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文 (鹽城工學院 224000)
關于提高工科院校大學生畢業設計質量的思考
——以環境設計專業為例
張馨文 (鹽城工學院 224000)
本文對工科院校環境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質量進行了分析與研究,探討了眾多工科院校在畢業設計實踐環節中所存在的問題,導致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各個課程設置時間日程安排不夠合理,畢業實習效果不佳,畢業設計同質化,學生敷衍應付的情況比較突出的問題,教師水平不均等,這些問題在很多工科院校普遍存在。因此,針對這些影響畢業設計質量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教學模式改革方案,進一步完善教學體系,探索優化畢業生人才培養的新方案。
工科院校;畢業設計;教學質量;教學模式
畢業設計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最后一個環節。在我國工科院校中,學生在完成全部理論學習和實踐教學后,在最后一年都需要進行一次畢業設計實踐課程,算是對四年的學習成果進行一個綜合的訓練與匯報,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同時,畢業設計是為適應就業進行的一次實訓演練,為培養應用性人才必要的基礎訓練,也是學生從業、創業的重要適應階段。但是,目前來看,大部分工科院校的畢業設計這一階段完成情況,和預期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將就此問題展開具體的分析。
1.日程安排局促
畢業設計工作一般都安排在大四下學期,而在此期間,又穿插了為期一個月的畢業實習任務。但是,每年春學期,都是企事業單位招聘的高峰期,也是升學考試的時間,為此很多同學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應對,根本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畢業設計中。有些考上研究生的同學,或者已經找到工作的同學,更是覺得最后一階段的教學安排無關緊要,老師也不會為此而不讓畢業;沒考上研的同學,一方面需要心理調整,另一方面還要全力以赴找工作,他們更沒有心思好好完成畢業設計。這些情況都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進度實施以及畢業實習效果和畢業設計的完成質量。
從畢業設計的總學時量來看,一般都是在大四第一學期完成畢業設計的選題情況,隨后學生進行畢業實習等工作,待第二學期返校之后,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畢業設計作業。但是,從環境設計專業的市場運作情況分析,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很多單位的項目,從項目啟動到方案落實再到施工完成,短則數月,長則數年。學生剛踏入公司,首先是至少需要為期兩周的適應時間,來熟悉公司制圖規范,設計流程,以及熟悉各種軟件。接下來,才能進入到參與方案項目團隊當中去,或者是到施工現場學習。因此,一個月的時間,剛剛進入實習的狀態,就得返校進行畢業設計的方案制作,無法起到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作用。
2.畢業實習缺乏實效,影響畢業設計完成的質量
很多高校采用分散實習制度,由學生自主聯系和選擇單位進行實習,這必然存在著許多弊端。比如,很多設計公司不接受短期實習生,學生比較難找到相對理想的實習單位,從而,也打擊了學生的實習積極性;另外,校內指導教師與校外指導教師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情況,僅僅依靠返校后提交的實習報告,或者學生的口頭表述等進行評定,顯的過于片面;在公司短暫的實習,返校后未能做到及時的延續和鞏固,也常常會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由于畢業實習體系的不完善,導致學生在結合工程實踐選題之后,不能夠很好的利用實習實踐,進行前期的資料收集及學習等工作。待回校之后,對設計課題的研究,大部分學生還停留在離校之前的知識認知水平上,導致設計課題無法獨立完成。存在這些現象與缺乏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及質量評價體系有關,因此, 強化過程管理和質量控制尤為必要。
3.畢業設計同質化現象普遍
同質化現象主要體現在課題內容同質化、設計形式同質化、設計深度同質化等方面。目前,在短期的畢業實習中,學生在公司學習了一點皮毛,后期的畢業設計深化無從下手,又由于時間緊迫,通過各種途徑應付畢業設計任務,比如拼湊或盜用公司作品,設計手法會傾向于普通設計公司快餐式的設計方案,缺乏文化內涵等,缺乏新意,思路無法拓展,形成完全選擇虛擬課題,或者根據歷屆優秀課題略微改動形成自己的課題,完成一個畢業設計方案的應付現象。這都是長期 “關起門來搞教育” 所致,導致很多題目比較陳舊、沒有新意、缺乏時代氣息,以致學生沒有得到實踐經驗,學生自身感悟不多,無法深入思考,最終只能東拼西湊,甚至全盤照搬,這也是導致雷同現象頻發和出現抄襲剽竊現象的根源。
另外,整個畢業設計的方式和流程,基本上和專業課課程設計模式完全一樣,只是設計主題有所變化,作品數量增加,形成系列性作品即可。在指導畢業設計中,忽略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新方法,往往為了追求畢業設計選題與方案更穩妥,提高通過率,弱化了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不能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每年畢業設計展覽季,作品沒有新鮮感,可保留價值不高。縱覽近年來不少院校的畢業設計展覽即可發現存在的問題。
