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陳春燕
杭州西湖風景區民宿的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陳春燕
摘要:杭州西湖風景區民宿在近兩年呈現井噴狀態,有民宿200多家。筆者經過調查后分析杭州民宿為旅游民宿,具有同質化經營,經營方式單一,主題性不夠凸顯等特點,提出民宿吸引游客的四個要素,即文化主題性、服務溫情性、主客互動性、體驗參與性,由此對杭州未來民宿發展從經營管理、政府監管等角度提出5項建議,尤其強調要堅守地方文化,突出創意性,制定民宿標準,加強政府監管。
關鍵詞:杭州西湖民宿 文化性 體驗性 互動性
民宿作為這些年旅游界的熱門新名詞,學術界尚未有統一定義。一般認為,民宿究其起源,最早來源于英國的B&B(Bed and Breakfast),也就是提供早餐和住宿的家庭旅館服務方式,但今日國內對民宿的理解已經有別于歐洲國家的B&B,而與日本和臺灣的民宿相一致。日本的民宿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主要是農民把自家空余的房子進行整修供游客住宿,并提供餐飲和導游服務,讓游客在休閑中體味家的溫馨。民宿的發展成熟則推臺灣。由于歷史原因,臺灣延續日本民宿的理念,1980年在墾丁國家公園附近開始興起,之后擴展至阿里山等旅游地區。臺灣省2001年出臺的《民宿管理辦法》中對民宿的定義為: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閑房間,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及農林漁牧生產活動,以家庭副業方式經營,提供旅客鄉野生活之住宿處所。其經營規模,以客房數15間以下且客房總樓地板面積150平方公尺以下為原則。但位于原住民保留地、經農業主管機關核發經營許可證登記證之休閑農業區、觀光地區、偏遠地區及離島地區之特色民宿,則以客房數15間以下,且客房總樓地板面積200平方公尺以下之規模經營[1]。而國內民宿則是在最近十余年間才得以興起和發展。麗江、拉薩、陽朔、成都等地的民宿數量增長較快,品質也很高[2]。
杭州作為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依托世界遺產西湖景區,2014年共吸引游客1.09億人次,旅游收入達1886.33億元。杭州目前的民宿主要集中在桐廬、富陽、余杭、臨安、西湖風景區周邊白樂橋、四眼井、青芝塢等地,截至2014年底己有民宿床位1.1萬張,農莊點300個,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投入規模約30億元,年營業收入達1.96億元,以每年超過30%的速度發展。杭州市計劃從2015年開始開展農村現代民宿“千百”工程,力爭到2017年,全市改造1500眾幢農村現代民宿戶、打造150個農村現代民宿示范點[3]。本文以西湖風景名勝區內民宿為例對杭州民宿進行分析。
游客為什么選擇民宿,跟當前自由行盛行的旅行趨勢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游客在選擇民宿時,除了注重優良的生態環境、追求住宿的舒適度外,比較注重的要素有以下幾點。
1.1 置身別樣風景——文化主題性
民宿是一種經營,也是一種生活,更是一種藝術。民宿的個性化設計,突出的文化主題特色是客人對民宿的第一印象。民宿設計風格因境而作、因心而生,結合民宿所在地自然人文生態景觀,設計風格各異,環境自由、輕松,滿足游客追求個性化旅游的渴望,讓游客置身別樣的風景。尤其是首次住店客人,民宿的位置,庭院的布置,內在裝修風格及房間的擺設等成為游客選擇入住的主要原因。民宿最終是客人體味“文化美感”,體驗“美的情趣”,分享“生活哲學”和“生命意境”[4]。
1.2 享受家的溫馨——服務溫情性
民宿的本意是“入宿隨俗”,也就是吃民宿主人家的飯,過民宿主人家的生活,雖是旅行卻時刻感受著家的溫馨[5]。由此可見民宿與飯店的最大區別就是“民”,沒有殷勤好客的主人、家??谖兜娘埐?、點心、小吃和家庭式的房屋,便不是正宗的民宿[4]。同時,民宿主人的待客之道是“情”。與酒店服務相比,民宿是主人熱愛生活,分享生活方式的平臺,民宿要有殷勤好客的主人,主人非常有人情味,讓客人像在自己家里一樣。
1.3 傳遞生活方式——主客互動性
民宿經營的核心要素是主人必須與客人互動。經營民宿,不僅僅是經營生意,還是經營生活,這是民宿與普通農家樂提供食宿的最大區別。因此,去農家樂消費,我們往往關注的是綠色食品、空氣質量、體驗農業,但去民宿,我們往往會與主人深度交流,感受主人的生活態度,并與之成為朋友??梢?,經營者豐富的生活歷練,自己對生活的見解,使主客間能提供良好的互動。同時經營者打造民宿,時刻向游客傳遞人文情懷,傳遞主人的生活態度[5]。
1.4 參與旅游活動——體驗參與性
