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琨
(兗礦集團有限公司療養院消化內科,山東日照276800)
消化內科急性腹痛患者60例臨床診療分析
胡 琨
(兗礦集團有限公司療養院消化內科,山東日照276800)
目的 分析消化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診斷方法,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選擇該院消化內科2014年1~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腹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法。結果 根據臨床診斷,患者的主要病癥為急性腸胃炎、急性腸梗阻、急性膽囊炎、急性闌尾炎、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潰瘍、細菌性痢疾及急性心肌梗死等。上述病癥均會引起急性腹痛的癥狀,以急性腸胃炎和急性腸梗阻較為常見。患者臨床治愈率為98.33%;死亡1例,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為1.67%。結論 由于引發急性腹痛的原因非常多,內科醫生應不斷提高診斷水平,通過全身性的檢查逐步對病因進行排除得到準確的診斷結果,提高患者的臨床治愈率。
腹痛/診斷; 急腹癥/診斷; 內科急診; 診斷,鑒別
急性腹痛是內科中最為常見的突發病癥之一,具有起病急、惡化快、病因復雜的特點,給醫生的臨床診斷帶來較大困難,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3]。臨床中,急性腹痛的發病原因可能涉及內科、外科等多個科室,同時受到性別、年齡和疾病原因的影響,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也會存在很大差異,如果不能夠及時找出科學可行的治療方案,很可能延誤最佳治療時間,嚴重情況下可能造成醫療事故[4]。醫生在診斷過程中一定要認真仔細,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本文將本科收治的60例急性腹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診斷方法,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腹痛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痛、嘔吐等癥狀,病程2 h至1周,平均(1.02±0.15)d;男35例,女25例;年齡18~77歲,平均(42.13±5.62)歲;通過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能夠確認心臟病6例、高血壓14例、糖尿病11例、近期行腹部手術13例。其余患者的病史與手術史情況均不明確。
1.2 方法 根據“從重思維”的指導,對于生命體征較為平穩、意識清楚的患者通過詳細詢問患者的病癥,包括姓名、年齡、病史及并發癥情況,對于患者的發病情況、并發癥的發生等進行詳細檢查,必要情況下可以實施診斷性腹腔穿刺;對所有患者進行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及血液生化檢查,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選擇性地使用B超、X射線及心電圖檢查,必要情況下使用胃鏡和腸鏡檢查;對于病情癥狀非常嚴重,腹痛伴大汗、面色蒼白、心臟不適及各項身體體征異常的患者立刻采取搶救措施,進行心電圖、心肌酶等檢查,有目的地進行吸氧、建立靜脈通道等措施,等到診斷明確之后采取對癥治療。
2.1 患病原因分析 臨床中急性腸胃炎、急性膽囊炎、消化道潰瘍等疾病均可能引發急性腹痛,根據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診斷,得到患者的主要病因為急性腸胃炎、急性腸梗阻、急性膽囊炎、急性闌尾炎、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潰瘍、細菌性痢疾及急性心肌梗死等。見表1。

表1 急性腹痛患者的患病原因分析(n=60)
2.2 臨床治療效果 60例患者中有59例治愈,均恢復健康出院,余1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病死率為1.67%,總有效率為98.33%。
急性腹痛是急診內科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癥狀主要表現為突發型的腹部疼痛,造成急性腹痛的原因多為腹腔內外器官發生器質性病變。該病具有發病急、病情發展速度快、反復復發等特點。受到患者臨床表現與醫生主觀判斷等因素的影響,臨床中非常容易出現誤診和漏診[5]。目前臨床研究證實,發生急性腹痛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全身性病變、腹腔內及腹腔外臟器發生病變。向腹腔內的原因總結為血管性病變、非特異性急性腹痛、腹膜炎和梗阻4種[6]。由于內科急性腹痛為功能性,需要通過藥物進行干預;而外科的急性腹痛大多是由于器質性病變造成的,需要及時采取手術進行治療。其中內科急腹癥大多都是由于胃腸道疾病引起的,腹腔疾病的發生率較低,且腹腔疾病造成的急性腹痛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誤診率。