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余秦鋒 (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710054)
土家織錦,在土家語中被稱為西蘭卡普,是土家族自古以來的一種紡織工藝品。從最初的原是編織物到賨布、蘭干細布、斑布、土錦到最后被稱為的西蘭卡普,已經擁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在酉水流域生活著的土家人有一句話這樣說到“養女不織花,不如不養她”,由此也可以看出土家織錦對土家人的重要。
土家織錦在傳承方式上主要是以家庭性傳承和區域性傳承為主。家庭傳承指的是家庭以內進行的織錦傳承教學,主要是家庭之間、親戚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在傳統的土家家庭中,男主內女主外的思想一直縈繞在土家人的生活中,所以作為主內之列的吃喝穿戴、紡紗織錦等都是妻子的主管事務了。
在武陵山區的土家族生活一般已姓氏集聚,一個大的山寨由幾個大的姓氏組成。傳統上的土家織錦工藝是自給自足的,完全上是沒有形成產業化,而會織錦的土家人也不是現在所稱的民間藝人。她們做織錦只是為了生活所需,為了以后女兒出嫁有足夠的嫁妝,為了外孫的望月。所以在數量上,土家織錦是有限的。也正因為如此大部分人的技藝也就不是很好,傳承的形式全靠“口訣”、記憶和模仿。土家織錦相比于其他的民間織錦物不同的是,它在傳承的過程中也只教技藝圖樣不教顏色搭配,花紋顏色全靠織造者自己去體會。
文化的傳承都是依附在相應的大環境下的,跟不能忽略的是大環境下的生產、傳播、演變、發展和自然、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也就是區域性的問題。
土家織錦雖然在湖南、湖北、重慶、貴州邊區都有一定分布,但是從歷史的根源出發,它的源發地還是酉水流域為主。在現在土家織錦依然還保留著原生態的功能,作為一種民俗實用品在民間流通的也就只有龍山的撈車河流域和永順、保靖、龍山三縣的交界鄉鎮了。
土家族是一個多部落融合的民族,但是生活在武陵山區的土家人在生活習俗、信仰等方面根據南北的劃分還是有所區別的。生活在酉水流域的土家族和生活在清江流域的土家族,一個忌白,一個卻認為白色代表了純潔、能干。在成分上也有所不同,由于酉水流域的土家人大部分是古代僚和板楯蠻的后裔,所以在土家織錦的織造上受到僚織物和板楯蠻賨布的影響更強。從而也就造就了酉水流域的土家族和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在民族習俗上有了大的區別。
近些年來,由于土家織錦逐漸走向旅游市場成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制作工藝和制作流程也就沒有以前那么開放了。為了利益的關系,土家織錦的織造技術漸漸的變成了謀生的利器,工藝的傳承也就僅僅之存在與內部溝通了,閉門學徒的現象也就越來越普遍了。但是這種沒有民俗環境的支撐的織造傳承是不可能在民間發展起來的。
土家織錦作為一種區域性的民間傳統工藝技術,幾千年以來也輝煌過。電視媒體、報紙雜志都大面積的報道過土家織錦的絢麗多彩,讓人們覺得土家織錦是多么的有地位,在人們的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但是顯示的情況卻不是如此。文化的沖擊、大環境的改變,土家織錦也漸漸的走向了失傳的道路。在外來文化面前顯得是如此的弱小和不堪一擊。
對于現代人的生活,在選擇生活用品的時候,第一考慮的是實用性其次是美觀性,當然經濟條件的制約也是選擇上一大關鍵因素。土家織錦相對于其他的生活實用品來說不僅厚重而且不利于清洗,不太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生活意識。對于不富裕的家庭來說,高昂的土家織錦就完全不在考慮的范圍內了。隨著土家傳統節日的淡化,現實觀點的轉化,一向以實用性為主的土家織錦也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所以變得衰落是一種必然趨勢。
土家織錦是土家傳統文化的一個傳承,所以在技藝的傳承上要求織造者具有良好的民族感情和藝術領悟能力。但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生活在武陵山區的土家年輕人不再考慮學習織錦文化,而是去外面的時間。這也就導致現在傳統工藝人才的流失和技藝越來越缺乏。
土家織錦中豐富的經典傳統圖紋,需要土家姑娘首先對著織錦實物臨摹,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以后。有了一定的構成意識和配色意識,再進行無實物的記憶臨摹,最后完成添加個人感情和個人領悟去進行創作,對于沒有文化知識的家庭主婦來說是很難完成的。所以,離開了織錦物的對照,民間就很難完成個人織造了更別說傳承了。
有效的保護土家織錦這塊民間瑰寶,就應該成立相應的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之后的工作中做到常年指導從事民族保護工作。同時聘請國內專家、教授參與調研民間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中來,他們有良好的文化背景和現代科學知識,在保護民族的工作上能有很好的意見和建議,能夠幫助少數民族的民間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和保護。
和高等院校、科研部門來進行合作,從年輕的學生工作者中培養高質量的土家織錦研究人才。與民間藝人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這樣不僅有利于專家、教授、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門調研,而且還能更好的傳播土家織錦的技藝、紋樣,從而形成一個大的文化環境。在土家族地區的中小學開展相應的土家織錦文化知識課程和土家織錦技術課程,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讓土家融入土家人的生活中。
努力挖掘土家織錦的藝術和工藝特色,來結合現代的工藝產品重新組合土家織錦中的元素,從而創造即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又富有現代視覺語言特征的產品。這樣不僅能夠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心理要求又能夠提升土家織錦現代價值的附加值,大大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因此,土家織錦的現代融合重組,是讓古老的土家民間工藝走向現代的一股新鮮力量。
土家織錦作為一種民間的工藝民俗品,與相應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經濟環境是有著必然聯系的。如何在大環境下保護好土家織錦,筆者認為不能消極的保護,要積極的應對。俗話說的好“不進則退”,如果讓土家織錦去順應大環境下的發展是沒有前途的,遲早也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極開發從保護中尋求發展、尋求創新,在保住民族特色的同時和現代審美結合起來發展藝術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