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媛
(達州市中西結合醫院,四川635000)
手術室護理配合對骨科切口感染發生情況的影響
唐子媛
(達州市中西結合醫院,四川635000)
目的 研究分析手術室護理配合對于骨科切口感染發生情況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該院收治的骨科手術治療患者10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術中加強無菌護理配合,對比分析兩組的切口感染發生率、生活質量及術后生活功能評分情況。結果 觀察組切口感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和術后生活功能評分情況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手術室護理配合應用于骨科手術治療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能夠顯著提高臨床護理效果,降低切口感染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術后生活功能,值得推廣。
醫院,骨科; 手術室; 外科傷口感染; 護理配合
骨科手術患者機體通常需要暴露的面積比較大,并且手術時間比較長,因此在術后很可能會發生切口感染現象[1]。骨科手術患者在切口發生感染后不但會嚴重影響手術治療效果,而且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對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來避免術后發生切口感染現象[2]。通常骨科手術切口可以分為以下4種,包括Ⅰ類切口(清潔切口)、Ⅱ類切口(清潔-污染切口)、Ⅲ類切口(污染切口)、Ⅳ類切口(污穢-感染切口)[3]。對骨科手術室進行有效的護理配合能夠顯著降低切口感染發生率[4]。本研究中選擇本院收治的104例需要進行骨科手術的患者,分別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和術中加強無菌護理配合,對比兩組臨床護理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骨科手術治療患者10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2例。對照組中男35例,女17例;年齡27~65歲,平均年齡(41.21±2.32)歲;其中8例行頸椎內固定術、13例行四肢骨折內固定術;18例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13例行胸腰椎內固定術。觀察組中男33例,女 19例;年齡 26~68歲,平均(42.41±2.52)歲;其中10例行頸椎內固定術、13例行四肢骨折內固定術;12例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17例行胸腰椎內固定術。兩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法,主要為術前常規宣教、術中配合及術后并發癥的預防。觀察組患者采取術中加強無菌護理配合。具體方法如下:(1)對醫生和護理人員進行術前手術知識宣傳和教育,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知識的培訓,并且重點進行骨科手術后預防感染培訓。(2)在手術期間合理選擇抗菌藥物,抗菌藥物的選擇主要為慶大霉素、頭孢唑林等,要根據藥物的耐藥性等合理使用。需要限制手術室內進入的人數,嚴格進行手術室的消毒隔離措施,避免出現外源性感染現象。護理人員需要將手術室溫度和濕度控制在合理范圍,發生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手術時間長,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在術前做好手術器械的準備工作,進而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有效縮短手術時間。(3)護理人員需要準確評估患者病情,在對患者進行皮膚消毒時需要對手術區域進行徹底消毒。護理人員需要嚴格進行外科手術消毒制度,從而盡可能地降低因消毒不徹底而出現的切口感染。(4)護理人員需要增強手術室內空氣質量的控制,在手術室醫護人員進入手術室前需要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內進行嚴格消毒措施,禁止出現手術參觀的現象。在進行手術時減少室內人員的流動。(5)護理人員需要在術后與患者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控,觀察手術切口狀況,維持引流管的通暢。(6)進行病毒營養支持,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講解飲食療法對于患者手術恢復的重要性,從而讓患者積極主動地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增強患者自身體質和機體免疫力。
1.3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的切口感染發生率、生活質量及術后生活功能評分情況,并進行仔細評估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切口感染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切口感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切口感染發生情況比較[n(%)]
2.2 兩組生活質量和術后生活功能評分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和術后生活功能評分情況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和術后生活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和術后生活功能評分比較(±s,分)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n 生活質量評分 術后生活功能評分52 52 tP --75.13±4.61 92.35±5.61 17.101<0.01 77.22±5.24 89.66±2.67 15.254<0.01
護理人員制訂有效護理措施,能夠加快恢復速度,并且降低患者的疼痛感[5]。護理人員因在近年來呈逐步年輕化趨勢,因此,護理工作的缺乏會加重患者的感染概率,骨科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后,很可能會出現切口感染等并發癥[6]。并且在骨科手術后患者切口未完全愈合前疼痛感比較強烈,活動非常不便。通常在術后前幾天均需要臥床,護理人員需要加強手術室的護理配合措施,進而能夠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盡可能地降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并幫助患者恢復健康[7]。骨科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等并發癥主要與患者的年齡、手術操作的時間、手術部位及與外界交互的情況相關。對于年齡越大的患者,其出現感染的概率也就越高,因為機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自身免疫力會出現下降;而進行手術的時間越長,感染率就越高,主要的感染細菌有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銅綠假單胞菌等,因此,對于骨科手術患者需要實施有效的抗菌感染措施。此外,接受骨科手術的患者不僅在身體上會受到一定的損傷,其內心也會受到影響,可能在術前會出現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在術后也會擔心自己的手術效果。此時就需要護理人員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要向患者講述疾病和手術的相關知識,多與患者溝通和交流,讓患者在手術前后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在術后期間需要并且選擇合理的抗菌藥物,但是不能夠濫用抗菌藥物,以提高患者機體對于病菌感染的抵抗力[8]。
