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祝 (尤溪縣文化館 365100)
為給老百姓送上高質量、貼地氣的文藝表演,進一步豐富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要組織廣大文藝愛好者和文化工作人員深入一線汲取營養,到基層“接地氣”,積極培育基層文藝骨干;不斷改進演出形式內容,多說“大白話”,拓展基層文藝演出服務內容和項目,把“群眾演,群眾看、群眾參與”的活動送到廣大群眾身邊,讓一些“草根明星”和普通百姓成為舞臺上的主角,讓他們唱自己喜歡的曲子,演自己拿手的節目,不斷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實施以打造小廣場、小劇場、小劇團、小團隊、小擂臺為重點的“文化繁星”工程,用“小廣場文化”引領健康文明風尚,用“小劇場文化”展示城鄉特色文化,用“小劇團文化”弘揚傳統戲劇文化,用“小擂臺文化”活躍百姓文化生活,各具特色的文藝演出成為城鄉群眾文化活動的常態。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充分發揮文藝演出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積極為豐富基層文化生活、提升群眾文化素養貢獻力量。各文藝演出團體應精心策劃、統籌協調,建立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長效服務機制,重點選擇革命老區、重大建設工程一線、新農村示范區、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作為常年聯系點,在采擷創作靈感、文化養分的同時,把歡樂帶給基層群眾,以作品回饋基層群眾,播種、培育開放在廣大生產生活一線的文藝之花、文明之花。
全省各地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都以“文化惠民”為落腳點,結合各地實際,夯實基礎,完善網絡,提出了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辦法。積極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按照結構合理、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則,建設覆蓋城鄉、使用高效的區、街道(鎮)、社區(村)三級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絡。基層服務站點要達到規范化標準,覆蓋率達100%;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積極投建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市民公共服務中心,可內設文化活動多功能廳、舞蹈培訓、棋藝館、群眾文化活動展演交流、琴房、排練室、圖書館等;不斷加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資金投入,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深入實施基層文化設施提升工程,不斷完善街區綜合文化站設施設備、管理制度和保障機制,建成集演出排練、教育培訓、圖書閱讀、數字化服務、文化鑒賞、娛樂健身等于一體的綜合文化站,并免費向群眾開放。總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能夠提升區域公共文化的服務水平,讓群眾享受文化發展成果,為群眾提供文化服務,它是時代的需要,更是百姓的訴求。
開展一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可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發揮地區群眾文化人才優勢和區域優勢,保護當地原生態的民族文化資源,促進地區群眾文化活動開展,豐富和活躍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為此,各地文化宣傳單位應積極組織群眾開展一系列的惠民活動,如群眾合唱比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書法比賽、慶國慶書畫展、全民攝影大賽、“讓夢發聲”大型公益活動、講述身邊好人好事講故事大賽、送電影進基層活動等。還可以以協會的形式把大家組織起來,讓群眾自建自管,建設文化型社區,以文化活動倡文明、促和諧。地區文化站、文化館等單位一方面在資金、設備、場地、師資等方面要對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提供幫助,另一方面要定期組織開展了多種多樣的群眾文化系列活動。活動內容要豐富有趣,形式多樣,貼近農村實際,貼近群眾生活,吸引各年齡段的人來參與,這樣既展示了全鎮農民的才藝,提高了群眾的文藝素質,又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
過去農村文化建設偏重政治宣傳,形式呆板,內容陳舊,群眾認可程度不高,接受意識不強。為此,我們要真正做到以群眾為本,了解群眾的審美志趣,努力滿足群眾的多樣化文化需求,經常開展一些群眾看得懂、能夠廣泛參與的文化和體育活動,并培育一批健康、集藝術性與觀賞性為一體的文化精品。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通過主題實踐活動,采擷文化養分、在深入人民生活中汲取創作營養;多創作一些文藝精品,推出更多打動人心、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送去文化服務,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播撒文化種子,通過教、學、幫、帶,培養一支不走的文化隊伍。對于文藝工作者而言,這是回歸生活、回歸實踐、汲取創作養分的機遇;對于基層廣大群眾而言,這是一次提升文化素養、豐富文化生活的契機。文藝來源于人民的實踐,又滋養著人民的生活。創精品,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帶著感情扎根人民,帶著敬意深入基層,聆聽普通百姓的心聲,感觸平凡生活的溫度。深入基層不是“到此一游”,扎根生活更要破除那種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的態度,只有真正懂得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道理,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懷著熾熱的情懷走進群眾生活,懷著敬畏的態度向人民學習,才能挖掘到題材的寶藏、尋找到靈感的源泉,收獲藝術的感動、提升創作的品格,真正創作出能夠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優秀作品。對文藝界而言,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文藝工作者必須練就的基本功、必須完成的基礎課,也是出人才、出精品的必由之路。從更宏闊說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也是文學藝術反哺社會實踐、反哺群眾生活,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基本途徑。廣大作家藝術家要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走進群眾、深入生活,錘煉作風意志,提升創作水平,完成采養分、創精品、送服務、播種子的四個目標,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文藝工作座談會精神,為中國夢在文藝界的實現而貢獻力量。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我們要堅守基層這塊陣地,開展系列基層文化惠民活動,加大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培育文明鄉風,形成基層文化事業“有人干、有錢干、有事干、有人管”的新樣貌,以專業骨干帶動群眾,層層發動,真正走完文化惠民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打造一道亮麗的群眾文化風景線, 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文藝工作座談會精神,為中國夢在文藝界的實現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