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梅 (南京審計學院金審學院 210046)
淺談牌坊文化在鄉鎮廣場景觀設計中的運用與發展
陳良梅 (南京審計學院金審學院 210046)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具有古老中華文化象征的建筑,其中牌坊就是一種積極代表性的、占有獨特地位的建筑小品。在牌坊的發展過程中,應該如何去傳承這一古老中華文化,與現代建筑相結合獲得新的生命,是我們應當思考的問題。本文針對在當今鄉鎮廣場中牌坊的運用價值及未來發展進行探討,以更好推動農村文化景觀發展。
1.牌坊的由來
牌坊是封建社會時期為表彰科第、德政、功勛以及忠孝節義等所立的建筑,或用于標注地名,或于一些寺廟道觀門口以作山門。牌坊源于漢,于唐、宋日漸成熟,直至明、清時期牌坊文化登峰造極,并從實用性建筑逐漸衍化為一種紀念碑式的建筑。
2.牌坊的重要意義
古人立牌坊是一件極其隆重的事,任何一座牌坊,無一不蘊含和表達著人們的復雜情感。牌坊是情感的承載,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每一座牌坊都是人們一種或幾種特定情感的物化,大體可分為紀念追思、風俗展示、夸耀標榜、理念體現四類,可以說立牌坊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而現代城市建筑中它所代表的文化性逐漸淡化,人們也慢慢忘了牌坊所承載的情感,代之以傳統文化的象征及更強的裝飾意義。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城鎮建設的發展,鄉鎮廣場已成為農村文化建設重要的載體,承載著農民對精神享受的需求,也是群眾文化中最為活躍、廣泛、最具有生命力的一個分支。在當前鄉鎮廣場景觀設計中,廣場的文化性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一些鄉鎮廣場一味模仿西方城市廣場中噴泉、鋪裝等元素,或生搬硬套地照搬現代抽象雕塑,與鄉鎮廣場所應具有的文化格格不入,較難體現出該地區獨有的特色,導致文化的缺失。另一方面,作為鄉鎮廣場主要服務對象,對文化的接受程度上也有所差異,這也是設計中應該考慮的因素。牌坊作為傳統文化理念的產物,所代表的優良品德可以結合當地的民風民俗,可以更好地增強文化延續性以及人們的文化性。
牌坊起源于古代的里坊建筑,并在形式和內容上獲得更加豐富的發展變化,現代牌坊在造型上對古牌坊也進行了模仿借鑒,探究其現實價值對指導牌坊設計有著一定推動作用。
1.牌坊的價值導向功能
從內容看鄉村牌坊留存著傳統的儒家教化思想、道德宣揚、功德紀念以及對現代國家的歌頌等觀念,體現了地方對國家傳統文化和現代國家發展的認同。同時,它更注重的是展示一個村落的自強、團結、奮進的精神面貌。在某種程度上,它甚至時刻提醒村民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文化上起著比村規民約更重要的倫理約束作用,具備價值導向功能。
2.牌坊的文化標志功能
中國的村落多數是在宗族基礎上發展形成的,牌坊深深刻上了宗族文化的烙印。由于鄉村牌坊設計在建筑風格、審美、文字、圖案、對聯等方面具有鮮明的自身特點,也融合了宗族文化,因此,透過鄉村牌坊我們能夠從另一個側面了解目前中國村落的文化特點。
3.牌坊的精神凝聚功能
牌坊自古以來就有精神凝聚之效,如描繪美好藍圖、展示自我風采、祈求平安富貴等。牌坊所表達的核心思想是一種內心強有力的自豪感,是謳歌時代,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的美好憧憬。也正是如此,它如同宗祠一樣具有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而且激發著村民積極向上,鼓勵村民重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更好地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