術前應將手術室內進行徹底消毒、滅菌,因為術前的準備時間比較短,因此可能會出現術前準備不充分而導致手術時間變長等影響手術效果的情況,同時也會造成感染率上升,所以對于急診骨科需要盡快抓住關鍵性的問題,積極有效地進行術前各項準備工作[9]。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手術室無菌環境和住院病房通風,均會有效減少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率。護理人員需要從各個角度和環節控制好患者出現感染的可能,從而將護理措施落實到每個方面,為患者的健康恢復營造良好的環境。空氣質量與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具有緊密相關性,層流手術室內的細菌含量通常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能夠有效地減少手術感染的概率,所以,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期間需要嚴格控制好手術室內的空氣質量,減少可能造成切口感染的一切因素。王惠[10]研究中認為,下肢手術因為會受到血液循環的影響,進而會導致切口愈合的時間變得較為緩慢,從而會增加術后切口感染的概率。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下肢手術患者增強切口感染的相關護理工作。在陳銳等[11]研究認為,洗手對于骨科手術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是一個非常簡便和有效地措施。根據相關制定規章的內容,提高護理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需要提高手衛生設施的便捷性和效果。骨科的病房和診療區都需要配置好感應式水龍頭及抗菌器、干手器設施。并且還需要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宣傳培訓,在醫院醫護工作站的電腦屏保上設置手衛生的宣傳標語。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術中加強無菌護理配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切口感染發生率僅為1.92%(1/5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7.31%(9/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與李寧[12]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說明手術室加強無菌護理配合能夠有效預防骨科手術患者發生感染現象,對于患者術后恢復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而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和術后生活功能評分情況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針對骨科手術患者進行手術室加強無菌護理配合可使患者術后恢復效果提高,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從而增加了患者對于治療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配合應用于骨科手術治療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能夠顯著提高臨床護理效果、降低切口感染發生率、改善生活質量和術后生活功能,值得推廣。
[1]李英.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頸椎病的護理配合[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14):118-119.
[2]劉素芳,張秀明,閻艷,等.2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行經皮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的護理配合[J].全科護理,2012,10(31):2935-2936.
[3]崔冀芳.68例老年患者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護理配合[J].青海醫藥雜志,2012,42(12):52-53.
[4]Kim M,Christley S,Khodarev NN,et al.Pseudomonas aeruginosa wound infection involves activation of its iron acquisition system in response to fascial contact[J].J Trauma Acute Care Sur,2015,78(4):823-829.
[5]歐陽明,陳碾,仝梅,等.直線型切割縫合器在60例肺部手術應用中的護理配合及體會[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4,42(1):106-108.
[6]毛艷,陳碧舒,彭鳳韻.3L生理氯化鈉聯合螺紋管在急性左半結腸梗阻術中結腸灌洗護理配合[J].臨床護理雜志,2014,13(6):45-46.
[7]王春立.護理配合在宮腔鏡和腹腔鏡聯合手術的臨床應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7):1111-1113.
[8]李玉輝.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J].中國中醫藥咨詢,2011,3(15):265-266.
[9]姜雪,李瑞剛,李佳,等.神經內鏡結合腦室外引流并顱內壓監測治療腦室出血的護理配合[J].護理學雜志,2013,28(6):47-49.
[10]王惠.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研究及手術室護理對策[J].中國校醫,2013,27(9):688-690.
[11]陳銳,郭月瓊,李靜,等.手衛生措施的整合對骨科內置物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J].中國臨床護理,2015,7(1):40-42.
[12]李寧.手術室護理管理對骨科手術院內感染的干預效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3):567-568.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1.053
B
1009-5519(2015)21-3333-03
2015-07-14)
唐子媛(1983-),女,四川達州人,主要從事手術室骨科方面的研究;E-mail:tangziyuan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