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黑龍江煤炭職業技術學院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
張敏
黑龍江煤炭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文化素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對幼兒的教育,高素質的幼兒教師是基礎教育的根本,因此,我們必須著重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文化素養;幼兒教育;根本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是各級各類幼兒園。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主要在高職高專院校開設,招收高中畢業或者初中畢業的學生。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職業水平關系到幼兒教育水平的高低,可謂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因此,培養高素質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但毋庸諱言,高職高專院校招收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他們中的很多人文化課基礎較差,在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后,也會遇到很多困難。所以,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想方設法幫助他們提高文化素養,使之成為合格的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我們逐漸探索了一些比較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學習傳統文化是培養提高學生文化內涵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中國傳統文化蘊育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同時也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比如最為普及的啟蒙讀物《弟子規》、《千字文》等文章,雖然屬于啟蒙讀物,但對我們的學生來說,也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因為我們在傳統文化的普及和教育方面欠帳太多,從基礎學起,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而且,對規范學生的日常生活、言行舉止也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弟子規》開頭就講了“孝”的意義和具體行為規范。孝敬父母并不是新鮮觀念,但在生活中真正做得好的人并不多,或者說我們許多人不僅是學生,也包括老師、家長,在這方面都有很大提升的空間。我們在每天自習課的時候,抽出一點時間,每天學習幾句。先由教師講析,然后讓學生熟讀背誦。在比較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含義后,再由學生談學習心得,或實踐體會和收獲。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個人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培養提高學生文化素養最為有效便捷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在網絡極度盛行,全民皆網民的今天,很多學生沉迷于網絡。然而,網絡的紛繁復雜、魚龍混雜,使得學生常常難辨好壞、美丑。因此,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就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學習、欣賞真正的美的事物。比如在音樂教學中,經常給學生講一些音樂鑒賞方面的知識,多播放一些世界名曲,教師陪同學生一起欣賞,給學生講解這些樂曲背后美妙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讓學生徜徉于音樂的世界,使他們的心靈受到美的熏陶和洗禮。再比如在學習繪畫時,告訴學生首先要學會欣賞,然后才能掌握繪畫的真諦。在學習中學會欣賞,在欣賞中更好地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不僅教學生如何學,還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美的享受。這樣,他們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情趣自然會得到提高,人文素養也會深厚起來。
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素養,必須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出發,采取靈活多樣、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們采取每日一歌的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指定專人負責,在早自習上,學唱一些旋律優美動人,歌詞朗朗上口、內容積極健康的歌曲,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中體會美的情趣,感受心靈的陶冶。在課余時間,經常開展各種文藝活動。比如,開展詩歌朗誦比賽、演講比賽、歌唱比賽等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展現他們的才華,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熱情和動力。而這些活動又極大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鍛煉了他們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文化素養。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絕非一日之功。因此,我們必須做到有計劃,有耐心、有恒心。雖然學生在校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三五年,但只要我們在入學伊始,就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文化素養的培養,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在已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預期目標。
職業教育不僅是技能教育,更要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心理健康、有為上進的青年,為國家、為社會、為家長負責。文化素養的培養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知識,更在提高他們文化素養的同時,也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這就是我們教書為人、以人為本的教育根本。
作者簡介:張敏(1968-),女,遼寧新賓人,本科,學士,黑龍江煤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