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爽 (北京舞蹈學院 芭蕾舞表演系2013級在職MFA碩士研究生 100081)
芭蕾舞表演中的美感意識研究
侯 爽 (北京舞蹈學院 芭蕾舞表演系2013級在職MFA碩士研究生 100081)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興起于法國,成就于俄羅斯,起初芭蕾舞僅在歐洲皇室的小范圍內流行。近代以來,芭蕾舞藝術擴大普及范圍,成為世界范圍內廣為流行的藝術種類,芭蕾舞在我國同樣非常流行,但是真正能夠將芭蕾舞演繹的淋漓盡致卻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芭蕾舞不僅需要高超的表演技巧,同樣需要較強的表演能力,這就需要表演者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技巧訓練,同樣需要培養表演中的美感。文章主要對芭蕾舞表演中的美感意識培養進行分析,旨在能夠全面提高芭蕾舞表演者的表演能力。
芭蕾舞;表演;美感意識
芭蕾舞對表演者的技巧要求非常高,尤其對女演員的要求幾近苛刻,芭蕾舞不僅要求演員的身材比例協調,身高適宜,而且要求女演員用足尖演繹芭蕾舞。在欣賞者看來,芭蕾舞優雅、輕盈、靈動、充滿意境,但是對于芭蕾舞演員來說,在表演的同時要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足尖的痛苦。然而這一些僅僅是芭蕾舞最基本的要求,在表演過程中,芭蕾舞要求每一位演員都具備美感,只有表演中充滿美感意識,才能將芭蕾舞的精華展現出來,才能令人賞心悅目,陶醉其中。
意識是人類特有的,能夠反映事物客觀存在的一種思維形式。美感則是審美對象身上存在的美,在審美主體的心中引起的喜歡、愉悅的心理,以及審美主體對象做出審美評價的心理活動。所謂美感意識,指的是在芭蕾舞表演者在舞蹈活動全過程中產生的心理現象的綜合體現。芭蕾舞自誕生后,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調整和規范,最終形成了腿部外開和足尖技術。兩者作為芭蕾舞最重要的審美標志,其形成的審美定勢不易被推翻,甚至是無堅可摧的。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芭蕾舞擁有一套完整的舞蹈規范,其具備規范的審美規律和格式,具有典型性和模范性,正因為有了這些,才形成了芭蕾舞的形式美。
藝術的基本屬性就是美。舞蹈是一門空間性和時間性的藝術,與其它藝術形式最大的區別就是,舞蹈是一種以人的肢體動作為基礎的藝術,動作是舞蹈最基本的元素,動作性也是舞蹈非常重要的基本特征,是舞蹈具有形式美的重要因素。芭蕾舞起源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經過幾代表演藝術家的努力,最終形成了足尖技巧,將芭蕾舞延伸出各種騰空跳躍、旋轉和擊打技巧,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完整的芭蕾舞訓練方法。“開、繃、直、立”也成為芭蕾舞最基本的審美原則。挺拔優雅的身姿、輕盈飄逸的跳躍、婷婷裊裊的旋轉,讓芭蕾舞充滿生命的張力,這些美感意識的形成,才讓芭蕾舞的藝術魅力經久不衰,給人們帶來強烈的審美沖擊。
