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媛媛 (南京工業大學 210000)
淺析日本建筑設計中禪宗思想的作用與影響
姜媛媛 (南京工業大學 210000)
禪宗思想自中國傳入日本,歷經文化融合形成了富有日本傳統文化特色的哲學思想。禪宗深刻且長遠的影響著日本文化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對藝術與建筑設計發展中潛移默化的指導作用。日本當代建筑師通過現代科學技術融合禪宗哲學的設計方式,給予我們啟發,值得在日后的學習設計中研究與借鑒。
日本;禪宗思想;建筑設計;文化
以禪宗為基礎的思想觀念,在日本文化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日本文化各個方面都與禪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日本建筑師著重于精神的追求與思考,通過對禪宗文化的研究與解讀,創造了許多富含傳統民族文化與時代氣息相融合的建筑作品。禪宗文化深奧且講究悟道,這要求設計師有極高的審美水平和禪理悟性,深諳禪宗哲學,在禪學中發現美,從而運用于設計之中,帶領人們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
1.日本傳統文化與禪宗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島國日本常遭受火山、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的侵擾,人們對生命的瞬間消逝時有感慨,對人生也有所參悟,造就了他們對消逝美的向往,用平和的心態面對消逝,這與禪宗追求的境界相一致。通過與日本神道教的融合,禪宗作為對日本文化影響最深的哲學,無處不在的藏身于各類藝術之中,為詩歌繪畫勾勒輪廓,注入生命力,也讓茶道、建筑展現它的意境美。
2.禪宗得以在日本盛行推崇的原因
日本的自然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日本的文化發展、審美觀念。多發的地震、海嘯等災害,讓日本民族體會了無數次“美的消逝”,讓他們明白,再美好的事物,也只是曇花一現,終會消逝。愛櫻花,但櫻花只有七天花期,短暫而凄涼,讓人聯想到人生短暫,世事無常,只能平靜的接受消逝,并逐漸視之為一種至高無上的美。
1.禪宗思想對日本建筑設計的影響
禪,深奧而富有意境,被設計師廣泛應用于寺院、庭園、建造中。設計師要通過自己的感悟,將禪運用到設計中,在禪學中發現美,并通過建筑形式展現出禪的意境之美。
與中國傳統庭園相比,日本富有特色的枯山水式庭園更需要人去靜思,領悟禪意。禪宗主張自省自悟,當這種思想被運用于園林創作時,運用最直接簡練的設計手法,減少人工雕琢,尊重原生態,建造出一種參悟式庭園。讓人們通過靜坐、觀照、內省,感悟自然、生命。
《造園記》中規定:“在沒有池子、沒有用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所謂枯山水就是用石頭、石子造成偏僻的山莊,緩慢起伏的山巒,或造成山中村落等形象。”
抽象的日本庭園藝術,面積不大卻要在“方寸之地幻出千巖萬壑”。觀賞日本枯山水,需要有“三分相像,七分想象”的態度去欣賞。設計師追求的不是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實物景象之美,而是結合自己對禪的理解,去創造這個環境容人去“自悟”的弦外之音。枯山水需要人靜坐靜思,消除雜念去欣賞,一沙一葉,風吹花落,沉思在這片禪心之園,使心平靜,感悟美。眼觀景,心悟道,感受設計師在沙石間對禪的理解,再與自己當下的“悟”結合,最終去體會信手拈花,迷在“自心”的樂趣。
2.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對禪宗的運用
