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蘭英 (岳陽市第一中學藝術教研 414000)
激活思維 點燃創意
龔蘭英 (岳陽市第一中學藝術教研 414000)
《新課程標準》十分重視對學生創意思維的培養,提倡學生能積極地以不同角度去探索和思考問題。在美術課堂上,設計出色的有創意的情景或環節,能迅速點燃學生學習美術的欲望,喚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望。一旦他們創意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營造出輕松而富有生氣的美術課堂也就水到渠成了。本文結合我的課堂中的真實實例從多方面探討如何引導學生的創意思維。
創意;思維;新課程;美術鑒賞課;創作;作品
創意是傳統的叛逆,是打破常規,是跳出廬山之外的思維。創意思維教學是不墨守成規,鼓勵學生能用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和思考問題,發展創造力和創新的精神。《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美術教學要特別重視發揮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性的運用美術知識開展美術活動。
在平時教學中得知,學生非常樂意上美術音樂等這些非高考科目課程,我想這當中原因除了沒有高考壓力之外,這些科目正是他們個性張揚,激發創意最好的麥田,他們樂于守望在這里,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守護呢?在此,我將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使用湘版美術教材《繪畫》和《設計》的教學過程中,結合我的課堂中的真實實例從以下三個方面淺談如何引導學生的創意思維。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所提出的“創造教育”和“生活教育”,為廣大美術教師大膽進行生活化創意教學提供了理論的支撐,靈活運用書本上的上的知識,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吸取各方面的創意思維的靈感。
1.創意思維來自于生活素材
著名的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處處埋藏著創意的種子,等待著有朝一日破土而出。這一點我們的祖先好像比我們更加明白,他們知道把生活中所熟悉的物體的形經過概括提煉之后變成自己用于記錄交流的符號,象形文字的發明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意。在《繪畫》第一課《形——不需要翻譯的世界語》這一課中,我就從象形文字展開,指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出簡單“會說話”的圖形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圖形很簡單,都來自于生活。當我走過去問他作品的含義時,他小聲說:“我想回家。”我就站在他的旁邊能夠清楚的看見他眼中的淚水。我當時就想這不就是學生最好的情感宣泄的出口嗎?又如,在《形的視覺印象》中,學生在理解正形和負形的關系時,為了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聯想思維,我特意設定了一個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正形和負形關系的例子的教學環節,學生馬上在生活中尋找,有的想到了樹葉和蟲子,有的想到了蘋果和嘴唇,杯子和手……聽到來自學生的創意聯想,我真的很欣慰,這就是創意思維。所以在美術課堂中我一直要求學生細微地觀察生活,靈活地運用創意,盡情地宣泄情感。
2.生活化的創作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有個很深的體會,創作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他們會非常感興趣,他們的創作的興趣與創新的熱情非常的高,就會大膽地自由表現自己的想法。在《我怎么沒有想到》一課中,最后一個創作環節就是要求學生,以即將舉辦的“校園歌手大賽”為主題,為冠軍設計一張CD封面。在整個環節中學生表現的非常積極,而且創作效果很不錯。
又如,在《中國畫之工筆畫》中,由于條件有限,只能進行白描的練習。在講完白描相關的知識之后,就讓學生自己在感受線條的魅力的同時,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一幅白描花鳥作品。這時我就拿出了一朵在花園摘下的茶花,看到新鮮爛漫的茶花,學生一下來了興致,在規定的時間內創作出了很多漂亮的有創意的白描作品。
引導學生以一種開放、探索性的審美態度去欣賞經典的美術作品,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從經典作品中開拓思維并找到創意的方法和感受。
1.通過作品的比較引導學生的創意思維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式的鑒賞方法是一種很常見的鑒賞方法,通過這種方法鑒賞美術作品有時候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線——來自心靈的感悟》一課中,我就把吳冠中的《春之線》和梵高的《星空》作比較,兩幅都是非常經典的名家作品,前者是圓轉而飄逸的線條,后者是彎曲而抖動的線條,通過比較感受作者的各自的情緒變化。學到這一知識之后,學生大多能夠運用不同形態的線條表達自己的情感。從比較中發現創意思維。
2.創意思維也來自對經典作品的分析
美術教材中有很多經典的作品,每件作品都有它的創作背景、創作意圖、創作方法、創作過程。教師可以全方面的介紹這些作品,同時也可讓學生自己查找相關資料,多角度的分析代表性的作品。通過分析作品的創意構思,啟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如在《我怎么沒有想到——標志設計》一課中,通過引導學生對國際著名企業耐克標志和2008北京奧運會徽標的創意構思分析,幫助學生掌握標志設計的方法和思路。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質疑在學習方法中是多么的重要。質疑是點燃創意思維的火花,沒有質疑就沒有創意,沒有進步。如果教師能有效的引導學生建立質疑的習慣和方法,我相信美術課堂肯定能成為培養學生創意思維的主陣地。例如,在《形的空間和質感——透視》教學中,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透視規律繪一幅室內設計線描圖。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除了強調透視知識及方法外,還要求學生自問“三部曲”:我為什么這樣畫、我還有更好的創意嗎、我還可以怎樣改。當一幅幅完整的作品呈現我眼前時,我發現學生的思維開闊了,創意多了,效果好了。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激發思維、點燃創意的幾點淺薄之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實際的教學中,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的廣泛使用,美術課堂中激發創意的方法越來越多,無論采取哪種形式,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的放矢的選擇激發創意的方法,適時、適式、適度的開展,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美術課堂中的創作,讓藝術的翅膀插在每個學生的身上。
駱建鈞.《尋找合適的話題》.中國美術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