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超 (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 430000)
項目來源: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研究項目“韓國現代設計中的中華傳統文化因素研究”(項目編號:13DG41);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韓國藝術設計中對傳統文化繼承的研究”(項目編號:2012G437)。
易學起源于《易經》,以簡為本,生道,生經,生萬物,“大道之源”也。易學在天人相應的學術思想的指導下尋求世間萬物的由來和運行發展的規律。易學除了研究《易經》的占筮、卦爻、象數外,還要研究其思維方式、內蘊哲學和深刻義理。易學為陰陽家所有,陰陽家為道家分支,后世陰陽家式微,易學終歸道教。本文課題的選取的意義,是借韓國設計藝術中易學思想的運用借鑒和發展我國的設計藝術,也是提升我國未覺的民族文化自豪和民族文化自覺。
“象”是易學中的一個關鍵概念,古圣人們以“象”窺人、窺物、窺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生八卦,才能生萬物。易學中涵蓋的設計藝術思想豐韻繁雜,“象”就是核心,由“象”而見設計藝術的本原。
“文象陰陽”是明代設計藝術大師黃成提出的概念。易學中的設計講究“象”與“數”、“象”與“形”的完美整合和統一,講究均衡之大美,講究符合陰陽的規律----“陰根于陽,陽根于陰”。底子為陰,紋飾為陽;冷色為陰,暖色為陽;凹陷為陰,凸起為陽;小的布局為陰,大的格局為陽。在設計藝術中,“陰陽均衡”理念一直滲透其中、作用其中,有意或無意,或有形,或無形;相信在不久之后之將來,“陰陽均衡”理論一定會在設計藝術領域中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世間萬物的設計脫離不掉一個“形”字,“形”是基礎,是內部條件。有說法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由此可見,設計之“形”與自然之“形”,均與前面所說的陰陽均衡息息相關。
1.形之適當
美的形式的不合理運用也會使美失去了其最珍貴之內涵。當陽爻處于陽位,陰爻處于陰位時,則被稱之為“當位”,象征著正道,反之則被稱之為“不當位”。美是適中,美是適當,而易學之玄,也在于適當。
2.形之簡易
中國文化自古崇尚簡易,后世的中國設計藝術之中也充斥著“簡”的概念。無獨有偶,西方社會建筑設計中也提出了“少即是多”的簡約主義的設計理念。《易經》通過簡單的卦爻符號,探索著世事之精妙,陳述著設計簡易之妙。
3.形之變化
爻是易學的一個專有名詞。爻本來是指繩結,是縱橫之交,是陰陽之交。“在《周易》的卦象中雖然只存在陰爻和陽爻兩種基礎的簡單圖形,卻生出了近四百種變化來。其變化多端,顯而易見。
4.形之重復
“形”是設計藝術最核心元素之一,經一定規律組成了“圖式”。在“圖式”的形成過程中,最經常使用的規律就是重復。陰爻和陽爻是最基礎的圖示,經卦為三爻組成,經卦中的乾卦和坤卦等是同一爻的簡單重復。重卦為六爻所組,重卦是坎卦和震卦等同一經卦的重復。由此可見,易學中重復的概念的適用范圍是很廣的;而在設計藝術領域中,簡單的重復也有可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韓國以農業社會為始,古代史上的韓國與中國激烈爭斗過,也以附屬國的姿態積極接觸過。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韓文化與中國文化成為了一體,成為了一個由貴族階級統治的中央集權國家(并積極地爭取和竊取中國的文化果實,這里暫且不提)。韓國是個重視文化和教育的國家。古時的韓國----新羅國的皇帝就派人專門來中國學習,并把這些學習成果照搬回了韓國,并利用這些學習成果統一了朝鮮半島。韓國的藝術文化方面的特色都十分引人注目,繼承了本民族的傳統,又吸取了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長處。韓國的“假面舞”就擁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
近些年來,韓文化成為了一種頗受世人矚目的文化。韓流在我國大肆傳播。我們愛韓國明星,愛韓國的電視劇,愛韓國的服飾和設計,這就導致我們忽視了韓國落后的經濟并陷入了認識誤區。忽視本民族的文化傳統不可怕,沉迷于異民族的文化中并且這種文化還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本民族更加可怕。這就要求我國的研究工作者們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去深入研究這些方面,不要再讓其在竊取別國璀璨財富的同時還沾沾自喜。
