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擁軍 (河南理工大學 454150)
肇始于魯迅的中國現代鄉土小說,以其對中國國民性的深度審視與極具地域色彩的人、事、景、情的描述及對生命意義的不懈思考,成為五四以來中國現代文學不可或缺的一條創作脈絡。成長于中原大地的豫籍作家群,總是其創作的視角緊扣著中原鄉土,描寫世代生活在這片黃土地上的父老鄉親的生存與生命歷程?!?0年代出生的作家,大部分是從鄉村走出來,他們對鄉村、土地、原野有著浸人血液的情感和感受?!?
周大新,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豫籍作家,以其對中原鄉村的熟悉,將創作視野聚焦于故土南陽大盆地,講述這片黃土地在當代社會轉型時期的滄桑變遷,以及新時期鄉土農村所歷經的遭遇與改變,展現農民在與多舛命運抗爭中的奮進歷程。正如其所說,“我的筆一直寫生我養我,給我快樂也給過我痛苦的南陽盆地。在這塊古老而又新奇,貧窮而又豐饒的土地上,我找到自己的文學道路。”2在《湖光山色》這部小說中,周大新站在現代文明與傳統鄉村文明的交叉點上,緊扣時代的脈絡,描寫社會主義新時期的中國農村所經歷的變化,是一部當代鄉村社會變遷與農民精神嬗變的完整史詩。
隨著當代改革進程的加快,中國社會經濟邁向新的歷史時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社會經濟的發展使中國的城鄉都發生日新月異的改變,這種變化在中國農村尤為明顯,隨著現代文明浸入到鄉土中國,給傳統的鄉村帶來巨大震動與變化,無論是在社會生活還是價值理念上,都有所表現。在《湖光山色》這部小說中,周大新筆下的楚王莊就是處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的一個中原鄉村,是社會主義新時期農村建設的一個縮影。周大新所刻畫的楚王莊地處鄂、陜、豫三省的交界處,荊楚、三秦、中原等多種傳統文化在此交融,形成其獨特的傳統文化底蘊。同時楚王莊獨特的地理環境構成了一個相對獨立而又封閉的生存環境。這種封閉而又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形成了楚王莊的人民獨特的精神氣質。他們對苦難有超強的忍耐力,對來自外部的壓制的抗爭性格,對理想的執著進取精神。生活在楚王莊的鄉村父老,現代浮華世界并沒有侵染他們,他們保持著獨有的淳樸善良,單純樂觀。暖暖,曠開田,詹石蹬,青蔥嫂等人都出身于農民,長于農村,生活在農村,他們的一生都沒離開過農村,世世代代生活在楚王莊,都對家鄉有著至真深情。即使到城市中打工的暖暖等人,在城市里也時刻關心著家鄉的變化,記掛著家里的親人。在楚王莊這個傳統文化依然濃厚的鄉土農村,時代相繼延傳著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
然而,隨著鄉村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現代文明意識逐漸進入鄉村,給鄉土中國原有的傳統文化帶來較大沖擊,并且現代意識以一種強制性的力量影響著鄉村日常社會生活,數千年來鄉村傳統文化俗積淀來的文化形態、思維方式、精神意識必然呈現出更為復雜的狀況,致使鄉村人的社會生活、人際關系、價值理念等方面,必然會發生改變,在物質生活提升的同時,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湖光山色》中,原來的楚王莊里,村民生活淳樸,至真至純,全村處處一片和諧。暖暖帶領村民們艱苦創業取得了成功,村民們都富裕了起來,但是財富并沒有更多的祥和安樂。原本憨厚誠實的麻老四變了,變得讓村民們對他如此陌生。之前麻老四辛苦賺錢而不舍得花錢,甚至為了錢而斤斤計較。而今他拿著錢到賞心苑里找按摩小姐,并且屢教不改。
成長于中原農村的周大新,從小就對農村的生活至為熱愛,并且心中對生他養他的故鄉充滿了深切的愛戀。但在《湖光山色》這部作品中,周大新有了新的視角,不再持續關注于鄉土中國的苦難敘事,而是以新的現代理念,及其對當代鄉村的深度解讀,致力描繪社會變革轉型過程中鄉村人在價值觀念、文化心態、思維定勢等方面的的嬗變,展現改革開放進程中農民命運的悲喜變遷。同時,周大新也不回避其對當代鄉村的隱憂,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矛盾與沖突,在鄉村人接受現代文明同時給鄉村帶來的負面因素,以及鄉村新變化對傳統鄉村文明的種種沖擊。同時,在鄉村現代化進程中,現代化給農民帶來了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巨大改變,鄉村人走上富裕之路,但周大新以現代知識分子的憂患與啟蒙意識,鄉村現代化所面臨的時代課題,那就是中國鄉土社會所固有的、難以瞬間克除鄉村權力結構與權力意識,在一定意義上,這種頑固的鄉村專制權力正是當代鄉村走向現代化的阻礙,讓鄉村現代化的進程舉步維艱。
然而,在周大新充滿鄉村隱憂的敘述中,我們好可以欣慰地感悟到其在小說人對傳統文化中優秀因子的講述,在現代文明意識下,原有的鄉村秩序被打破,改變著傳統人性價值與人際關系,但傳統文化中恒定的“仁義”“慈愛”并沒有隨著全部消失,依然是當代鄉村文化的主流。周大新在《湖光山色》中描寫了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中國農村,展現了新時期的農村風貌。有現存良好的,沒有被污染的的農村自然風光,農村友好的鄰里關系,現代社會中的傳統守舊之人和變革創新之人之間的斗爭和鄉村精神的嬗變?,F實生活中的許多鄉村真實情況都在周大新的小說《湖光山色》中得以反映,正是這樣真實的鄉村新舊勢力的斗爭,讓我們看到了鄉村的進步和鄉村的美好。在這里鄉村既完成了由落后向文明的進步,又保留了其中的真善美。
周大新以其對當代中國鄉村生活的獨特解讀,既書寫了鄉村社會轉型期農民生活的巨大變遷,同時也展現了鄉村中國固有的鄉村權力、政治模式、意識理念改變的艱難。同時,周大新在新世紀鄉土作家對當代鄉村書寫的模式上也做出了可貴的探索,為后來作家提供借鑒。正如評論家孟繁華所說,“在當下的文學格局中,如何書寫鄉村中國,或者說如何結構出鄉村中國的真實敘事,一直是困擾當代作家的共同問題。周大新在《湖光山色》中作出的新探索,不僅表達了他是一個‘有想法’的作家,同時也為鄉村中國的書寫提供了新的經驗?!?
注釋:
1.梁鴻.周大新小說論[J],小說評論,2003(5).
2.自萬獻,張書桓.南陽當代作家評論[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134.
3.孟繁華.鄉村中國的艱難蛻變一一評周人新的民篇小說《湖光山色》[J].名作欣賞,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