安藤忠雄的作品,采用“建境啟悟”的方式。將自然元素融入到建筑設計中,使其成為表現空間的重要角色。“教會系列”中,光、水、風分別作為教堂的主題而被突出表現。安藤將光影視為“時間的量度”。光之教堂中,巨大的十字架映入眼前,清晨的陽光朦朧溫暖,給人以希望是十字架透著光芒呈現在信徒面前,讓人心靈一顫。夕陽的余光耀眼四射,不屈于黑夜降臨。作為宗教場所,光之教堂達到了設計師“啟悟”的初衷。空間中光影的變化,記錄了日出日落,下雨或天晴,既體現了自然永恒不變的規律,又反映了生命中躲避不了的蒼涼與枯寂,禪與建筑恰好的融合,形式不同,內涵卻如此相似。
“無論是多么小的物質空間,其小宇宙中都應該有其不可替代的自然景色。”住吉長屋作為安藤忠雄的成名之作,也奠定了他日后設計的基調。住吉長屋就像一個封閉的混凝土方盒子,幾乎完全要靠中部的庭院采光。簡單的幾何形體,似乎顯得單調,毫無生氣,但置身其中閉目凝神,在這個占地僅有57平米的漫射光空間里,厚重的墻體,將建筑與鬧市分離。庭院的設計,讓住戶雨天都要在家撐傘而過,但它提供了人與自然接觸的機會,禪心慧意,讓人、自然、建筑完美融合。
自然要素融入建筑,恰可讓人一葉知秋,發現自己與自然是相連的而非相互孤立,能夠讓人聯想到整個自然界的存在。在一個小的空間內,引入自然,創造一種精神的擴展,讓人沉思,看盡世間變化,在建筑中參悟永恒與瞬間消逝。
1.日本茶道與茶室
茶道的核心是禪文化。日本的茶道最初是由中國傳入。日本的禪也是從中國傳來,結合本土的神道教發展成具有日本文化特征的新的禪宗文化,影響著日本人社會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為日本現代藝術取之不竭的靈感來源。
茶室作為一種獨立、簡易的單體建筑,建造時,選用的材料簡單樸素。與庭院相似,著重營造出一種回歸自然、略顯清貧的靜和之美。
2.茶室與禪宗
從《山上宗二記》一書的名句“茶湯依自禪宗,僧行專也,珠光、紹鷗,皆禪宗也”中也可看出,茶與禪宗思想結合之后,發生了質變。以禪宗的思想去理解日本的茶室建筑,茶道文化,不僅能感受到茶道本身的藝術美,更能體會生命與哲學在建筑中、茶道氛圍中產生的獨特之美。
受禪宗文化的影響,日本茶室的室內裝飾重視精神世界的傳達。裝飾材料多用原木、竹子、石板、細石等溫潤的天然材料,將木材樸素的紋理,石材粗糙的肌理暴露在外,表現最原始的材料質感,體現日本禪宗樸素的美學。在室內裝飾用色上,總結為“白、青、赤、黑”四色,樸素的顏色搭配天然的材料,盡顯禪文化的同時,也使人身處其中心平氣和,無欲無求,雜亂的心靈得到凈化,這正是日本禪宗美學所宣揚的一種境界。陋室不陋,在于自心,在于自悟。裊裊茶香,曖昧光線,置身其中,冥思,悟道。茶室內,建筑與人融為一體,禪無所不在。
禪宗文化從古至今根植于日本文化之中,禪宗審美觀也作為日本美學符號存在于文化、設計、生活各個方面。從日本的古今建筑中認識、學習禪宗文化,體會從這一哲學思想中散發出的美,可以引領人們感知到其美不在于呈現的完美與否,而是深藏于美的背后,需要人們運用人生經歷,才學所得,去感悟到的厚重的人文思想與文化內涵。中華民族文教昌盛,我們應當注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與繼承,開拓一條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設計之路。
[1]趙晨鵑.山水禪心——日本當代建筑設計的禪宗冥想[J].城市建筑.
[2]王翔子.一花一世界 一草一天堂[J].作家雜志.2011,(10).
[3]沈朝暉.安藤忠雄建筑精神的源泉—禪宗哲學[J].時代建筑.1999,01(26)
[4]蘇暢,徐雷,郭雨.禪茶一味——從日本茶道中體味禪宗文化[J].環境藝術.
姜媛媛(1991.11~),女,江蘇南京,南京工業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方向:展示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