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云南人民出版社
淺議編輯出版人員積極心理的培養
王燕
云南人民出版社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不斷的提高,對文化教育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因為編輯出版人員負責著圖書刊物的審閱、發行,因此廣受社會各界的重視。編輯的心理健康是圖書質量的保證,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編輯難以“固守本心”。為了保證圖書的質量,必須從補救、治療編輯心理的角度出發。積極的心理不僅可以治療編輯的心理問題還能對編輯相關的心理問題進行預防,使編輯更好的工作,也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編輯;出版人員;積極心理
社會的發展加速了人們的現代化生活,人們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來自生活工作上的壓力讓很大一批人陷入了亞健康、心理疾病的困境。編輯出版人員不僅是社會精神產品的生產者,更是知識傳播的中介者,編輯的心理健康是圖書質量的保證,由于編輯工作的挑戰性、辛苦性、隱匿性等,很多編輯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心理問題。因此,采取措施,改變編輯出版人員的心理現狀,培養其積極的心理已經成為一項非常緊迫且重要的事情。
首先,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擴大,出版界的國界差別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出版全球化的時代已經到來。國際交流的頻繁化促使出版交流頻繁,版權貿易的范圍也在不斷的擴大,出版業在迎來機遇的同時,亦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在資金、規模、管理、經驗、信息、內容、運作等方面。想要滿足社會的要求,想要更符合人民的需要,想要保證編輯、出版業的穩健發展,編輯出版人員必須要加強國際合作,拓展國際業務,增強國際競爭力。然而在這種社會壓力之下,編輯出版人員的心理負擔必然會加重,矛盾激烈的心理更是會嚴重影響其心理健康。
其次,二十一世紀,是電子技術信息化發展的時代,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計算機網絡技術對出版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技術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現代化和人性化,而是要朝著多樣化、合理化、緊湊化的方向不斷的發展。為了科學應對信息化的挑戰,人們必須保證出版的高效,成本的低廉,還要求過硬的編輯出版人員素質,因為只有編輯出版人員在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并能科學、合理應用相關的電腦軟件,實現靜態信息的動態化,才能為出版業吸引更多的“注意力”。這個過程涉及很多的“高科技”,必然會對那些熟悉傳統技術卻不了解現代化的編輯出版人員帶來壓力,工作上的壓力、焦慮必然會影響其心理健康。
最后,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目光不斷的開闊;大眾文化素質的提高,圖書消費不斷擴大,人們對圖書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形式豐富,內容新穎,更具個性化的圖書產品才能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也才能更適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出于這種考慮,一批編輯出版工作者盲目的追求經濟利益,為了短期的經濟利益急功近利,那些具備學術功底、能經得起考驗的圖書已經不多見,取而代之的則是低俗文化產品橫流,有些甚至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風氣以及人們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基于以上,編輯出版人員必須改變過去待在辦公室等待書稿的舊的工作模式,不僅需要對市場進行調查研究,還要研究讀者的心理,在貼近市場需求的同時,開發出符合讀者需求且具備一定文學底蘊的產品,這些因素在一定層面上也對編輯出版人員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影響。
近些年來,社會對編輯出版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重視,很多基于編輯出版人員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斷的開展。然而從相關的編輯出版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資料看來,不難發現現階段我國的編輯出版人員心理健康程度整體偏低,編輯出版人員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強迫癥狀、人際敏感、軀體化等方面。根據廣東省某項調查數據顯示,男編輯的心理狀況更差于女性編輯,問題主要集中在人際敏感、抑郁、焦慮等方面;而在對大批高校學報編輯調查,會發現輕度及以上心理問題的編輯約占五成以上,中度及以上心理問題的編輯約占兩成,具體的問題表現為強迫、軀體化、人際敏感和抑郁等。
