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黨卿 (南寧學院 530200)
交互式多媒體教學軟件在基礎教學的應用研究
——以《色彩構成》課程為例
徐黨卿 (南寧學院 530200)
《色彩構成》在藝術設計學科課程結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此類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接受程度不同、可視化的元素不易呈現,教學效果不明顯,很難達到課程要求和目的。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數字化教學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交互式軟件能夠達到更好的人機交互,調動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積極性、整合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環節,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交互;色彩構成;多媒體教學軟件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多媒體軟件與教育的不斷深入結合,數字化教學模式不斷呈現出良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對于相對固態化的基礎教學,如何將基礎能力的培養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成為了基礎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微課、網絡課程、慕課等新的教學形式的出現,再一次顛覆了上課只能在課堂的傳統認識。虛擬現實、動畫模擬仿真等一些數字化的教學讓我們看到了對于之前難以展示和演示的情景變得更加直觀、清晰易懂,而且教學效果良好。
(一)硬件與軟件的開發不能發揮價值最大化
高校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最終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惜斥資重金新建高規格的實驗室、新設備,這成為了高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但是硬件的提升,學校往往忽視對軟件的開發,往往會造成“有車無貨”的現象,導致很多硬件的功能達不到最好的發揮,很多功能不能融入到教學當中去,無法形成統一的數字資源庫。
(二)從基礎到運用的能力轉變不夠明顯
基礎課的學習與后續課程的學習往往都存在比較大的距離,關聯性不夠明顯,往往大一開設基礎課,到了大二學生就已經淡忘了,亦或者感覺基礎課程對后續課程不存在太大聯系,學習重要性不夠重視。從基礎課到專業課形成了一個寬大的鴻溝,學生很難將基礎課的知識運用在后續課程中,基礎知識得不到體現,導致基礎課程的作用也不明顯。
(三)學生自主學習資源匱乏,課后不能鞏固學習內容
學生在本門課開始之前或者課堂之下,通過計算機網絡能夠查詢到的教學資源是非常有限的,也非常匱乏。大多數網絡資源的重心放在了專業知識比較突出的學科上。對喜歡利用計算機來進行基礎課學習的同學,無疑是一個缺失,這導致網絡資源不能夠全面的讓學生進行課后補充。
本軟件所針對的學生是藝術設計專業專科或本科一年級的學生,其年齡在18-21周歲左右,他們的生理已接近或完全完成,個性的心理變化開始形成成熟穩定的個性發展,其學習方式主要體現為: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自主選擇能力、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以及較強的知識探索性。
(一)較強的自主學習性
大學生的學習以記憶為主,在學習方法上,對自學時間以及課后作業都能夠很好的自控,學習內容除了教師講授的內容為主到超越講授范圍向更深入的領域探索。
(二)較強的自主選擇能力
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人生閱歷,對事物是非好壞的判斷日漸成熟。在對學習內容的選擇上,也具備了自己的選擇標準,例如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興趣愛好、畢業后工作方向來進行學習內容的選擇。
(三)學習方式的多樣性
大學生的學習活動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征,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選擇知識的獲取方式,可以通過教師上課講授的內容,也可以通過課后查閱資料,網絡資源、同學討論等形式。尤其是新媒體的不斷完善,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更加全面也更加便捷。而且更多的學生喜歡電化教學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對交互性較強的多媒體軟件有濃厚的興趣。
(四)較強的知識探索性
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和對知識保持著懷疑的態度,大學生對知識的認識也更加的理性,帶著辯論的觀點去看待問題。大學生不再是只滿足于接受現成的結論,而開始向結論的由來與發展探索;他們不再滿足于單一的答案,而是開始探索多種解答方式并在其中進行優化選擇。
(一)以學生為中心,體現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軟件的設計與開發的目的是為教育教學服務,他的設計與開發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多媒體應用軟件,在軟件設計開發的過程中要堅持內容至上,保證內容的正確,詳實,保證功能實現過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方法要符合教學規律,學生的認識規律,以防止片面強調技術,形式大于內容的誤區,強調教學的實用性。多媒體的教學中,教師雖然與不能與學生直接的面對面講授,但是多媒體可以加入更多媒體元素,將聲音、圖像、集合為圖文聲像并茂的課堂,形成聽覺與視覺多維度的感官刺激。
(二)強調交互教學,學生易于接受
多媒體教學不是單純的上課,也不是單一的電化教學,而是兩種教學方式的合理融合與創新。多媒體軟件的教學非常強調和注重軟件的交互性,提供人機之間的友好交互界面,其課程內容以超文本方式呈現,提供良好的導航系統與功能,實現信息的雙向交流,賦予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權,以交互的趣味性來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點,將重點難點更加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多媒體軟件是知識的可視化呈現,可操縱的,絕不是教材搬家。表現為取兩者長處,相互彌補,相輔相成。由文本、圖形、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多媒體信息集成在一起,通過加工和處理所形成的教學軟件,圖文聲像并茂,將重點難點通過可視化的聲像表現,同時注重人機互動,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加大對學生的刺激,所以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用多媒體的形象、生動、互動性強彌補傳統教學的單調、抽象。將傳統教學的清晰思路以及易于學生接受的講授步驟方式融入多媒體教學軟件中,加強互動性的用戶體驗,優化設計教學環節,使課堂內容、教學形式、結構發生質的飛躍。
(三)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感受全新的視聽體驗
多媒體軟件主要是應用于教學,起到輔助作用,具有數據量大,交互性強的特點,因此在確定軟件內容和模塊之后,對系統功能模塊要保證使用起來方便,易操作,通過用戶界面正確引導學生進行順暢的操作。學生對于色彩構成的學習,依然是通過動手的方式來進行探尋和獲取知識,軟件的開發同樣注重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加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亦可通過鼠標代替畫筆、顏料來作畫,甚至可以實現一些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畫面效果。多媒體教學軟件要求按照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的選擇、安排和組織運用教學媒體及其他教學資源,使學生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學習。
現代教育媒體有著傳統教育媒體不可比擬的優點,同時它也必然存在著不足之處,我們要辨證地處理好現代教育媒體和傳統教育媒體的關系,二者應協同融合,相得益彰。這應當成為我們進行教改探索的一個新課題。
[1]吳應榮.《影響教育學教學策略的因素分析》[J].現代教育論叢,2007.3.
[2]李建.《多媒體教學的反思》[J].附件高教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