有美景、有個性服務的主題酒店目前也很多,而游客為什么會選擇住民宿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民宿能給客人參與活動的體驗,如臺灣的許多民宿,有騎行體驗、陶藝制作體驗、烏鎮民宿推出戲劇節活動等,德清民宿的莫干山騎行,看露天電影,采摘等,周莊構建“民俗文化街”,讓民宿游客體驗各種傳統民俗手工藝表演。通過住客參與各種旅游體驗活動,讓住宿與旅游、休閑、健身、農作等有機結合。
目前,杭州西湖風景區內民宿主要集中在四眼井、白樂橋、龍井、青芝塢一帶,其中又以四眼井的民宿最為密集。西湖民宿出租率較高,旅游旺季及節假日,許多民宿要提前一個月預訂。
2.1 民宿數量較多,近年呈井噴式發展
杭州民宿最早起源于2006、2007年左右,2010年杭州市政府決定在滿覺隴和四眼井一帶發展青年旅社,于是第一家“茶香麗舍”民宿在此建設。從2010年的41家,到2015年的210家,尤其是最近半年,從2014年年底的146家,發展到2015年6月的210家,增長40%以上。僅白樂橋一地,從2013年底的10多家民宿發展到今天40~50家民宿[3]。
民宿近1~2年呈井噴式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經營管理面臨一定困難。
2.2 經營模式以承包租賃為主,資金投資壓力增大
目前,杭州的民宿主要有三種經營管理模式:農戶自主經營型、委托流轉型、公司(協會)+農戶型。民宿本意是由農民自主經營,但杭州民宿80%以上采用委托流轉的方式,這些年,隨著民宿租金的大幅度上漲,200平米左右的民宿從原來20萬/年,到現在的40萬/年,翻一翻,而且民宿裝修成本也逐年提高,一棟200平米的精品民宿一般裝修投資大概100~200萬元左右,投資成本較大,因此,許多民宿采用多人合資的形式,增加了投資者的磨合成本,經營時間一長,則會出現經營理念、利益分成等方面的分歧,導致經驗管理不暢。

圖1 西湖風景區2010~2015年民宿數量
2.3 形式相對單一,以旅游民宿為主
目前杭州民宿依托西湖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每家民宿均為旅游民宿,主要以住宿為主,210家民宿,提供餐飲服務的很少。四眼井、白樂橋一帶的民宿除了部分提供早餐外,很少有民宿提供中餐和晚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旅游景區民宿面積不大,經營餐飲則成本大大提升,外加周邊餐飲配套十分齊全,因此,旅游民宿住客定位為自由行游客,且以年輕游客為主體。這就需要民宿經營者能在民宿文化上下功夫,創特色。
2.4 主管部門缺位,安全隱患嚴重
目前西湖景區的許多民宿主管部門缺位,地方性相關政策制度構建又相對滯后。民宿的歸口管理部門不夠明確,雖然在2014年12月初,西湖景區民宿經營業主自愿發起成立了浙江省內首家民宿協會,但對民宿的經營管理、人員培訓,行業標準確定等仍處在摸索和起步階段。由于“民宿”多為村民房,安全隱患嚴重,普遍不具備也難以辦理消防審批手續。很多老房子耐火等級低、安全疏散條件不足,甚至連救護車都無法到達[6]。民宿經營者及員工的消防意識淡薄,沒有進行專業的消防演練,沒有嚴格的預警機制,一旦碰到火災,許多員工不知如何正確疏散、逃生、報警、救火。
對照民宿吸引游客的四大要素,結合杭州民宿的現狀,要維持民宿良好發展態勢,使民宿作為一種新型業態得以可持續發展,需要在經營管理、服務理念、政府監管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3.1 改變同質化經營,突出文化范
細分市場的差異經營是民宿生存之本。杭州民宿接待的都是自助游、休閑游、深度游的休閑度假散客,主要是學生、白領和老外等喜歡自助游的年輕人和江、浙、滬等長三角一帶來周末度假的小眾群體。除了來電預約,幾乎所有西湖民宿都在攜程、藝龍、去哪兒等網站設計有精致的網頁,接受游客預訂,拼線上服務,拼大眾點評。因此,民宿經營的關鍵是品牌口碑和回頭客,要挖掘文化內涵,突出區域特色,增加民宿類型,從民宿的取名入手,如“水墨居、若隱”等民宿,對應目標客戶為書畫愛好者和佛緣人士。同時部分民宿在房間布置中體現文化范。如花青原客棧,每間客房以詞牌名命名,布置以青花瓷為主題,清新的藍白主色調。木和堂、如來、瓏璟心情等民宿巧妙運用獨特的西湖元素裝修設計,客房以“西湖十景”或西湖景區山洞來命名,連細節處都不忘“精致”。
3.2 結合主人特點,傳遞生活態度
住民宿的樂趣在于體驗性、互動性,民宿的經營者都是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主人,他們可以隨時跟客人分享他們的辦店理念、起緣,自身的興趣愛好、所見所聞,以及生活態度,從而與游客產生共鳴,成為朋友。因此,可以立足市場需求,結合本土特色,打造創意主題,整合當地自然、文化、產業、生活等資源,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創意民宿,如溫馨家庭、懷舊復古、龍井茶韻、原住民風情、異國風情、人文藝術等主題創意產品[7]。針對不同主題,設計個性化的體驗活動,如舉行生日派對、藝術沙龍等,同時提高體驗層次,可以融入當地文化的活動式、主題式體驗,如采茶、炒茶、品茶等圍繞茶文化的主題活動。