以上資料表明,關注、改善編輯出版人員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為一項非常緊迫的事情,人們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使編輯出版者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在我看來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第一,掌握應對心理壓力的策略和技巧,學會自我調節;第二,加強自身修養,營造輕松和諧的工作環境;第三,構建和諧的外部環境,提升個人心理品質;第四,適應環境,轉變認知和思維,不斷強化自我調節;第五,掌握心理學知識,基于自我了解落實自我完善。
積極心理對編輯出版人員的心理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積極心理能夠有效的預防編輯出版人員的心理問題產生,有利于提高編輯出版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積極心理能夠培養編輯出版人員的積極人格,有利于提高編輯出版人員的主觀幸福感;最后,積極心理有利于提高編輯出版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個人業務素質。基于以上,相關培養編輯出版人員的積極心理的活動亟待有效開展。
(一)培養編輯出版人員的積極情緒體驗
實踐證明,人只有在具備了樂觀、愉快、欣喜、滿足等積極情緒體驗的時候,才能更加主動的面對工作、生活中的挫折與困難,也才能做出更好地選擇解決相關的問題。人們通俗意義上所指的積極情緒體驗也就是一個人在從事某項活動時感官、心理上的享受或是滿足情緒。相對感官愉悅而言,心理享受更有利于個人的成長和積極品質的培養,因此,想要培養編輯人員的積極情緒,需要以培養其心理享受為重點任務。過去、現在、未來是個人的積極情緒體驗的三個時段。其中,過去階段的體驗主要包括滿意感、滿足感、成就感,驕傲感等,編輯出版人員要懂得從中獲益,不僅要從成績中獲得成就感,更要正視挫折失敗,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現在階段的體驗主要是福樂感、快樂感、偷決感等,編輯出版人員要懂得“把握現在”,以正確的心態對待生活工作,在生活中建立科學、實際的目標,為實現目標而奮斗,并在過程中享受;未來的積極情緒體驗主要有樂觀感、期待感等,編輯出版人員要懷揣一顆積極進取的心,用樂觀的視角去觀察未來,多看看生活、工作中的“好”,為自己規劃美好的“愿景藍圖”,并將之變成激勵自身前進的動力。
(二)培養編輯出版人員的積極人格
人的內心深處不僅有代表壓抑、焦慮、恐懼、怨恨,貪婪,自私、自卑、妄自尊大等的消極力量,也有代表快樂、愛,希望、仁慈、寬容、幸福、真理等的積極力量,想要哪種力量主導人,就必須不斷向哪種力量注入新的能量。學者們普遍認為,想要培養人的積極人格,需要從增進個人積極體驗和培養個人良好自尊的角度出發,并提出了這樣一個公式:自尊=取得的成績/期望或抱負。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得出兩點:第一,自尊相關于個人成績和個人期望;第二,自尊只有人生活、工作最重要的、價值最高的部分相關,而并非全部。基于以上,我們可以知道想要實現編輯出版人員良好自尊可以通過增加編輯出版人的自身成就感,降低期望,或是采取有效手段,使其科學認識自身的角度出發。編輯出版人員的責任應該是提供給人們良好的精神糧食,因此,編輯出版人的良好自尊也該建立在此基礎上。如果編輯出版人都能夠落實自我管理、自我指導和自我監督,那么科學有效的應對生活中出現的種種挑戰和問題,實現自己的價值和意義,找回良性的心理健康狀態將不再是難事。
(三)培養編輯出版人員的積極人生態度
人生態度不僅是人的一種反應,更是人在實踐生活中形成的對客觀事物的基本看法或主觀的心理傾向。極的人生態度不僅會影響一個人的發展,更對構建人積極的人格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我們甚至可以說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支撐一個人行動的最主要的動力。想要培養編輯出版人員的積極人生態度,需要培養其適應工作、生活的角度出發。只有讓編輯出版人適應環境,他們才能在客觀的環境中找到“興趣”,在興趣中提升自信,繼而以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去應對生活,應對工作。其次,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編輯出版人之間的人際關系對于培養編輯出版人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編輯的心理健康是圖書質量的保證,想要培養編輯出版人員的積極心理,就必須培養編輯出版人員的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本文已經指出了相關的策略,旨在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希望相關人員能在結合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之進行改進,并最終實現提高我國圖書質量,保證我國出版業穩健發展的終極目標。
[1]李曉玉.論編輯出版人員積極心理的培養[J].中國出版,2010(02).
[2]王蘭鋒.編輯出版人員的工作壓力及其干預策略[J].科技與出版,2014(07).
[3]羅紫初.論數字時代出版人才能力之培養[J].出版科學,2009(01).
[4]李充.淺談科技期刊創新型、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的培養[J].中國會議,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