1.以牌坊遺址為基礎建文化活動廣場
牌坊承載著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傳統歷史文化與藝術,在中國很多鄉村還保留著歷史遺留下來的牌坊,以其優美典雅的造型靜靜地矗立著,見證著歷史的滄桑。這些牌坊具有獨特文化特色和藝術魅力,其本身作為歷史古跡就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而以牌坊遺址為基礎建立的文化廣場,不僅可以讓更多的老百姓近距離感受牌坊的文化和本地的民風民俗,歷史真跡的牌坊也讓現代廣場更添本土文化的韻味,對于今天的文化與藝術發展有著深刻的啟發意義。
2.以牌坊作為鄉鎮入口標志性景觀
從形式上來看,古往今來牌坊無論是在建在建筑群前,還屹立于市井大道上,總是起著入口標志的重要作用。中國古建筑特點是以群落取勝,在建筑組合方式中,常作為連接院落的過渡性景觀。牌坊作為群體最前面的“門”,與建筑的門有著天生的聯系,因而在鄉鎮廣場設計中,用牌坊作為入口標志性建筑,具有較強的引導功能與文化特色。如揚州市江都區浦頭鎮南北廣場設計中,東南側設計了一個四柱三門的牌坊,北廣場則設計了兩柱石闕,分列該鎮南北入口,像一個智慧的長者,迎接著每一位到訪的客人,作為進入該鎮的一種標志,既具有引導性也具有文化傳承的意義。
3.以牌坊作為鄉鎮居民活動廣場文化要素
鄉鎮廣場文化作為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產生的作用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在鄉鎮廣場推廣牌坊文化不僅僅滿足了農民群眾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起到了調節身心,陶冶思想情操,增進人際交往,激發工作活力等最基本的作用,且通過牌坊文化感染的方式可避免了過去鄉鎮廣場文化單一、死板等弊端。
1.工廠流水線所生產所制的粗制濫造
建造牌坊弘揚傳統文化本來是件功德無量的好事,但一定要多加考證,盡量符合主體建筑的一致性和周邊環境的協調統一。現代牌坊的建立,許多不乏是工廠生產流水線的模塊生產,而不是依據當地的風俗文化來制造的,制作粗糙且比例失調。為了使中華石雕牌坊發揚光大,使牌坊文化健康發展,各地的有關部門還要進行細致地引導,不能為節省成本而粗制濫造,尤其是許多小工廠并不仔細了解牌坊的文化與制作工藝,就進行簡單模仿,難免出現不倫不類的“假古董”。
2.不與當地文化契合,照搬形式且缺乏創新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文化, 要想更好傳承就要結合本地實情,挖掘當地風俗文化來建立牌坊,這樣牌坊的存在才有它原本的價值。牌坊文化在現代得以傳承發展,需要結合現代的設計,才能做到真正的文化傳承。而現代牌坊的建設多是照搬舊的形式,缺乏現代創新的設計,生硬的立在現代建筑旁,與整個環境格格不入,這一古老文化的傳承應當與現代建筑相結合才能獲得新的生命。
3.失去牌坊文化的初衷
當代存留的古代牌坊,復建的仿古牌坊和新建的藝術牌坊的實用性漸漸退化,現代社會中牌坊已經不具備傳統意義,更多的是形象的一種延續,一種傳統特色象征的標志物,建于風景區或街區等入口位置,像失去了靈魂的空殼,已從城市布局中的一種必要設施演化成為裝飾性的傳統符號,這樣的牌坊就違背了初衷。
綜上所述,牌坊是中國傳統建筑及造型藝術領域重要的組成部分,表現出了深遠的藝術、文化及社會意義,并以它的裝飾手法多樣、色彩艷麗、實用美觀、造型豐富體現著中國傳統建筑的精湛和悠遠的民族文化。隨著鄉鎮廣場建設需求的增加,鄉鎮廣場景觀設計逐漸改變了農村的生活,在鄉鎮廣場中運用牌坊不僅是為了單純的美觀觀賞,更是為了讓廣大群眾認識、弘揚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牌坊進而也成為了鄉鎮廣場一道具有思想價值與藝術價值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