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美蘭 (昆明學院 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650031)
油畫創作教學探析
儂美蘭 (昆明學院 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650031)
高等美術院校美術學專業的油畫創作課程,是一門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技能、文化素養和創作能力的綜合訓練課程,要達到創作教學的教育目標,教師在進行油畫創作教學指導中不僅要注重內容、形式與美感的統一創作原則,還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油畫創作;教學;探析
高等美術院校美術學專業的油畫創作課程,是一門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技能、文化素養和創作能力的綜合訓練課程,其目的和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運用形象思維,在掌握油畫創作原理和創作方法的基礎上,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創作過程中學會從現實生活中發現美、感愛美、品味美,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來挖掘現實生活中蘊藏著的美,并運用油畫特有的表現技法和語言形式來抒發美。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油畫創作教學指導中不僅要注重內容、形式與美感的統一創作原則,還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首先,內容、形式與美感的統一創作原則應始終貫穿于我們今天的油畫創作教學中,并作為教師評價學生油畫創作作品質量的重要標準。
自15世紀油畫成為一門獨立的畫種以來,歷經無數畫家的不斷實踐與探索,積淀形成自己獨特而豐富的繪畫語言和繪畫形式。這種繪畫語言形式有別于其它畫種的特性不僅在于它的材料技法上,更在于它能完美再現和充分表達視覺感受的真實性。這涉及到科學地運用透視方法,使二維的畫面產生立體深遠的空間視覺感受,以深厚的素描造型訓練為基礎,探究物象的明暗和內在的解剖結構關系,并運用豐富微妙的色彩來造型、來構成畫面,以及其特有的畫面肌理、畫面經營等語言形式,成功營造出一種扣人心弦的視覺真實感。這種獨特的繪畫語言形式是進行油畫創作必備的基本功和條件,是學生邁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就必須不間斷地對它進行系統而艱苦的學習和探究,只有熟練地掌握它,才能自如地運用它為自己的創作內容服務。
創作內容也就是創作主題,即創作題材。它來源于我們的現實生活。在油畫創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并在生活中吸取和收集創作素材。在這個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去感受美,發現美和品味美,也就是培養學生對生活的一種細致、敏銳的審美觀察,一種藝術家經過訓練而培養起來的特有的審美感受,一種和“自我”聯系在一起設身處地的感受,并把“自我”與客觀對象交融在一起的狀態。這需要有意識地長時期注意觀察、發現不同客觀對象之間的差異,發現它們各自獨具的特點,并對這種獨具的特點表現出深厚的興趣,靠著這種能力深入事物的本質,把握住客觀事物突出的特征,從而發掘和收集到現實生活中有意義的題材。
油畫創作就是在這樣的審美感受的作用下,萌發的創作沖動,并會積極的促使我們展開形象思維,從而深化我們的題材主題思想,拓展題材內容含量將審美感受上升為審美理想。我們再采用油畫工具材料,運用掌握的油畫語言,油畫形式來表達我們的審美理想,在表達過程中加以對我們審美理想的檢驗,并給以修正,深化和完善。這是一種把現實生活體驗物化為藝術作品的過程,是一種從現實生活中發現美,感愛美、品味美,運用油畫語言形式來抒發美,表達現實生活中美的本質的過程,一種內容、形式與美感完美統一的創作過程。
內容,形式與美感的統一創作原則不僅始終貫穿于我們的油畫創作過程,而且也始終貫穿于整個西方油畫演進過程中。它是西方傳統油畫發展形成的一種優秀的創作法則,能經歷“時間和地域差異”的檢驗,是屬于全世界共同享有的優秀文化遺產,是超越時空概念的。
