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紅 (止馬鎮文化站 354100)
淺談鄉鎮文化站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謝小紅 (止馬鎮文化站 354100)
鄉鎮文化站是最基層的文化事業單位,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陣地,是文化工作者聯系廣大群眾,推進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橋梁和紐帶。本文簡要分析了鄉鎮文化站建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有針對性的在政府重視、加大資金投入、提高工作人員素質、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鄉鎮文化站;建設;問題及對策
我國的鄉鎮文化站是最基層的文化事業組織,在縣、鄉(鎮)、村三級文化組織中屬于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是由鄉(鎮)一級政府設置的公益性的群眾文化事業單位,是保障基層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根基,是農村開展文化活動、提高農民文化素質的主陣地。近幾年鄉鎮文化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應引起我們這些文化工作者擔憂和深思。
(一)領導重視力度不夠
作為鄉鎮文化站,是由鄉鎮政府管轄,文化站的“人、財、物、事”四權都在鄉鎮,而各鄉鎮“重經濟輕文化”的現象普遍。部分鄉(鎮)領導干部認為文化站工作可有可無,只是在工作報告中提提,年終總結上寫寫而已。
(二)文化站基礎設施差,經費無保障
近幾年,隨著上級政府對文化事業的重視,加大了對文化站建設及設施的投入,但是往往很多建成的文化站僅僅是掛個牌,大多被其它辦公室所占用,加上經費無保障,鄉鎮文化站的設備投入沒有保證,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文化站活動的開展。
(三)文化站隊伍不穩定,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偏低
通常地,各鄉鎮文化站需要配備多名工作人員,可實際情況是,文化站基本上都是1站1人,只有少數較大的集鎮文化站有2~3人,目前這種現狀嚴重影響了文化站工作的開展。況且文化站工作人員,待遇偏低,工作熱情普遍欠缺,開拓創新精神不足。
(四)文化站開展的活動內容貧乏、形式單一
文化站由于受活動場所和鄉鎮財力的制約,平時開展的活動僅限于看報刊雜志、打撲克麻將,或看看電視,內容貧乏、形式單一。打麻將、抹牌賭博、封建迷信等活動有所抬頭,先進思想和主流意識傳播通道不暢,農村社會風氣表現出一些不良傾向。
(一)黨委政府要增強鄉鎮文化站建設的緊迫感
對于鄉鎮文化站建設的落后現狀,應引起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強化各級政府的責任,明確政府應擔起文化站建設的主要責任,將文化站建設納入財政預算,要安排懂行的人來抓文化站工作。政府必須狠抓鄉鎮文化站的建設,在土地征用、資金投入、人員配置等方面給予優惠和照顧,并要求縣文化館、鄉鎮文化站和村、組文化活動室,三線應當積極配合,形成縣域文化傳播體系。同時,針對當前基層文化站建設的薄弱環節,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力爭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渠道,發展壯大群眾文體協會和社團,推動民間文化成為文化站建設的重要力量。
(二)加大經費投入,不斷完善文化站設施
1.加大鄉鎮文化站經費投入
各級黨委、政府應將文化站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力爭將文化站的經費列入縣級的財政預算,以擺脫因鄉鎮財政困難而減少對文化站的經費投入,規定每年文化站經費投入的最低線,保證業務活動的正常開展。此外,鄉鎮文化站也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努力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農村文化事業,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文化設施、文化陣地、文化活動,形成政府、社會多渠道籌資的文化站建設投入新格局。
2.不斷完善鄉鎮文化站設施建設
加強文化站設施建設,是開展文化站活動的基本條件。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從思想上加強認識,加大對鄉鎮文化站設施的投入,切實解決設施落后問題,切實解決鄉鎮文化站只有牌子而無場所的問題。力爭將文化站設施建設資金納入財政支出預算,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為文化站設施建設提供必要的的資金保證。
(三)充實文化站人員,不斷提高其素質
1.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確保隊伍穩定是關鍵
應根據轄區內的服務人口數量、文化站的規模和工作量,配足一定的工作人員,盡力做到不拘一格地以多種方式,吸引和使用有真才實學的文化人才;特別注重培養和使用年輕人才,大膽選聘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特長的大學生,充實到鄉鎮文化站,為做好本轄區的文化站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2.鄉鎮政府和上級文化主管部門,應加強對鄉鎮文化站人員的培訓工作
應制訂詳細的培訓計劃,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舉辦各類培訓班、進修班、業務講座,面向基層,精心輔導,同時還要加強對文化站管理人員的培訓,強化他們的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培訓內容可概括為:一要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了解黨對新時期農村文化工作的動態與任務。二要積極參加上級主管部門組織舉辦的各類業務培訓,提高自身素質。
(四)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1.搞好圖書借閱、報紙雜志閱覽
首先,是要配置好的書刊資源。購買一部分內容簡單明了的農業生產、家畜養殖、花卉栽培、醫療保健、文化休閑等方面的圖書、期刊和報紙等資料。其次,要配置好的文化管理人員,力爭配置文化水平較高的文化人員,從圖書、期刊、報紙采購,到借閱、導學服務,再到讀者信息反饋方面,提供優質服務。
2.開展豐富多彩的節日文體活動
堅持每月一次職工乒乒球和籃球比賽;結合春節、五一、國慶等法定節日,舉辦各類活動,如:春節時,舉辦燈謎擂臺賽、廣場舞大賽等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活動,五一節,舉辦廣場演唱會、農家樂文化藝術節為內容的文藝活動;國慶節時,可組織開展文藝匯演、書畫、攝影展覽等為主的文化藝術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大大豐富和活躍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農村文體活動的開展。
3.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服務
光澤縣止馬鎮文化站發揮“全縣書法名鎮”優勢,舉辦農民書法展,至今已經成功舉辦8屆,一屆一個特色,并且將廉政建設、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融入其中;“三角戲之鄉”,是該鎮打造的又一特色文化,每年鎮文化站都要組織多個村共同舉辦三角戲文化周活動;2012年選送喜迎“十八大”具有本鎮特色的節目《茶舞詩韻》參加全市文藝調演、并獲得二等獎;全力協助鎮政府,打造聞名全省的當地文化特色品牌項目“杉關龍樟生態文化園”。
總之,鄉鎮文化站采取多種措施,高處著眼低處入手,精心策劃、組織,把鄉鎮文化站建成廣大農民群眾求知的課堂、求藝的樂園、求富的平臺,我們將加倍努力,整合更多的文化資源造福鄉鎮,使鄉鎮文化站與時俱進、蓬勃發展。
[1]王天長.《我為文化站獻一計[J].鄉鎮論壇,2007(11).
[2]王云.《談鄉鎮文化站的建設[J].學術百家,2012(01).
謝小紅,1963年10月出生,女,漢族,(福建光澤),大專,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