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卉君 (常州工學院 213002)
如今,很多海報招貼設計時,都把字體設計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個優美且富有設計感的字形,可以給海報增添很多其他元素都不具備的色彩。亦可以將枯燥的文字標題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但是如何才可以將文字圖形化這項工作落到實處,就需要我們在學習及工作當中,更多的關注漢字這一特殊的符號性語言。
海報設計中視覺傳達的各要素能聚合一個有意義的生命體,并給人以視覺愉悅。圖文關系絕不是單純的互相解釋,一個好的圖形可以完全獨立說明一個問題,而不需要額外的文字加以解釋的。圖文的正確關系是:依靠圖形吸引觀眾,初步的說明想要表達的內容,利用文字進一步加深這種印象。海報中需要設計的字體,多數情況下其實就是圖形,因為其特殊屬性,還兼具了文字的屬性。所以利用設計字體這種形式,是一舉兩得。
正像廣告大師伯恩巴克所說的那樣:“你寫出的每一件事,在印出廣告上的每一件東西、每一個字、每一個圖像符號、每一個陰影,都應該有助于你所要傳達的訊息的功效,并且盡量地使它簡單、敏捷、具有滲透力。”那么,對于字體設計圖形化這項工作,就要求非常高了,本身圖形化設計對于文字來講,屬于再設計,附加設計,怎樣才可以把改造,甚至再造。做的合情合理,順眼又順意,就是我們最需要關注了。
對于漢字來講,圖形化是造字的根本法則之一,一切效法自然,從世間萬物得到靈感,并進行進一步藝術化加工。反復演變,歸納,得到我們現在看到的漢字字型。特別是簡化之前的漢字,從中很容易看出先人是如何通過各種方法造字,從而傳情達意的。
“圖形化文字”是把握文字的意象特征,將文字中不具備形象感的特定涵義在字體結構形態中表現出來,通過文字的筆畫與空間結構的變化來傳達文字的內涵,使之具有視覺化的表情,并以此構成自身的趣味。漢字由于其獨特的創作形態,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根據觀察到的實物外觀形態,創作字型,比如漢字的“山”“水”“目”等。到了21世紀,我們進入“讀圖時代”,人們接受信息的習慣發生改變。開始變得不愿意面對大段晦澀的文字,希望看到更為直觀的圖形、圖像等。直觀的傳播方式,讓溝通及信息傳播更流暢、便捷、高速而有效起來。
但是文字作為最行之有效的信息傳播手段,不可能因為人們一時的習慣而徹底被取代。因此,把字體圖形化的設計方法就變得恰如其分,不可或缺了。通常圖像化漢字,有兩個基本的創作方法:第一個是根據漢字本身的意思,將漢字的默寫筆畫用替換或其他方法與漢字結合在一起,共同組成一個新的形象。在看到漢字的同時,接受創作者想表達的漢字的寓意。比如,“年年有余”這個成語,如果把“魚”這個圖形設計到成語里面去,用形象化的圖形,告訴大家這個成語的來歷典故。而且加強了大家對于這個成語的主觀認識。第二個是參考漢字字型外觀形態,單純從美學的角度上,對漢字的某些筆畫進行再加工的創作方法。這種例子非常常見,多用于企業LOGO、標準字體、海報主標題、宣傳口號等的設計。
首先,要兩者兼顧,既要照顧海報設計中對于元素的基本要求,醒目且識別性高。忠于主題,對于廣告主題有推波助瀾的作用。讓觀眾有想要了解的沖動,能產生好的,積極的聯想,又要照顧字體設計中,對與圖形創作的基本要求,比如“點線面”的排布,“正負形”的對比融合等。其次,文字圖形化要合情合理,不做過分的夸張而使得設計作品過于風格迥異,脫離部分,甚至大多數觀眾的審美習慣和接受水平。因此,商業設計不同于藝術創作,商業設計師也需要更多的考慮廣告受眾的各種需求。
文字的內涵在“形”變中顯得既不失本意,又更耐人尋味;形狀的變化如果能與意義的表達潛入氣氛的融合在一起,必然會成為非常成功的設計作品。反之,會出現啰嗦、繁復、詞不達意的尷尬局面。學會利用各種手段使文字的內涵在“形”變中揭示得更充分、表達得更豐富,強調要讓文字符號具有“閱讀”和“欣賞”的雙重功能,才能將圖形化文字設計運用到海報設計中。
總之,漢字圖形化設計就是把原本作為海報標題出現的文字,進行再加工,最終達到美學與意義合二為一的雙贏局面。可以根據文字本身的內涵進行圖形變化,進而延伸得到富有創意的海報設計作品。推而廣之,圖形化文字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被越來越多的使用,也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更多的設計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