1.調整教學計劃, 改進管理手段
首先 ,調整專業的教學計劃。很多工科院校的環境藝術專業現實行先在校內確定課題,完成開題報告,隨后,學生帶著設計課題到實習單位進行實習,一邊實習一邊了解與畢業設計課題有關的生產、設計、工程、市場等方面的情況,確保學生的設計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這一時間安排必然會有許多不可取因素,比如,大多數學生在沒有實踐項目的前提下,無法衡量題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大部分學生還以被動選題的方式為主,有的學生理想中的實習單位沒有接受該實習生,或者實習的單位并沒有和畢業設計課題相關的工程項目,導致所選課題與畢業實習、工作毫無聯系的關系,最終學生失去了主觀積極性,忙于應付,那么,畢業設計與畢業實習之間便造成嚴重脫節的現象。
若將學生接觸社會、企業的時間由原來的第四學年的下半學期,調整到暑假至10月份,或者是上半學期的11月份至下半學期開學,充分利用放假的時間,讓學生能夠進入到實習的狀態中去。充分的實習時間,也能夠學生更全面的掌握設計單位工作流程,為下一階段的畢業設計做好準備,同時,也讓單位能夠對實習生的能力有相對全面的考察,對于是否繼續留用、及如何培養做好規劃。
2.加強檢查督促, 防止放任自流。
學生實習離校前,除了需要對畢業生進行實習動員及宣講實習期間紀律要求、簽訂自律書以外,需要加強在學生到企業實習時情況反饋,學校應該定期或不定期派出專業教師巡回檢查學生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的情況。通過與實習單位交換意見、實地檢查、與學生交談等多種形式, 掌握第一手資料,讓實習真正成為畢業設計的前期調查與落實階段,從而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3.畢業選題與工程實習相結合,采用真題真做的方式
該校在進行畢業設計選題時還未確定畢業實習單位、或是就業單位,使得設計方向與實習項目方向存在很大的差距,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針對學生論文選題后不許更換的學校,建議將畢業設計題目的管理權限下放至各指導教師,并提前學生畢業實習的時間,從而讓畢業設計不僅成為本科階段考察學生綜合研究方法和綜合技能的虛擬項目聯系,同時結合畢業實習,采取與實習單位聯合指導的方式,以實習項目為課題,讓學生參與到真實的工程項目中,在設計單位和設計師探討學習,在施工工地和施工師傅學習施工程序,在學校和教師探討如何將所學的理論及文化與實習項目緊密結合,從而更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工作,也使得畢業設計更具有實際意義。
4.建立固定的畢業實習基地
作為應用型工科院校中的環境設計專業,校內教師有資源也有義務積極聯系實習單位,建立固定的畢業實習基地,也有利于促進產學研合作教育。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開展, 需要校企雙方良性互動, 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緊密結合并在具體的企業實施, 正是雙方增進了解, 加強合作的良好平臺。產學研合作教育, 能實現合作雙方的互利雙贏。很多從事設計專業的教師與設計院或是設計公司有很密切的聯系和資源,一方面,高校可以通過這樣的渠道,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實習問題,另一方面,這些設計公司可以利用高校在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勢,直接與學院對接,能夠為自己解決技術問題, 提高經濟效益 。目前,我校目前已經建立了很完善的校友平臺,及校企合作方案,這些工作都有利于我院畢業實習基地的建立。
通過調整課程體系,加強學生的實習教學環節,讓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適應社會,適應設計公司的節奏。在實習過程中,運用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方案設計、工程實踐,及時發現自身需要提高或強化的知識與技能,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資源,通過和公司同事、領導及校內老師相互交流,針對性的進行進一步學習。經過近半年的實習,及畢業設計作品的直觀展示,給企業、公司留下一個好印象。畢業生在“準就業”的狀態下,能夠更積極的投身到實習工作中,同時也意識到畢業設計的重要性,更認真、投入、自覺的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讓畢業設計真正實現在學習與工作之間承前啟后的作用。
畢業實習的過程和內容對畢業設計的質量有直接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有必要處理好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之間的關系。畢業設計的質量也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目標能否實現,反映著學校的總體教學水平。因此,尤其是在應用型工科高校中,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新型應用型人才。
[1]陸剛.工業工程本科畢業設計與創新型人才培養[J].工業工程,2010(4).
[2]張健.以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工科專業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