說到芭蕾舞的張力,往往被很多人忽略,但是在芭蕾舞中,張力對于表現芭蕾舞美感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張力在芭蕾舞足尖技術中的主要作用就是足尖向下,與地面頑強對抗,似乎在尋找一種穿透力。在足尖的作用下,表演者的身體不斷接受地心引力的對抗,努力讓自己的身體向上挺拔,以此來健身。身體對足尖的壓力,使其能夠在空間中自由運動。表演者在獲取張力支撐的同時,要有意識拉伸腿部線條,讓四肢以身體為重心,像陽光一樣勢不可擋,竭力向任何方向延伸,最大限度占用舞臺空間。運用這種方法訓練出來的肌肉、線條是富有力量和柔韌性的,具備應付高難度動作的能力。反之,如果舞者沒有充分運用舞蹈張力,其表演的舞蹈是松散而笨重的,同時缺少藝術的生命力。由此可見,表演者要想在表演方面達到一定境界,充分展現芭蕾舞的藝術魅力,就要在舞蹈訓練的過程中重視張力的訓練,這是構建芭蕾舞美感意識的重要環節。
在形成芭蕾舞美感意識的過程中,表演者首先是一個審美主體,對芭蕾舞的審美原則和動作表現有著深刻的理解和透徹的分析,從整體上形成一種舞蹈表現的美感意識,然后經由表演者,也就是原來的審美主體進行轉化,將自身過渡為審美客體,將表演作為藝術展現的材料,也就是舞者的肢體動作,舞者需要對自己的舞蹈表演進行美的凈化,這樣才能讓芭蕾舞成為真正具有審美意義的藝術種類,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這就是芭蕾舞表演中審美意識的體現。每一位芭蕾舞表演者如果沒有重視美感意識的培養,就像一個跳舞的機器人,沒有靈魂,根本無法達到芭蕾舞的藝術境界。這種美感意識的形成并非天生而來,雖然有些芭蕾舞者確實天賦異稟,但仍然需要后天的刻苦練習,才能掌控自己的身體,在表演中以穩定、挺拔、敏捷的力量,讓身體保持協調運轉,獲得最大空間進行美感的創造。
芭蕾舞表演者不僅是用技巧表演,而且還是將技巧與情感融為一體來展現舞蹈藝術,只有達到身心結合的狀態,才能展現出芭蕾舞的藝術生命力。跳躍、旋轉、繃腳、直立這些看似簡單的舞蹈動作是舞者每天都要練習的基本功,而且每一次練習都要達到身體的極限,只有這樣,才能為舞臺表演做好準備工作,發揮最佳表演狀態。在表演過程中,美感意識貫穿于表演始終。而足尖和外開技術又是人體與自然的對抗,這不僅是舞蹈技術問題,也是芭蕾舞審美的關鍵部分。
芭蕾舞從技巧美過渡到了人體美。過去的芭蕾舞藝術受到各種技巧的束縛,舞蹈是在各種包裝、各種形式之下表演的。現在,舞蹈跳出了技巧、形式的約束。當然,它也會發展出新技巧,但它們不再是束縛因素,而是有助于展現人體美。技巧美是為人體美的展現服務的,人體美不應淹沒在技巧之中。與這種轉變相關的還有伴舞,由伴舞轉變為獨立的即興演奏。福金曾提出芭蕾舞的五條原則,其中一條就是伴舞應該即興。伴舞可以獨立,主角也可以獨立,這樣舞蹈的即興性就增加了。即興演出表現了內心的一種情感。過去的芭蕾舞演員很難表現自己的情感,現代芭蕾舞則要求演員把自己最真實、最強烈,也是最好的情感充分地在舞蹈表演中表現出來。在這里,舞姿和演員都是主體,實際上她們是智性想象力的象征。在靈魂的最高部分,在藝術開啟人類智性光芒的照耀下,藝術家在芭蕾中看到了自己的位置,她在這里代神行牧,像是一塊頭朝下從天上掉下來的隕石,成為激發人類精神這個有機體的一個自由組成部分。
一名芭蕾舞者要想達到藝術的頂峰,除了需要進行嚴格的基本功訓練,還要用高標準來培養自身的美感意識,美感意識培養有助于規范舞蹈動作,讓芭蕾舞每一個動作的銜接和表演都十分嚴謹,讓肢體動作在表演過程中充滿藝術魅力和芭蕾舞的生命力。只有不斷培養舞者的美感意識,才能在舞臺上展現出飄逸輕盈、挺拔婀娜、夢幻般的舞蹈動作,最終完成芭蕾舞表演,滿足欣賞者的審美需求。
[1]溫柔,李春華.芭蕾舞基礎動作的力學分析[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5(03).
[2]歐建平.如何欣賞芭蕾舞[J].藝術教育,2003(01).
[3]高云著.舞蹈解剖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岳婷婷.淺談芭蕾基礎訓練及其重要性[J].成功(教育),2009(06).
侯爽,女,漢,出生年月:1990年5月15日,籍貫:遼寧研究方向:芭蕾舞表演。