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功明 汪忠榮趙孝木 莫興虎 楊先富
袁曉娟 廖 飛 吳通奎 姜 艷 楊 梅
(黔東南州動物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凱里 556000)
2014年黔東南州動物(畜間)布病流行病學調查
黃功明 汪忠榮*趙孝木 莫興虎 楊先富
袁曉娟 廖 飛 吳通奎 姜 艷 楊 梅
(黔東南州動物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凱里 556000)
為摸清黔東南州動物布病發生、傳播、擴散的原因及流行情況,有效控制布病疫情,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2014年黔東南州開展了畜間布病摸底調查。
動物;布病;流行病學;調查
布氏桿菌病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桿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多種動物對布魯氏桿菌易感。以前的黔東南州因區位、交通相對閉塞,動物疫病較少。但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黔東南州加大了對外開放,由于動物及其產品頻繁流通,一些動物疫病也隨之進入黔東南州,黔東南州變成全省布病流行相對較重的地區之一,疫情還有擴散的趨勢。為摸清黔東南州動物布病發生、傳播、擴散的原因及流行情況,有效控制布病疫情,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學依據,2014年黔東南州開展了畜間布病摸底調查。
1.1 試劑
布病虎紅平板凝集試驗抗原(批號:20140424)、布病虎紅平板凝集試驗陽性血清(批號:20140314)、布病試管凝集試驗抗原(批號:20140312)和布病試管凝集試驗陽性血清(批號:20140318),廠家是青島易邦,以上試劑均由貴州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
1.2 樣品來源
全州17個縣(市、區)州級與縣(市、區)級監測網絡點、省級定點監測等地點采集血清樣品監測,總計8600份血清。
1.3 方法
按國標GB/T 18646—2002先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檢測,結果為可疑或陽性反應的血清樣品,再采用試管凝集試驗復核。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監測,2014年黔東南州共監測種畜場46個、商品代飼養場(戶)123個、散養戶行政村數48個、市場2個、其它(引種)3個,血清樣品共8600份,有69份陽性樣品,陽性率為0.80%,陽性樣品全部來自羊血清(詳見表1)。對檢測為陽性的羊嚴格按《布魯氏菌病防治技術規范》處理。

表1 2014年黔東南州種布病檢測結果
布病是人畜共患病,分布全球。我國布病疫情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曾得到較好控制,發病率一度低至0.02/10萬左右,2000年以后,布病疫情有所回升,每年的報告發病人數逐年上升[2]。因此,必須加強監測工作,以及時發現疫情,掌握疫情動態,預測疫情發生趨勢,防治人間布病的發生,為制定全國布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據。從調查中發現,黔東南州布病發生主要是一些養殖戶(場)不按規定引羊,貪圖便宜,從疫區購進一部分未經檢疫的羊并入當地羊群后,造成畜間布病的流行,致使布病在州內間斷散在發生,并有擴大的趨勢。控制與消滅布病疫情,對于保證畜產品安全,加強布病疫情的預警預報工作,防止布病暴發流行,搞好布病疫情監測以及人民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但從檢測結果來看,全州家畜布病陽性率比2013年有所降低[3],表明近年來對布病的檢疫、監測、撲殺淘汰等工作取得了有效的防控成果。在今后還應加大政府對布病防控工作的力度,實行政府主導、部門合作;預防為主、分級負責;依靠科學、有效處置的原則。在農村開展形式多樣的布病防治知識宣傳活動和干預工作,以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從而降低布病發病率。
[1] 蔡寶祥.家畜傳染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76-81.
[2] 杜平麗,王會娟.當前布魯氏菌病的流行動態[A].第三節全國人畜共患病學術研討會[C].2014:69-70.
[3] 楊先富,汪忠榮,莫興虎,等.黔東南州山羊布魯氏菌病血清學調查研究[J].貴州畜牧獸醫,2013,37(5):7-8.
黃功明(1982-),男,侗,貴州省凱里人,???,助理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防治研究。
汪忠榮(1978-),女,獸醫師,碩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診斷與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