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堯
當前我們處于知識經濟的時代,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這些都需要我們加快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創新能力,從而在新一輪的競爭中保持持久的競爭優勢。其中,教育起著強大的支撐作用,是人才的主要培養和輸送的環節,為了適應新的環境,我們國家提出素質教育的理念,并且在實踐中推行,其有利于提高國家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質,將我們的巨大人口變成資源和財富,是我們當前發展的趨勢。然而,實踐中素質教育的實施,并非向人們所想象的那么順利,在推行素質教育中存在很多問題阻礙著素質教育的實施。
一、素質教育在推行中存在的問題
素質教育從提出到實踐中,存在著執行不力、政策扭曲等問題上,這些問題的存在有傳統思想束縛、現實政策等各方面原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的思想觀念、能力的問題
1.長期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在教育觀念上,應試教育對教師、學生、家長的影響都較為深,教師認為開展素質教育會影響對文化課程的時間、精力的投入。對于學生來說,尤其是農村的中小學學生,在師資力量、教學水平遠遠落后于城市來說,只有努力提高文化課程的水平,才會有良好的競爭力,所以,學生也會抵觸素質教育。在素質教育發展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家長對素質教育也存在疑慮,從而對素質教育產生片面的想法。
2.教育者自身能力的問題。教育者的自身素質不高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目前我國很多地區的中小學教師都不是專業出身,有很多人沒有接受所教科目系統的理論訓練,這些都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政策的錯誤導向
1.考核機制與素質教育理念不相匹配。當前,對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仍然沿用傳統的評價體制,這種考核機制的導向會使學校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去進行文化教學,也就是應試教育的導向。
2.政策與素質教育理念的發展不同步。雖然提倡進行素質教育,但是升學政策、招生政策、教師的考核政策并沒有得到改變,依然是以文化課程的考試成績來決定學生的命運,因此,雖然有素質教育的理念在倡導,但是在現實中執行不到位。
(三)物質條件配備不足
1.師資隊伍的配備不足。由于歷年來重視文化課的教育,因此學校多注意文化課教師的引進與培養,而不重視音、體、美等教師的培養,多出現由非專業的教師兼職的情況,或者是素質課程所占比例偏小,對素質教育的教師考核力度小等情況。
2.教學設備的配備不足。教學配套設施不完善,從而影響教學的質量;文體器材不足,學生不能科學地進行體育訓練,而是以傳統的形式,如跑步,跳遠等進行體育訓練,不能及時發現、培訓體育方面的優秀學生;教學手段現代化推進速度較慢,影響學生動手、動腦、參與社會生活實踐的能力培養,難以完成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二、素質教育問題如何去解決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傳統的教育理念是考試論英雄,進行精英教育,從而誤導教師和資源傾向于少數優秀的學生身上,忽視多數學生的培養以及忽略學生的個性培養,使教師、學生、家長都片面地追求文化的考試,而不是關注自身長遠、全面的發展。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最重要的就是有正確的教育目的,即把教育的重點和著力點轉移到提高民族素質為根本的素質教育上來。
(二)逐步轉變教育評價指標體系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最有力的一個杠桿就是教育評價指標體系,而要想順利地推行素質教育,評價指標體系要與素質教育的思想相一致,即評價體系的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學生能得到全面的發展,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成績,因此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考核,以及學校對教師的考核指標就應該轉變。
(三)重視溝通,實施全方位一體化教育
教育不單是學校的事業,更是全社會的事業,學校必須注意全方位溝通,實施學校、社會、家庭一體化教育。因為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個性發展光靠學校單方面努力是不可能實現的。學校開辦家長學校,向家長開放課堂,建立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形式,不僅能溝通學校與社會的信息渠道,讓全社會都來了解、關心、支持和參與教育,推動社會教育觀的轉變,營造一個良好的、有利于素質教育發展的氛圍,為其全面、深入實施培育肥沃的土壤。
(四)增加教育的投入
素質教育不再是單純地傳授文化知識,而是要求德、智、體、美的全方位發展,這勢必需要學校教學設備的支撐,包括多媒體的教學環境,良好的藝術訓練環境,設施健全的操場等,這都需要國家加大對教育的投入,長期以來我們教育的投入占GDP比重較低,最近幾年終于提到4%左右,相比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的投入還是遠遠落后的。同時,在素質教育中轉變一個理念,要將全社會動員起來,使社會參與學校的教學投入和辦學,例如現在一些較大的企業會定時地資助中小學的教育設施的建設,教師的培養等工作。
(五)加強對教師的在職培訓,建立合理的教師隊伍
要想使素質教育思想順利落地實施,基層工作的教師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推進素質教育的實踐中,我們看到教師隊伍發展遠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尤其是農村的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老化,他們思想觀念較為保守,同時也缺乏溝通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中依然延續十幾年前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因而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加強師資培訓刻不容緩,建設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素質教育是社會整體系統的共同努力,需求政策、實施等同步的發展,盡管目前素質教育在推行的過程中有一些問題產生,但是我們不應該就此推翻素質教育,而是積極地探索其成功實施的模式,不斷地發展素質教育的可行措施,從而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學生。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