同時,內容、形式與美感的統一創作原則也是指導教師作為評價學生創作作品質量的重要標準。對于藝術作品的欣賞和評價一般人們表現為很強的主觀性,人們往往是從個人某一喜好的角度去欣賞和評價。作為油畫創作教學的指導教師要從現實主義的觀點出發,以內容、形式和美感的統一創作原則作為標準,客觀地去評價學生的創作作品。并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這一原則來欣賞、評價過去和今天令人眼花繚亂的藝術作品,辨別繪畫作品的是非優劣,從而提升學生們的審美眼光,促進他們的學習和創作。只有運用內容、形式與美感的統一創作原則作為藝術品評價的標準,才能使藝術作品有了可比性。才能使不同觀念、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在內容上有了深淺,形式上有了新舊,藝術家品味上也就能體現出高低,手法技巧上就有了優劣。否則,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喜好片面主觀的去品評藝術作品,或是人云亦云了。
其次,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是油畫創作教學衡量教師指導成敗的標尺。
積極向上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是油畫創作必須具備的核心思想,也是比較難以把握和不易駕馭的一種高級別的精神思維活動。
談到創新我們會與破舊立新、標新立異等詞匯聯系在一起。但在油畫創作教學中,如果只是簡單的把創新按上述的詞匯本意來理解、來解讀,并付諸實踐其結果導致的就是個性的泛濫、獨創得沒有了任何章法和原則,一旦想盡一切辦法玩“筆觸”、玩“肌理”,而忽略基本的創作規律和創作方式,這樣的創作結果,藝術要么成了一種單純的筆墨游戲與自娛自樂,要么就成為了在90年代以后以發燒似的熱度迅速傳播的流行性病毒:后現代主義。
在油畫創作教學中我們主張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是在學習研究傳統油畫創作規律、創作方式的基礎上,滋生出自己對傳統的批判性的創新精神,并在歷史唯物主義“揚棄”觀的指導下,實事求是地承傳西方傳統的油畫的精華,以當代的審美觀念和本民族的理念去拓寬對西方傳統油畫的研究,對西方傳統油畫精華進一步的審視和發掘,拓展出具有自己本民族特征和時代精神的中國油畫。
相反的,如果我們在創作中過分強調傳統,一味地重復模仿他人的印跡,甚至是完全借鑒前人,直接挪用前人的藝術成果,取代自己對生活與自然的感受,完全進入前人的思維狀態中無法自拔,對傳統過于依賴到不敢越雷池一步,這種缺乏創新精神的作品是沒有生命力的,是藝術創作的大忌。因此,在創作中把握
和駕馭好創新這把標尺是創作成敗的關鍵。
在創作教學中我們應該這樣來理解傳統,“傳統”意味著能沿續和發展的民族文化,畢竟它是數千年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沉淀,它有著“溫故知新”“繼往開來”“望今制奇”“借故開今”“繼承和發展的含義,是推陳出新”進行再創造的“基業”。而承載了西方油畫幾百年視覺藝術表達語匯內涵和審美意識的傳統油畫的創作規律和創作方式,是我們學習研究的保貴資源,是我們進行油畫創作的基石。在油畫創作中,我們強調注重現實生活的啟迪以及對自然美的感悟,并將生活美與自然美演進為藝術美。創作時對所觸及的自然物象在心目中或腦海里,必須有一個加以分析、整理、提煉、選擇、美化組合的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創作者要打開想象的翅膀,把對客觀物象的觀察、體驗,通過主觀的美化處理進而升華為美的藝術構思,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形象思維。如果學生們對此領悟不深理解不透,在創作中不經歷或少考慮這個過程,就會導致創作作品常常僅是對生活的自然模擬和翻版,出現作品雷同、個性缺失的情況,也即表現為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事實上,在創作教學中我們提倡學生們運用反向思維、逆向構思的方法來概括、提煉和重組創作內容和創作形式,我們可以在畫面意境上運用象征與比擬手法,或是繪畫形式上進行節奏與組合的變化,以及線條粗細、色彩的清新、濃烈方面來進行大膽的創新與變化等等,使創作作品更具藝術化、個性化,也更具新意,一切獨特的創作,其奧妙不過如此。
總之,在油畫創作教學中教師的作為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創作觀念,審美價值取向,以及創作教學的質量。因此,我們必須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觀,來看待藝術新思潮和外來信息對我們的油畫創作教學的沖擊,必須采取慎重的態度來對待和解答這一新時代帶給我們的新課題。在創作教學中指導教師不僅要堅持內容、形式與美感的統一創作原則,還要把握好傳統與創新的尺度,只有這樣我們的創作教學才能有質的飛躍。
[1]黃宗賢.創作 [M].四川美術出版社.1996.
[2]劉叔成.美學基本原理 [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儂美蘭(1971—),女,昆明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美術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