現代科學、經濟和現代設計文化的發展為韓國的設計藝術的進步創造了良好條件。韓國緊跟西方社會的設計核心理念的理性主義可以體現在很多地方:技術與藝術、空間與功能、傳統與當下……幾乎方方面面。文化是個古老而又時髦的詞匯。韓國設計師們利用設計藝術來闡釋韓國文化的理念,來描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雖然韓國的政治態度站在西方的立場上,其文化深受西方世界的影響,東西方文化還是存在著根本性差異的)。在設計的華麗外皮和冰冷外表之下,應是韓國作為一個東方小國的細膩與溫柔。
易學中要求藝術設計要“先窺其意,再運其形”,要求“立象”要“盡意”。
在,中國,藝術和設計是不分家的,說設計藝術或是藝術設計都未嘗不可;而在韓國,設計界和藝術界是各自獨立的。當然他們的設計和藝術之間也并沒有存在著多么大的隔閡。我認為設計與藝術的獨立與否是一種標志性的覺悟狀態,意味著對于設計和藝術的本體存在的認同度。但是這種獨立性并不一定要使這兩種本體進行概念化的隔絕。韓國的這種獨立與分離,就導致了他們的設計藝術中多見巧趣,難見意境,而后者恰恰就是易學中要求設計藝術需要做到的。
《易經》有很多深刻的哲學義理,其中有一個較為著名的哲學辯題,叫做“一陰一陽之謂道”。何為易數?易數即變數,這種變,在于事物的內部的陰陽的矛盾性。易學中注重節律性和序列性,漸變演化,相克相生。韓國的諸多藝術設計之中,就不那么注重個別設計元素的美,而是強調整體布局的震撼感。相生相克就是變,他們的設計中,就強調了這種變,在小處見構思。
就韓國國旗這一設計案例而言,形態陰陽共生,藍色和紅色兩種色彩也符合易學中陰陽相對的概念。易學中的八卦或是二十四卦、六十四卦,均由陰爻和陽爻二者排列組合而來。陰爻和陽爻二者是兩個互相對立的概念,互相對立而統一,從而組成千姿百態的世界。而兩者的對立又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此消彼長,借此顯彼,互比互襯。這種處理可以賦予設計藝術以耐人尋味的意味,達到更加深入的層次和表現力度。
這是韓國設計藝術中最常使用到的概念。在中國文化中,以人為本的理念被一直運用到今天,直到當今社會還一直被強調著,要求執政者與民同憂、與民同患。中國傳統文化中,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家都涉及到了以人為本、以民為本這個方面。易學中有濃厚的以民為本的思想----人民水不聊生,人心離散,社會就不會穩定,不會進步和發展。
設計藝術領域中,最基本層次上要能夠達到的就是實用目的,其次才是從美學層次去完善它。韓國的設計藝術在這點上做得很好,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有許許多多出人意料的妙想:柄上彎曲的勺子,可以不碰到杯子里的液體,“停”在杯沿;造型夸張、線條流暢的可拆卸鉆石項鏈,適合去或隆重或非正式的多種不同場合。帶“油漆”的塑料小刷子,可以輕而易舉地嚇走圖書館里的同學,達到占座的目的……在設計時,與消費者進行跨時空的真誠互動和溝通,才會真正地打動消費者,達到互惠共利的目的。
哲學、文學、歷史、政治、藝術等學科真正引導了社會的發展方向,理工科等學科則奠定了社會的物質基礎和發展基礎。古語云:“形而上者為道,形而下者為器”。藝術之不行之際,“形而上學”也有可能流觴為“形而下學”。這是古人對待物質世界的存在方式的看法,也是今人用辯證的眼光觀察世界的方式。這種辯證性思維強調思維的多維性和發散性,要求設計者們擺脫固有設計模式,脫離傳統的設計藝術的思維定式,想要“不拘一格”,才能“不拘一格”,才會“不拘一格”。
易學文化為韓國的設計者們提供了辨證思維的不竭源泉,提倡學習和借鑒他人的藝術思維,古為今用,外為今用,別人的智慧去蕪存菁以為己用。易學的邏輯性和系統性能夠讓藝術設計不落俗套,易學文化中的“意”與“象”能夠孕育出嶄新的創作手段。生動具體的、有意義的藝術創作的形象思維離不開邏輯秩序的引導;理論創立的邏輯思維又可以經過形象思維固化現有形象。毫無疑問,易學思維下的藝術設計,可以到達藝術設計的最高境界。
韓文化汲取了中國文化的諸多因素,在一些方面確實融會貫通并應用、發展得比我們更好。韓國的設計藝術中由小及大、幾乎處處可見易學思想的韻律、節奏和秩序。由此可見,韓國設計藝術中易學思想的運用能夠為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藝術領域中的使用提供借鑒性意義。
[1]何景浩.《韓現代設計歷史比較研究》.江南大學,2008.
[2]王振復.《周易的美學智慧》.湖南出版社,1991.
[3]李戎著《始于玄冥,反于大通》.花城出版社,2000.
[4]張國超.《對我國工業設計教育現狀的思考》.《商場現代化》,2009(6).
[5]謝躍.崛起的韓國現代產品設計.中國裝飾雜志社,1997.4.
[6]曹文譯.《工業設計教育中的問題與思考》.《科技風》,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