之間既有共性(包括群體性、小團體性),又有個體差異,這著重于平時上課和到班或與學生談話活動時一絲一毫的觀察,目之所及,皆成積累。并不需要刻意的去追求什么,帶班是長期的,以月以年計算,善于觀察積累應是平常的。
2.平常心。有一顆平常心,在生活中會樂觀,少些煩惱;在帶班工作中會有更多的發現,當我刻意去盯住某個學生時,我的眼中就只有這個學生,這個學生就成了我的全部精神世界。
3.提供培養和創造靈性的活動空間、舞臺,這個舞臺對所有學生開放,愿意參加的歡迎和培植,不參加的可以旁觀和輔助。這個活動舞臺的提供是多種多樣,變化的。我在帶班過程中已經開辟了一些較有成效的模式,出現了令我心情激動的感人場面,看到了學生中蘊藏的巨大能量。在這個舞臺上,我發現了一個豁然開朗的童心世界,看到了,聽到了,感觸到了各類學生心靈中美好怡人的一面,純碎的如冰如雪。班里有個學生李鑫,罕見的品學兼優,在語言表達、禮貌儀表、作業、上課學習規范等方面無可挑剔,反應快、有靈性,有非常的工作能力和品格力量,在師生中威信較高。這一切集中到一個人身上,不僅帶動了一大批學生,而且給老師帶班以思考和促進。有這種學生怎么辦?她可以自然發展,但為什么不促進飛躍呢?為此必須創造機遇,抓住機會,恰逢公司班主任工作大賽,我決心以此為契機,促進班級管理上臺階,親自設計、排練。在主題班會決賽時,李鑫端莊大方,優美的語言、得體的舉止、機智的應變,令所有的評委一致夸贊!如果只是埋頭讀書,就不會有這樣動人的事發生,所以我提出觀照童心,不僅僅是理解,更應是提高,超越,讓優秀者體驗成功,品嘗勝利,促其成為卓越人物。退一步想,如果不創造這些空間也許三年過去我對某個學生的認識仍是片面的、淺陋的,而提供機會,提出要求,就可以打碎這種僵化的教育模式,讓自己看到優秀者不僅是智力學習上優秀而且是素質上的全面超越,同時是對這些優秀者智力能力的使用發揮和提高。假如不去自覺積極地提供訓練機會,靈性就只是靈性,單純轉化為簡單,誠實轉化為老實,真誠轉化為呆板愚蠢,羞怯轉化為膽小怕事,……不!不能這樣!教育的使命沉重,不能眼看著靈性的湮滅和奴性的蛻變,不負責任的教育者恰恰在忽略、扭曲、加距這些不良品質的產生,為社會增添負擔。我們應當懷抱一種信仰,路雖漫漫,吾將求索!力爭使靈性轉化為富于創造力、想象力、分析力全面發展。不僅如此,還能看到后進生也不是全面差而只是在學習上紀律上沒有養成相符于社會要求的習性,但并不因此抹殺他們作為一個人的其他方面的潛在素質或超人之處。生活中的角色很多,人人都有他相應的位置。
4.是非分明,賞罰清楚,態度鮮明透明。古代一位法家代表人物曾警示后人:“愛太多,則法不立”。這話置于當代教育事業中仍然適應。用愛心觀照童心正是為了真正分清是非。盲目的愛心和盲目的嚴厲和糊涂的管理一樣有害。
5.班主任的自身素質要求。人類自會思考以來,都是其情緒的犧牲者,這些情緒包括生氣、沮喪、高興、懼怕,都如此深植于我們心中,很難將它們排除,但我們應試著以心智思考而非以情緒思考。情緒使人易受他人左右,成為偏見與不良習性的階下囚,而這些偏見與不良習性都不知不覺地帶領、影響、扭曲我們的思考,因此要想有效思考,還需要兩個條件:知識與組織能力。如果對某個事件無法明確清晰地解決,那一定是缺乏與之相關的知識與經驗。
教育的祖師爺孔子在周游列國經過匡人圍困時曾發表感嘆:難道傳統文化到我這兒要滅絕嗎?在生死存亡的時刻,孔子并不想到他自身生命的存續,而是優良傳統的繼承,這種胸襟和境界是令我敬佩的。今天,我對班主任這個包羅萬象的職業中十分微妙精細極少有人接觸及客觀存在只是不易覺察的一點——人的童心靈性進行思考,在國家是職業責任,在學生和家長是期望期待,在我個人是人生理念的追求和科學世界觀的構建!思考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認識自我、發展自我、肯定自我的過程,是對古希臘先哲“認識你自己”這句警語的應對。我正是通過自己的實踐——創造一種我所能達到的全新的師生關系,使自己的帶班從通俗的一般跨入明亮有序的新世界,以期做到師生共同笑對人生!“但我始終不愿拋棄我的奮斗的生活,我極端重視由奮斗得來的經驗,尤其是戰勝困難所得的愉快”(愛迪生語)。所以,痛定思痛,千道萬道,“大道一以貫之”(孔子語),我自求我道。在上述觀照童心的過程中融入了一些禪學色彩是因為這們哲學能開啟靈智之門,解放思想,突破舊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