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秋菊
摘要: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學習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途徑。課堂效率的高低,直接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抓好課堂教學,實現課堂高效呢?本文就生物課堂教學,對如何使生物課堂更加生動的問題做出了探討。
關鍵詞:生物 ? 課堂教學 ? 生動
教育實踐證明,學生喜歡哪一門學科,熱愛哪一門學科,哪門學科就學得好,學得透徹。可見對學習來說,興趣是第一要素,但學生的興趣從哪里來,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教師正確地引導學生,想方設法尋找激發學生興趣的契機。
生物知識抽象、深奧,但并不缺乏其趣味性。要想讓學生發現并感覺到生物學科的趣味性,教師就不能在生物課上只進行簡單、枯燥地講解,一味地強調生物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要努力把這些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通俗化,還原生物內在的絢麗多彩,還原生物的千姿百態,這樣學生就不會對生物產生厭煩,慢慢地就會感覺到生物是有趣的,學生一旦對生物學科產生興趣,生物成績的提高才會成為現實。那么如何讓生物課堂充滿趣味,變得更加生動呢?筆者結合生物實際教學,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從生活著手
教育離開生活,就好似魚兒離開了水。的確,無論哪一學科的教學,都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生物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先不要著急地講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應從實際生活著手,以大自然中的花香鳥語,山脈河川為例,讓學生在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時,產生探究的動機。或通過多媒體生動的畫面,為學生創設產生疑問的情境,或讓學生在實踐中有所感悟,有所體驗,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例如,教學“呼吸作用”內容時,講到呼吸作用是指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的總過程。并且指出植物(包括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分兩種類型,即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這時我便讓學生回想生活中的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情境,有的學生列舉出長跑后的氣喘吁吁,以及人到高原會出現高原反應等事例。通過這些事例,學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呼吸的作用了。
二、生物學習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滲透人文教育
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且其本身與生產和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因此,我們在學習、掌握生物知識的同時,應注重理解生物學科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要清楚地知道科學和人文是相輔相成的,我們要利用生物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從而更好地理解人文精神,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實現科學和文化的統一。例如,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目的地引用文學作品,以讓學生產生美的享受,更好地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如在講“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時,我是這樣導入的:“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顧名思義就是生態系統中抵抗外界干擾力強的一種表現。自然界的好多生物都具有著人類難以想象的面對災難的抗拒力,比如,我們常見的青草。它每年隨著季節的變化和交替,或枯黃,或茂盛,正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白居易的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便是對青草的真實寫照。的確,每年伴隨著自然界的狂風暴虐,大雨傾盆,冰雪交融……待到來年春風來臨時,它又一次地綻放它生命的風采。真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就是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充分體現。”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覺得枯燥的生物課還能夠用精彩的文學詩句來詮釋,真的很新鮮。看到學生微妙的情感變化,我趁此機會為學生講解了生命的含義,啟發學生要珍惜生命,勇于拼搏,努力為自己的青春書寫壯麗的詩篇。
這樣及時有效地在生物教學中穿插文學作品,利用文學作品導入,不但能讓學生認識到好多生物知識都能通過文學作品來詮釋,而且還打消了部分學生生物學科難學、難懂的顧慮,對增加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還是很有幫助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類似的講解,例如,在講“生態系統的循環”時,還可以引用李商隱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詩句,并倡導學生在家庭養花時 ,把一些凋零的花或葉撿拾起來,放在花盆里,為花的生長增添肥料和營養。這樣既結合文學作品,又聯系實際,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
三、教師應盡量多地使用幽默語言來感染學生
常常會聽到學生這樣說,我特別喜歡上什么什么課,問他們為什么的時候,學生都會這樣回答:××老師說話幽默唄!”這無疑就給我們教師放射了一個信號:學生喜歡說話幽默的教師。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時,尤其是生物教師,要盡量使用幽默的語言,一是能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二是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感染學生。風趣的語言能使難于理解的知識簡單化,能使繁重沉悶的學習氣氛輕松化,最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
例如,我知道個別學生開始學抽煙,在介紹細胞癌變時,我故意講解了抽煙的“好處”,它可以為我們的細胞完成細胞分化增加“小插曲”,使我們的細胞在分化過程中,不寂寞,不孤獨。但是我們最終是要為這“小插曲”付出代價的,那就是我們最重要的東西,說到這里我頓了頓,看著學生急于知道答案的表情,我說出了“生命”二字。學生先是瞠目結舌,緊接著笑了,那兩個學抽煙的學生卻羞澀地低下了頭。這時我便著重指出: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大多數細胞能夠正常完成細胞分化。但有的細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完成細胞分化,因而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這樣教師借助幽默的力量為學生講解生物知識的同時,也有效地制止了學生的壞習慣,這不正體現了幽默的教學效果嗎?
四、教師要利用生物實驗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學好生物的前提除了提高課堂效率以外,還要充分利用生物實驗來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因此,我常常根據所教內容來設計實驗課,讓學生通過實驗,理解自然物質的構造、性質和特點;還鼓勵學生要勤于觀察生活,留心生活,走出課堂,走向自然,為鍛煉并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生物教學時,教師一定要避免空洞無味的講解,要從生活入手,注重滲透人文精神,盡量多地使用幽默語言,以增強生物課堂教學的魅力,有效實現讓生物課堂教學更加生動的目標。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