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瀟瀅 (信陽農林學院 464000)
對鋼琴作品演奏時的幾點建議
熊瀟瀅 (信陽農林學院 464000)
音樂是一種流動的聲音藝術,它不像美術、文學雕塑一樣可以直接欣賞到,音樂藝術需要音樂表演這個中間環節作為作曲家和聽眾之間的紐帶,音樂藝術需要音樂表演這個中間環節作為作曲家和聽眾之間的紐帶。
鋼琴;表演;評價
大多數人的觀點是演奏好作品就是音彈準,節奏數準、按照譜子從頭到尾的能夠熟練彈奏出來,當然這是彈好鋼琴作品必須要求的,但這種理解過于狹隘,這僅僅是基本的要求,況且演奏與彈奏有一定的區別,演奏有一定的表演成分在里面,基本對作品深入分析,對作曲家的深入理解之后的一種演奏藝術,音樂是一種流動的聲音藝術,它不像美術、文學雕塑一樣可以直接欣賞到,音樂藝術需要音樂表演這個中間環節作為作曲家和聽眾之間的紐帶,音樂表演作為二度創作,就是再次賦予音響以生命,成功的再創造不僅可以準確揭示作品還可以使之更鮮明、更完美,具有獨特新鮮的感染力,演奏者對作品的補充與豐富,一方面在于強化作品的積極因素,突出內涵中的審美意識,強調表現形式中美的創造。
例如鋼琴家霍洛維茲認為對古典主義大師的作品,也具有個性的創作,他認為貝多芬和其他作曲家作品一樣可以加以改進,審美意識的具體化、藝術化,在表現風格上體現為創作的激情,表現的自由,在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的意識到演奏并不是脫離作曲家初衷的完全再創造,首先要了解作曲家寫作品的意愿,再根據自己的經驗,對作曲家信息的理解去把握演奏作品,出色的演奏家之所以能夠把握作品風格的神韻、領悟音響動態,就在于不是從表面、皮毛去模仿這種風格的表演形式,而是從作曲家的社會背景文化傳統開始尋找作品風格的根,從根本的東西出發進行感性的感受,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理性認識再到實踐,不同的審美經驗,審美趣味都會影響到演奏者的不同想象,直接能夠影響到演奏風格,所以演奏者在彈奏之前就應該收集好材料,對作曲家、作品進行深入的剖析,再根據對作品的理解進行二度創作賦予作品生命的活力,正如鋼琴家霍洛維茲說的那樣,音樂在音符的后面不是音符的下面。賦予音符生命的活力,這也是音樂演奏藝術的魅力所在。
每一位鋼琴家演奏都賦予曲子有自身的理解,對于學習者,欣賞作曲家演奏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重點也并不在欣賞了哪一位演奏家的演奏,去對比幾位演奏家的演奏風格,或者是去專場音樂回去欣賞現場表演,而是在于去感受整首作品的框架結構,音樂氛圍,速度處理以及音樂處理,以激發自己想要去練習以達到演奏的效果,培養樂感,在聆聽的同時,可以學到音樂如何統一變化,以及賦予歌唱性的表演,欣賞音樂能夠提高形象性的思維能力,例如貝多芬的鋼琴作品本身有很好的感染力,在欣賞鋼琴家演奏的時候能夠將聆聽者的個人情感調動起來,如果聆聽者在聆聽之前收集了相關的作者寫作背景以及欣賞樂曲的相關演奏資料,聆聽的同時帶入相關的資料去聽,更容易加深印象,形成形象思維能力,在自己單獨練習的時候能夠由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一起幫助自己提高演奏水平的效果,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欣賞鋼琴家的演奏,一方面欣賞音樂培養樂感,一方面學習鋼琴演奏家的演奏技術、音樂理解、樂曲的整體把握、計劃自己演奏時應該達到一個怎樣的效果,在聆聽的同時去思考,在練習某一首樂曲之前欣賞,更多的是激起學習者的興趣,有對樂曲整體把握的一個輪廓,在自己練習的時候不會與這首作品本身應該如何演奏相差太遠,能夠很快的進入練習的狀態。而或者是在自己已經對樂曲有足夠的理解以及彈熟練的情況下,帶著去學習比較對比,看自己有那方面不足的心態去欣賞音樂,在聆聽的時候去思考,鋼琴家演奏的與自己演奏的哪些地方有區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對樂曲以及作曲家的背景理解不同,還是手指觸鍵方式不一樣,還是對樂曲的音樂表情術語處理不一樣,通過對比去分析去找到最佳的演奏方案。
這一個步驟看起來似乎可有可無,但這對于提綱演奏者的興趣,進一步提高演奏著的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將自己彈奏的錄制下來,回放的時候對照樂譜仔細聽自己剛彈奏的音響效果以及對樂曲的處理。也一刻將自己想象是將要給老師回課或者將上臺演奏,這樣會有一個積極的狀態去演奏,經常進行自我欣賞評價在各方面的進步都會非常顯著,在完整性、音色控制、音樂處理和表現的細膩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跨越式的提高。自我欣賞要懂得自我肯定,自我否定,找到自己的不足,肯定自己進步的地方才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更好的演奏鋼琴作品。
毛毳,(羅藝剛,王靜,張小紅).鋼琴音樂教育十二講[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
熊瀟瀅(1987-01-05),女,河南信陽人,信陽農林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