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醫生需要更加謹慎,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發病時間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通過系統化的臨床檢查確診,以確保采取最佳手段治療。如急性腹膜炎多發于穿孔、腹腔中臟器炎癥出現急性加重造成的疼痛,臨床表現為發熱、腹部壓痛、反跳痛等,伴隨出現牽涉痛,隨著體位變化、咳嗽、加壓等疼痛也發生改變;臟器梗阻或者擴張引發的腹痛主要臨床表現為陣發性疼痛或是絞痛,異常劇烈;而腹腔中血管梗阻引發的疼痛同樣劇烈,多發于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或是術后;重度或是代謝異常造成的疼痛劇烈,沒有明確的定位,經常發生與鉛中毒、急性血卟啉病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中可以針對這一特點對患者進行排查,從而盡早實施特異性檢查,及時確診和治療[7-8]。同時,由于來院治療的每一例患者年齡、病情、病史及身體素質等均存在較大差異,如果采取簡單處理原則很可能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所以,醫生在診斷過程中應當采取“從重”原則,在最短的時間中對患者的病情作出基本的判斷,為病情危重的患者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立刻進行尿常規、血常規、糞常規、血壓、血糖等基本生命體征檢查,然后根據病情采取針對性處理,如:對于上腹部疼痛的患者加強對心電的檢測及心肌酶含量的檢查;對于女性患者,尤其是50歲以下的要進行血尿人絨毛促性腺激素(HCG)的檢查,如果出現面色蒼白及血樣波動較大的情況,需要詢問患者的月經情況、性生活情況及是否懷孕,然后進行超聲檢查確定是否出現異位妊娠。通常情況下,內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癥狀和檢查結果在30 min之內進行初步判斷,然后選擇合適的檢查項目及治療方案,待情況相對穩定之后對引發急性腹痛的因素進行分析,辨別重大疾病的影響,并做好應對急性突發事件的準備。對于臨床表現不明顯的患者,由于難以確認病因,一定要密切對患者的病情和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尤其是用藥之后的面色變化、腹部癥狀、心率、血壓、體位等指征,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過程。必要情況下重復進行檢查,為救治贏得寶貴時間。
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各種因素造成的急性腹痛發病率不斷上升,病死率也呈增長趨勢,受到醫務工作者的重視[9]。在本研究中,對所有患者采取科學的臨床診斷,在判斷病情基礎上應用針對性的治療措施,60例急性腹痛患者中有59例得到成功救治,均已康復出院,臨床救治有效率達到98.33%,僅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提示通過綜合性診斷和對癥治療對于急性腹痛具有很好的干預效果,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推廣和改善。
[1]劉欣.消化內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臨床診療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8):91-92.
[2]張建蘭,周芬,劉騫,等.消化內科急性腹痛患者218例臨床診療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11):227-228.
[3]金玲.消化內科急性腹痛76例的臨床診治[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4(35):167-168.
[4]安玲玉.急診內科老年急性腹痛的70例臨床診治分析[J].醫學美學美容,2015(2):735.
[5]李柏濤.100例急性腹痛的臨床診治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31):77.
[6]劉浩,李清.54例院前危重型急性腹痛患者診治分析[J].醫學信息,2013,26(6):214.
[7]胡悠壯.無腹瀉性腹痛臨床治療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8):129.
[8]馬世東,呂新民.內科急診急性腹痛患者120例臨床診斷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5):101-102.
[9]張軍文,孫仁誥,解明華.老年急診急性腹痛170例診斷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4):72-73.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1.028
B
1009-5519(2015)21-3282-02
2015-07-23)
胡琨(1977-),女,山東棗莊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工作;E-mail:1916157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