3.3 優化服務理念,加強員工培訓
民宿業經營者,應著眼于創新的管理理念,民宿是展示民俗風情、自然環境、個性的設計風格;是經營者對某種情懷的向往與憧憬;是生活方式的綜合體現。因此,要培養民宿業服務人員的文化宣傳意識,應根據顧客的實際需求提供服務內容,使游客能在住宿過程中充分感受當地文化[8]??梢酝ㄟ^舉辦各類專題培訓班,加強從業人員的文化修養、烹飪技術、旅游管理、安全防范、衛生知識、風土人情等方面的培訓,提升文化品位,優化服務理念,實現規范經營。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智力資源,建立專家智能庫,幫助解決民宿建設經營問題。打“溫暖”牌、“家庭”牌,實現親情化經營,提升服務品質[9]。
3.4 合理定價策略,價格不宜過高
價格是民宿能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很多客人之所以選擇民宿,就在于它“物美價廉”。這對于占領旅游需求多、購買能力有限的年青人市場無疑是最大的優勢。但目前杭州民宿等級多元,價格普遍偏高,平均房價為500 元/間,不少民宿的房價均突破1000元/間,這對于本身旅游度假型酒店和精品酒店十分豐富的杭州而言,民宿會逐步失去競爭的優勢。因此可以細分民宿標準,分為標準民宿、優品民宿和精品民宿等多個等級,對不同標準民宿進行定價指導,從而保證民宿質價相符。
3.5 制定民宿標準,加強政府監管
民宿作為新型的深度旅游形式,要獲得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政府管理體制和政策的完善,相關政府部門需要為民宿經營者提供咨詢服務,建立起“評鑒”、“分級”與“認證”制度,提升民宿經營管理品質[7],亟需制定民宿標準,從具備要素、客房數量、管理模式、經營方式、服務要求、安全保障等方面進行標準制定,使民宿從審批到開辦及經營管理均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同時,除了民宿協會這類民間自發組織外,政府部門要理順管理思路,明確管理權職,加強民宿行業的行政指導和管理??梢越梃b日本、臺灣等地先進的經營模式,進行深入研究,使民宿管理更加科學有序。
由此可見,民宿是個性的、特色的、人文的、情感的,是當地文化的載體,“民宿最好不是資本運作模式,而是生活方式的選擇”[4],民宿經營者并非以“盈利”為唯一目的,其更重要的是主客雙方融入當地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主人好客熱情,樂于分享,傳遞積極的生活態度,讓客人體驗家人范、友人范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楊欣,殷燕.兩岸民宿比較研究[J].經濟研究導則,2012 (34).
[2]蔣佳倩,李艷.國內外旅游“民宿”研究綜述[J].旅游研究,2014,6(4).
[3]江玥.杭州西湖邊民宿半年激增四成多民宿的錢真的很好賺嗎?[EBOL].http://zj.people.com.cn/ n/2015/0816/c186806-25999303.html.2015-08-16.
[4]邊曉丹.西湖民宿有了自己的行業協會[N].杭州日報,2014-12-05.
[5]劉深魁.臺島傳真不賣流行賣回憶——一間鹿港民宿的經營哲學[J].兩岸關系,2015(4).
[6] 李平,劉晴.德清縣西部山區“民宿”發展與存在的消防安全問題探討[J].期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5(5).
[7]周瓊.臺灣民宿發展態勢及其借鑒[J].臺灣農業探索,2014(2).
[8]葛蔓.民宿在生態文化旅游中的發展路徑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23).
[9]潘穎穎.民宿在浙江發展的可行性分析——以杭州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3(11).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7(c)-122-04
作者簡介:陳春燕(1975-),女,浙江紹興人,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主要從事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