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陽 陳 曉 (大連民族學院 116600)
廟會是漢族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也是我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它的產生、存在和演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作為21世紀知識經濟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廟會文化的傳承當然也需要植入新的意義。就包頭市而言,廟會經濟產業在整個經濟產業中的意義顯然不是拉動經濟那么簡單。在經濟上,廟會產業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很難與包頭發達的重工業產業或者其它商業性較強的產業相比,所以明確包頭廟會文化產業在包頭經濟產業中的意義就顯得更有必要了。
從我們的研究成果來看,包頭的廟會文化意義應該主要集中在文化傳承方面,帶動包頭產業結構的改革。重工業城市經濟的發展主要是依靠礦產資源開發,器械制造,化工電力開發等產業帶動的,擁有高效益的同時,伴隨而來的就是環境的污染,資源的枯竭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不只是包頭需要面對的,也是世界所有依靠重工業的城市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做到未雨綢繆是很必要的,包頭需要轉化產業結構,是產業結構優化需要,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一,廟會文化的傳承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播與保存。社會發展到今天,人民群眾的角色也是不斷變化的。從前的群眾多數是扮演購買者,而現在角色變得更多樣,肩負起了傳播者,傳承者,保護者的責任。與以往不同,現在的廟會參與者文化傳承意識增強,渴望了解文化,老一輩會把過去的故事講給新一代聽,不論男女老少都會自覺投入到廟會文化的保護上來。人民群眾整體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榮譽感的增強,激發了每個包頭人傳承自己所在地區傳統文化的熱情,每個農歷的初一、十五就成了包頭傳統文化匯集的日子。以妙法禪寺為中心,方圓數里,人山人海。小商販遍布街道兩邊,民間藝人個展絕技,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不絕入耳。
第二,廟會文化的傳承是民族融合的良好途徑。在廟會上我們隨處可見帶有自己民族特征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妹,穿著民族服飾或者說著民族語言,亦或是耳邊掠過動聽的民族音樂。除去廟會各族人民匯聚體現民族融合外,各族人民友好相處,互惠互利,互相幫助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點。不論是何民族,在包頭生活都會感染包頭人熱情好客的習慣,在廟會上體現在商販的叫賣聲:“先嘗后買!”不管是賣什么的,只要你有興趣,老板就會和熱情的請你品嘗。
第三,廟會文化傳承對宗教的融合也具有重要意義。廟會推動宗教融合具體可以體現在我們走訪的過程中發現廟會附近集聚的文化標志眾多,有“妙法禪寺”,清真寺,天主教堂,還有源于晉商文化的“喬家金街”(晉商文化深受中國傳統儒家道家思想影響)。廟會最主要的活動在于祭祀活動,商業活動是它的衍生物。每個初一十五,香客都會把寺廟擠個水泄不通,祈福的,還愿的,煙霧繚繞,宛似身臨仙境。妙法禪寺的前身是呂祖廟,供奉的是道教神靈呂洞賓,而如今的妙法禪寺不但有呂洞賓,還有釋迦摩尼,地藏王菩薩等一系列佛教神靈,同樣還供奉著中國人心中忠義的化身關公。各路神仙分庭而坐,絲毫不影響彼此,來祭拜的人不論出于什么目的,都會把所有的神靈都拜一遍,哪個都不得罪。
第四,廟會文化傳承是拉動地方經濟的有效手段。廟會圍繞著妙法禪寺,寺廟對面的喬家金街是百年前晉商喬家在包頭的商脈寶地,是包頭市早期的文化、宗教、商貿聚集地,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在規劃設計上,以原有古跡為中心,將整個商貿區劃分為餐飲娛樂帶、文化街區和現代商貿中心三大業態特色區,蒙晉建筑特色,國際化街鋪布局,薈萃喬家老字號、包頭老商鋪、古玩老店、戲園、晉蒙傳統美食等,更有咖啡館、酒吧、KTV等時尚消費場所,專業超市、餐飲娛樂等商貿板塊相得益彰,構成一個全新的格局,作為西北第一體驗式文化商街,喬家金街還將以自身魅力成為西北一大景致,吸引全國各地商旅游客慕名而來。
同時我們通過走訪及問卷等形式,對廟會文化傳承存在的或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并且得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這對當地政府部門管理廟會文化產業及其附屬產業,改造老城區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第一,廟會文化傳承在管理上存在一些問題。在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很多依附于廟會而進行封建迷信傳播的活動。這些活動大多是由少數個別人發動的,已經超出了宗教信仰的范疇,一定程度上擾亂了社會治安。對于這類問題,我們希望有關部門加大對廟會文化活動的監察力度,維護正常的宗教信仰自由,抵制封建迷信思想的傳播。在采訪中老百姓也很反感這種擾亂正常廟會活動的封建迷信活動,希望能在廟會周邊出示有關規定來警示那些封建迷信傳播者,同時嚴厲懲處。文明和諧的廟會文化傳承需要每個公民的努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樣適用于此。
第二,廟會文化傳承中的商業活動存在一些問題。廟會周邊的攤販多數都是自由選擇,沒有統一的安排,所以經常出現占道經營,影響交通順暢。每到初一十五,道路都擁堵異常,導致交通秩序混亂,嚴重時還會引發交通事故,造出不必要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建議有關部門能夠加強對廟會攤位的管理,對每個攤位進行規范化,加大監察力度,在規范攤位的同時加強對攤販出售的商品的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強買強賣和偷竊行為。更具被采訪者的建議,可以劃道經營,并且對攤販進行分類,把食品類和藥物類,服飾類區分開來。針對布局存在的問題,政府有關部門應該普及消防知識,增強周圍居民防范意識,對寺廟內的香火祭祀活動應該規范化,禁止違規行為,違者罰款。
第三,包頭的廟會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并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相比于其他地區的廟會,包頭廟會也較為簡單,文化的傳承時常被商業活動覆蓋。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但是同時也是一個應該重點注意的問題。其次,廟會衛生狀況堪憂,廟會一天產生的垃圾量巨大,如果治理不合理,又會走在經濟發展以污染環境為代價的道路上。現階段的問題是廟會現場的衛生設施太過于簡陋,垃圾分類不明確,嚴重影響環境清潔和食品衛生。建議有關部門能完善衛生設施,規范垃圾分類,對產生的垃圾及時清理。
廟會文化的發展走到今天,問題與效益交織在一起,如何把兩者的關系處理好還需要更多的實踐努力,把廟會文化建設成國家或民族中被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