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 (咸陽師范學院設計學院 712000)
早期的人類為了儲存與攜帶物品,使用樹葉、貝殼、竹筒、葫蘆等自然材料,目的是保護、轉移和貯存其食物或物品,形成了包裝的原始雛形。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生活的涉及范圍逐漸拓寬,手工和制造業日漸繁榮,又逐漸產生了織袋、皮袋、紙、布、陶器等包裝用材,包裝樣式更加豐富。
大自然是生活的靈感來源,人們從大自然里學習各種包裝物品的方法。利用自然材料加工制作的物品包裝具有其無可替代的優點,但已顯露出無法滿足大生產、大消費的時代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消費方式顯現出快捷、方便以及自由的要求與特征,批量的商品要求迅速、安全地到達消費者手中,因此包裝就顯得更為重要,商品在多數時候必須依靠包裝去吸引消費,包裝的職能逐漸從原來簡單的保護商品外觀發展到兼顧推銷商品的職能,包裝設計要求能夠鮮明、直觀、準確地傳達商品信息,成為在激烈的商品市場競爭中決定成敗的關鍵。
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包裝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基本上改變了“一流產品,二流包裝,三流價格”的局面。包裝行業從一種分散落后的行業,發展成一個擁有一定現代技術設備、分類齊全的完整體系,其顯著特點是包裝設計行業的國際化、包裝商品市場的全球化,不同國家之間同行業的相互關聯及依存程度也越來越明顯。相比較國外的包裝業來說,我國在該行業的整體狀況還是比較薄弱的。
目前,對于商品進行過度包裝的現象普遍存在,不少包裝已經背離了其應有的功能。有的商品在包裝上刻意增加層數,追求附加價值,缺少實際用途;有的商品包裝主次不分,往往刻意采用高檔稀有的包裝原材料,來提升商品的價格,其中以保健品、食品及化妝品尤為明顯。由實木、金屬制成的包裝盒,經過精心設計,雕刻加工,內襯精美的綢緞,有的“附贈”不同檔次的禮品,造成在流通環節中不同程度的浪費,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過度包裝(Over Package),是指包裝的耗材過多、分量過重、體積過大、成本過高、裝潢過于華麗、說詞過于溢美等。一般認為,包裝物的價值超過被包裝產品價值的1至2倍,就稱為過度包裝。中國消協曾明確指出,凡包裝體積明顯超過商品本身的10%、包裝費用明顯超出商品價格的30%的,就可判定為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商業欺詐”。
一是浪費資源。包裝所用的原材料如紙張、玻璃、塑料、橡膠、鋼鐵等,都屬于自然原生的材料幾乎都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過度用之于包裝,又缺乏相應地回收利用環節,就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二是污染環境。過度包裝產生較高的成本,這些耗費大量資源的包裝物,最終會變成生活垃圾,加重對環境的污染。包裝廢棄物的年排放量在重量上已占城市固體廢棄物的1/3,而在體積上更是達到1/2 之多,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驚人速度遞增。
三是誘發奢侈之風,危害企業發展。過度包裝催高了商品價格,如近年出現的天價月餅、洋酒、保健品等,誘發了社會的奢侈之風,有悖于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過度包裝的節日禮品搭配著貴重的有價禮券、禮品,大開賄賂之道,助長腐敗行為。另外,這樣的包裝模式隱性地鼓勵不正當競爭,從企業長遠的發展來看,無疑不利于其可持續發展。
一是提倡運用循環式包裝材質。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人均年消耗包裝原材為30千克/年,相當于消耗將近兩百萬棵樹木。我國每年可用于再利用的固體廢棄物和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再生資源中,大部分都沒有得到有效回收和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是生態經濟要求下的必然趨勢,倡導長遠的和諧發展模式,最終實現“最優生產,最適消費,最少廢棄”。在包裝工業的未來發展中,企業要建立這樣的責任感,遵循循環經濟的原則,選用無毒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的原材料進行包裝。
二是通過立法手段限制過度包裝。從最初的有關于月餅過度包裝的問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關注開始,到 “兩會”上浙江團全國人大代表提交建議希望制定和完善商品包裝的法規和標準,解決目前商品過度包裝、嚴重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問題。為此,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下發公告,對月餅等有關商品生產流程做出規定,其中明確規定了其他商品不能與月餅一起搭售。該標準也對月餅包裝、成本等細節做出具體規定,要求每盒月餅包裝成本不高于零售價的20%, “天價月餅”和“過度包裝”等現象將受到遏制。另外,我國國家質檢局于1998年開始實施《包裝標準消費者的需要》,其中對虛假包裝提出了原則性的限制,但還是缺少合理化包裝的專業標準、過度包裝的界定標準以及對過度包裝的處罰標準等,逐步地完善這些措施將會有效改善這些問題的產生。
三是進行有益環保的消費引導,樹立正確的包裝觀念。隨著全球自然資源的嚴重緊缺,尤其是我國的人均自然資源擁有量較低,因此生產廠商和消費者都應樹立起環保、節約的生活觀念,正確理解包裝的基本功能。對消費者的消費觀念進行正確引導是一個很重要的建立過程,國家環保部門、民間環保組織、教育機構以及媒體應加大對綠色包裝的宣傳和教育,從環保和綠色消費方面對消費者傳輸基本的消費原則,能簡則簡、能易不奢,讓消費者樹立這種自我意識,自覺地拒絕過度包裝商品,優先選購循環材質,從消費的環節杜絕過度包裝的流行,以減少包裝廢棄物的產生。
綜上,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和建設的歷史階段,可持續發展和構建節約型社會是目前的一個緊要問題,我們應從多方面入手解決過度包裝,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和消費習慣,倡導綠色環保的包裝設計思想,以更好地促進節約型社會的構建。
[1]楊福馨等.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與城市環境[M].上海: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9.
[2]武軍,李和平.綠色包裝[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5.
[3]王潤球,周柏林,劉琴.論過度包裝治理的路徑選擇[J].上海:中國包裝工業,2003.1.
[4]愛德華·丹尼森,冀曉紅.綠色包裝設計[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11.
[5]袁靜.基于綠色包裝理念的綠色包裝設計[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