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華
摘要:勤工儉學是培養學生勞動能力實施教勞結合進行社會主義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對于有效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改革、提升教學質量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校教育體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做好勤工儉學工作是我們作為中學教師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筆者就此對中學勤工儉學工作進行了探討和闡述。
關鍵詞:勤工儉學 教育 工作 思考
勤工儉學是培養學生勞動能力、實施教勞結合進行社會主義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對于有效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改革、提升教學質量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校教育體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也指出:“加強勞動觀點和勞動技能的教育,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勞動教育引入教學計劃,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因此做好中學勤工儉學工作不僅必須而且必要。通過勤工儉學,在有效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勞動觀、財富觀,塑造其正確的價值觀念與道德品質。
一、明確意義、加強重視,積極推進勤工儉學工作
勤工儉學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勤工儉學活動可以培養建立學生的勞動觀念,強化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和知識實踐技能,全面提升學生素質,從而實現教育活動與生產勞動及社會實踐三者之間的相互結合。是有效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其意義和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形式都無可替代的。
所以,學校從上到下都要高度重視起來,切實加強對中學勤工儉學工作的領導和管理,最好是由專門領導或教師來主管勤工儉學方面的工作并組織與開展相關活動。與此同時,還要做好有關勤工儉學方面的宣傳和鼓勵,使教師和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勤工儉學活動中來。
二、以生為本、注重引導,樹立勞動觀念和習慣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勞動實踐的良好習慣。使傳授知識與培養技能并重同舉,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與勞動習慣,強化他們的動手能力與實踐創新能力,將勞動觀點教育、習慣養成教育與知識傳授技能結合在一起。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加強勞動知識與技能的的傳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課上引導講解,課下實踐應用,根據他們的自身發展規律,適當為他們安排相應的勞動內容,使他們的勞動實踐既符合他們的身心條件,又可以達到層次化、序列化的實踐效果。
三、結合生活、自主自立,勤工儉學從自我服務開始
學習和勞動實踐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要想使學生達到良好的勤工儉學效果,就要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從自身做起,從服務自我做起。倡導學生“自我服務”,把勞動當成是一種責任,積極為自己、為同學、為家長、為教師服務的責任,樹立起“勞動是生活的必需”這樣的勞動觀念。比如自身的衣食住行,不能在家什么都依賴父母,而是要自己管理好自己,改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要積極主動地打理好自己,不再讓父母費心勞神,與此同時,還要幫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為工作忙碌的父母做一些事情。比如打掃清潔衛生、做些簡單的飯食、為父母洗洗衣服、整理整理房間等等。在學校養成自主自發清理衛生的習慣,使衛生清潔保持經常性、持續性,不再等檢查時再突擊搞衛生、大掃除。使勤勞付出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經常開展一些勞動技能比賽,比如洗衣服、穿針線、釘紐扣等生活技能競賽,還可以開展一些小制作、小發明等科技勞動比賽,從而提升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為勞動技能的教育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因地制宜、開發校本,創建有特色的勞動基地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所以學校要積極地因地制宜地建立開發校本資源,為學生的勤工儉學創建一個有特色的勞動基地。組建一支勤工儉學的輔導教師隊伍,指導負責學生的基地實踐活動。這樣不僅方便學生們學勞結合,還可以使他們在勞動中豐富認識、增強經驗,學到更多課堂上學習不到的實踐知識,從而使理論與實踐良好結合,通過實踐來用加深、加固學習印象。還可以使學生在學到實用技能的同時,還培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品質。此外,學校還可以與社會上一些地方或組織取得聯系,建立校外勤工儉學基地,使學生走出校園參加相應的勞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勞動創造財富、創造美好的快樂與幸福。
五、做好計劃,做好組織,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勤工儉學
開展勤工儉學不是盲目的、隨意的,而是要做好計劃和組織,因地制宜地展開。所以這就需要從實際出發,做好實地調查研究,有效學習借鑒其他學校的有益經驗,立足本校實際,遵循服務教育教學宗旨,積極開辦多種形式的勤工儉學項目。以“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林則林”為原則,不可盲目地貪全求大,而是要考慮是否適宜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采、摘、挖、撿”和收舊利廢等多種形式的勤工儉學活動。充分發揮勤工儉學的雙重效益,有效培養學生品質,增強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當然勤工儉學,不僅要“開源”,還要“節流”,因此在做統籌安排的同時,還要將節約的意識和項目融合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當中去,使他們在提升勞動技能,加強勞動意識的同時,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與素養。
六、結語
因此,我們應將勤工儉學作為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將學校的勤工儉學與推進素質教育緊密聯系起來,遵從勤工儉學的開展原則,充分發揮勤工儉學的作用。在勤工儉學的過程中處理好育人和創收的關系,充分發揮勤工儉學的教育功能,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光輝.關于做好中學勤工儉學工作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B,2013(4).
[2]靳學斌.中小學勤工儉學問題探索[J].中學時代,2014(10).
[3]朱海明.新時期勤工儉學工作的幾點思考[J].網友世界,2014(14).
[4]張己蘭.淺談勤工儉學在中小學的推廣應用[J].教師,2014(21).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