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銳
郭樹清公開談王敏案
“對王敏的錯誤及違紀違法,作為省委副書記,我負領導責任?!?/p>
今年參加省“兩會”時,山東省長郭樹清首次公開就省委原常委、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被調查表態,引起關注。在公開場合談論落馬前同事并坦承自己失誤的,過去并不多;由省委副書記、省長出面談的更是少見。
談落馬同事都在哪些場合?郭樹清并非首個公開談論落馬同事的行政首長。2013年7月,廣州市市長陳建華透露,想想李治臻(市民政局原局長)、谷文耀(白云區原區委書記)等熟悉的落馬同事,感覺很心痛。
更多公開談落馬同事的,是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的黨委一把手。記者梳理25個案例發現,由黨委一把手痛批落馬原班子成員、或表態整改的,占到一半以上。此外,前同事也會談及落馬同事。如2009年3月,最高法常務副院長沈德詠透露,此前該院副院長黃松有落馬,在機關內外產生了很大震動。最高法機關也有兩人因涉嫌違紀,已移送司法。
落馬者影響惡劣,其所在系統領導也可能將其作為警示案例。2014年8月,時任中央紀委常委黃曉薇談“解決燈下黑”時,點了曾任省紀委書記的王華元、李崇禧、金道銘的名,并分析他們出問題的原因。另一對落馬同事發聲的群體是退休老干部。前不久,總后基建營房部原部長張金昌撰文,歷數其繼任者、海軍原副司令員王守業劣跡細節。
一位反腐專家總結,不同身份高官談落馬者各有特點。一般而言,“上級談原下屬最常見,語氣最重;下級批曾經上級的情況較少;新官談落馬前任重在整風和總結教訓;退休干部更少顧忌,談起來更大膽直接?!?/p>
高官談及落馬同事多在哪些場合?記者發現,以反腐倡廉、巡視、從嚴治黨等為主題的會議以及重要的記者招待會,常為高官開口提供契機。2009年7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稱剛落馬的粵高官陳紹基、許宗衡為“曾經的同事”。當高官到剛有一把手被查的省市調研時,也常提及落馬官員。去年9月,“救火”山西的王儒林到太原調研時指出:“太原三任市委書記、連續三任公安局長出問題,全國省會中都是罕見的?!?/p>
郭樹清提到王敏,很大程度上因為他當時正造訪濟南代表團。
貪官不理朱[容][钅]基批評
“徐才厚所作所為與我國歷史上慶父、趙高、董卓、秦檜、和[申][王]等十大奸臣有驚人相似之處,即奸、貪、霸、假、私?!?。今年1月16日,南京軍區司令員蔡英挺痛批徐才厚,引發廣泛關注。事實上,高官痛批落馬者的情況相當普遍。今年“兩會”上,江西省委書記強衛用25分鐘談及前任蘇榮,批其主政江西時腐敗“登峰造極”,江西的干部很反感他。
對貪腐案發后的“救火者”來說,痛批前任劣行時還要穩住陣腳。
2014年4月,時任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被帶走,“救火者”傅育寧到任后一次講話時,毫不忌諱,3次提及前任,暗批宋林“不守本分、自我膨脹”,要求下屬“既要干凈,也要干事”。他還稱,不能因宋林出事,就去批判華潤文化倡導的業績觀,希望敢打敢拼的企業文化不要改變。
前同事落馬,對在任高官的震動可想而知,他們開始反思。陜西省政協原副主席祝作利“組織上多年關注并列為后備干部培養,過去沒聽到任何反映。2013年換屆,經多道關口,沒發現他的問題,這使我對如何全面有效了解和考察干部產生了困惑?!标兾魇∥瘯涄w正永自我批評說。
在最高法院2014年度民主生活會上,黨組成員反思:“對周永康的兩面派作風警惕性不夠,對他的一些錯誤言行當時未能堅決抵制?!?/p>
反思過后,如何汲取腐敗案的教訓?蔡英挺將徐才厚案歸納為“禍根是私欲膨脹”、“病灶是權力濫用”、“癥結是綱紀不張”等7方面。
前同事落馬后,亦有少數高官談起與落馬者的交往瑣事,雖是片段,卻有相當參考價值。記者梳理發現,評價內容主要集中在作風等方面。
2008年陳良宇案開庭時,老干部回憶,陳“膽子大,態度強硬,能辦事也能闖禍”。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透露,已落馬的省委組織部長梁濱經常埋怨組織對他不公。同事回憶落馬的中石化董事長陳同海時講,某年,時任副總理朱[容][钅]基到寧波開會,陳同海姍姍來遲,不但沒歉意,還扔一支煙給朱。朱看煙名貴,沉著臉問:“你一月有多少薪水?”陳面無愧色。
有的退休官員還介紹了雙方交往情況。國家能源局前局長張國寶稱,繼任者劉鐵男“非常高傲,剛愎自用”。鐵道部原部長傅志寰稱他與劉志軍在很多方面有重大分歧?!八袕娏业臋嗔τ?,深諳潛規則,不講原則,以權謀私?!备抵惧痉Q,1999年后,他多次要劉志軍注意群眾影響,致對方不滿,兩人越走越遠。他當時表示,劉志軍不是接替他的合適人選。
貪官也曾做好事
有高官在痛批落馬同事的同時,也肯定其長處及過去的成績。曾舉報云南省委原書記白恩培的楊維駿坦承,白到任之初,自己對他印象不差。老干部座談會上,白恩培會逐一問候他們,并征求對省委和云南發展的意見建議。即使二人后來關系惡化,楊維駿的個別建議也能立竿見影。
即使不認同劉志軍,傅志寰仍談了劉的長處,即有雄心、能吃苦,頭腦靈活、執著。當副部長時常以辦公室為家,人稱“拼命三郎”。
陳良宇被查后,《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周瑞金撰文稱,1980年代,陳是上海市委重點培養的年輕干部,有水平、有能力、思想解放、辦事果斷,在任上海市副職領導期間,的確做了不少益事。周瑞金反思,人是會變的,陳的性格弱點和缺點,沒有隨他的升遷得以克服,卻得到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