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潔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幼兒園
淺析幼兒感覺統合訓練
侯玉潔
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幼兒園
摘要:感覺統合訓練是指基于兒童的神經需要,引導對感覺刺激作適當反應的訓練,此訓練提供前庭、本體感覺及觸覺等刺激的全身運動,其目的不在于增強運動技能,而是改善腦處理感覺資訊與組織并構成感覺資訊的方法。所以讓孩子喜歡感覺統合訓練可以幫助他們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今后學習能力的發揮有重大的作用。
關鍵詞:感覺統合訓練;游戲;活動
感覺統合是指人體將各部分感覺器官輸入的信息在大腦中樞神經中進行整合并作出反應的過程。只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作用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
目前,由于種種原因,尤其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大人對幼兒過度保護要求太多,加上劇烈競爭的教育方式,親子關系僵化和緊張而引起的感覺統合不足,使得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越來越多,它會對孩子今后的學習、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滑板、滑梯、吊纜、蹦蹦床、獨腳凳等,對幼兒進行感統訓練,幼兒在注意力、控制力和協調能力等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然而,單純機械的訓練容易造成幼兒疲乏、無味、和厭煩。為了讓孩子們喜歡上感覺統合訓練,實際教學中通過觀察、記錄、針對不同的幼兒制定不同的目標,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更愿意參與,并從訓練中獲得更多的收益,主要的方式方法有以下幾點: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往往是根據教學的總目標,自身在教學理論知識經驗和對幼兒已有水平的認識而提出的。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設計各階段的活動內容、活動程序、環境布置、選擇教材,將幼兒要執行的任務具體化、程序化,使幼兒的學習沿著教學目標所指定的方向發展,完成所規定的任務。在平衡臺教學中,由于正好是“植樹節”期間,孩子們對植樹非常感興趣,我們設計了“大家來種樹”的游戲情境,布置了三條難度不同“橋”(一只只平衡臺),讓孩子根據自身的水平嘗試走不同的“橋”,通過運泥、運樹和運水的形式,來發展孩子的平衡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中孩子們根據自身的能力,選擇材料(能力強的孩子選擇大桶、大樹,能力弱的孩子選擇保鮮袋、小樹),和探索方法,有的在平衡臺上大步快走,有的漫步穩行,還有的互相攙護;運送過程中有的運用撐開雙手平衡提物,有的頂在頭上,有的扛在肩上,還有的抱在懷里等等各盡所能,來滿足各自的需要,達到自身的發展要求。
我們利用現有的有限材料,不斷變化活動形式,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精彩的游戲活動,讓幼兒有新鮮感,從而使他們喜歡每一樣器材。例如:采用滑板作為活動器材,一會兒他把滑板當作"小船"幼兒臥在上面以腹部為中心,抬高手和腳、手臂作船漿使小船在水中自由的劃行;一會兒手推"方向盤"(塑料圈代替)用腳跟幫助移動向前后、左右開汽車;一會兒又成一只大轉盤,幼兒趴在上面雙腳伸直靠雙手撐地來旋轉身體;一會兒一前一后變成一輛"小推車";一會兒他們腹部趴在板上,伸平兩臂作飛機狀,從滑梯上沖下來。孩子們看著、聽著老師的信號不斷的變化動作。幼兒興趣濃厚,注意力高度集中。使感統練習器材成為孩子們愛不釋手的玩具。
感統訓練講究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我們提供感統器材鼓勵幼兒自己去嘗試玩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例如:玩布袋。讓幼兒雙腳站在布袋里面,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要到對面去怎么過去呢?大家試一試。有的跳過去、有的碎步走過去、有的爬過去、還有的側身翻過去等等。經過自己的嘗試再請幼兒相互介紹玩法,使得活動內容更豐富。既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和自主性,又進一步提高了器材對孩子的吸引力。
在訓練過程中要將器材的操作要求和幼兒的操作能力相結合,提出適當的要求,讓幼兒在經過自身努力之后能成功得完成對器材的操作,并取得能力上的進步,從而使幼兒有成功感和進步感,有更高的興趣去操作感統器材。
1.科學地安排教學進度,循序漸進不斷提出更高的目標
在剛開始訓練時,要求子們進行簡單的訓練,使他們有"跳一跳摸的著的感覺",使孩子有自信心,樂意參加活動。例如:玩滑板先讓孩子熟悉器材,對他有興趣,覺得通過自己小小的努力就能完成訓練要求,漸漸地我們要求增加滑行的圈數,還要大膽地上滑梯,從滑梯上迅速地滑下來,根據孩子的能力及過程提出超過他原有水平但經過努力能達到的目標,同時及時給予評價和強化。
2.注重個別教育、培養幼兒的成功感和進步感
由于幼兒能力發展具有個別差異,因此在訓練中要注重個別教育。例如:在進行滑板爬行時,能力強的幼兒要求能多爬幾圈,而能力弱的幼兒就減少圈數或者分段進行;如果跳蹦蹦床要求100次,而對于個別幼兒我們改為70-80次,使孩子不脫下訓練的節奏,讓他們能夠適應后再增加活動量,跟上訓練要求。從而使孩子通過努力不難達到要求,所以孩子能從中體驗到成功感和進步感。
總之,我們感到幼兒感知覺的發展在日常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對于感覺統合器材的運用將更深入的研究,將此活動滲透到一日活動中去,讓孩子們喜歡感覺統合訓練,更喜歡這項活動。
參考文獻:
[1]國際感覺統合學會(NSEI)推薦,感覺統合訓練教材
[2]任桂英,王玉鳳,顧伯美等.北京市城區兒童行為問題與感覺統合失調的調查報告.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3]黃慧堅,《感覺訓練》來自《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