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艷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經棚一中
研究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積極性的培養
王秋艷
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經棚一中
摘要:在很多學生看到,高中物理課程非常的抽象,尤其是一些定律、原理在解題過程中應當非常混論,甚至在拿到一道物理題時無從下手,于是就產生了畏懼、厭煩的情感,久而久之便形成惡性循環。本文將對如何激發和培養高中階段的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和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積極性;熱情;研究
在多數學生看來,高中階段的物理課程非常的難學和抽象,如果沒有學習積極性,物理學習就變得非常被動,而且學習難見成效。為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在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當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方面入手,這有這有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具體而言,應當結合教學實際,認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對于物理而言,其實驗性非常的強,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當合理控制實驗環節,以此來有效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在新課導入前,老師應當根據教學需要,采用小實驗情境創設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動量定理教學過程中,老師可將序言部分的蛋碎瓦全還是瓦碎蛋全實驗,搬到講臺上,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在此過程中,老師應當抓住時機,提出一些有意思的問題,比如堅硬瓦片為何抵不過雞蛋?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蛋堅強”嗎?這是學生會哄堂大笑,學習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此時,老師應當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在實驗設備中求答案,將學生的思考焦點引導到雞蛋下的軟墊。同時,鼓勵學生對比分析,多肯定學生的想法和思路,最后總結給出科學的解釋。通過這一實驗教學方式的應用可以看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和創新非常重要,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根本不見成效,甚至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隨著現代教學體制改革的深入,傳統的授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學校的需要,要想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就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反之,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努力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物理課程安排物理實驗,通過實驗激發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在實驗中設置和諧的問題情境,為培養學生的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還要讓學生對物理產生興趣,將物理知識、公式作為我們探索的工具,從根本上對物理學科產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要想達到探究式教學的目的并順利教學,就要保證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應用探究方法實現教學目的。例如,“楞次定律”的課堂教學,教師先引導學生回顧電磁感應現象中的三個實驗并提出問題:(1)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如何判定?(2)將磁鐵插入閉合線圈時,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如何判定?針對問題(2)學生容易用右手定則判斷;而問題(3)用右手定則就不好解決了。教師可以提出探究的課題——尋找判定感應電流方向的更普遍的方法。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探索,教師適當點撥,并通過分析、比較、猜想,得出如下判斷:條形磁鐵插入或拔出時感應電流的方向不同,于是感應電流的方向與磁通量的增減有因果關系;條形磁鐵的N極和S極分別插入線圈時感應電流的方向不同,又想到感應電流的方向與穿過線圈的原磁場方向有某種關系;由于感應電流要受到磁場力的作用,磁體和電流之間的互相作用是通過磁場發生的,因此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和原磁場方向有一定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得出假設——感應電流的方向與磁通量的增減、原磁場的方向有關,從而得出楞次定律。通過上述課堂氛圍的營造和具體物理問題的解決,可以引導學生在物理知識的海洋里穿梭,讓他們感受到物理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形成清晰的頭腦,不至于在拿到一道物理題就退避三舍;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培養了他們的學習自信心,這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操作,特別是實驗課教學時,應當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第一,在驗證性實驗教學過程中,除在課堂上將實驗演示給學生外,還要鼓勵他們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體會學習的樂趣,并以此來確保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二,學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建造開放性的實驗室,不斷更新探索性實驗類型,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自主實驗;第三,組織開展課后小制作、課后小科研活動,以此來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物品知識、技巧。比如,將瓶身有孔的飲料瓶灌滿水,可以看到水自由下落時的失重現象,有利于學生深化對知識的學習和認知,對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學的困境主要體現在學生缺乏積極性和學習熱情,甚至對物理學科產生了厭倦心理。因此我們應當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趙金兵.培養高中生物理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3(04).
[2]徐振國.對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思考與實踐[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1(02).
[3]袁志義,張麗.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之我見[J].科技信息,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